目录第一章含煤岩系沉积岩的分类与命名 (2)第一节概述 (2)第二节陆源碎屑岩 (2)第三节火山碎屑岩 (5)第四节机械-生物-化学岩 (6)第五节可燃有机岩 (11)第二章岩石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13)第一章含煤岩系沉积岩的分类与命名第一节概述一、含煤岩系的概念含煤岩系是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组合。
二、含煤岩系沉积岩按不同的成分来源、沉积方式及结构分为四大类。
如表1-1所示。
一、概述㈠陆源碎屑岩的概念陆源碎屑岩是指母岩机械破碎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而成的岩石。
其中,陆源碎屑物质占50%以上。
㈡陆源碎屑岩的分类陆源碎屑岩按粒度分类,其粒级以“Ø”值划分。
Ø=-log2d,d为颗粒直径(以㎜计),详见㈢陆源碎屑岩的命名1.三级命名原则岩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粒级的碎屑所组成时,需采用三级命名,其原则如下:⑴含量大于50%者,作为岩石的基本名称。
如“粉砂岩”,指粉砂的含量大于50%。
⑵含量为25~50%者,称“质”。
如“粉砂质泥岩”,指粉砂的含量为25~50%。
⑶含量为10~25%者,称“含”。
如含粉砂泥岩,指府粉砂的含量为10~25%。
⑷含量小于10%者不参与命名。
2.不采用三级命名原则的特例组成岩石的碎屑全在同一级内(指砾、砂)时,不采用三级命名法。
即:不出现“含中砾细砾岩”、“粗砂质中粒砂岩”等类的名称。
二、砾岩㈠砾岩的概念陆源碎屑岩中,50%以上碎屑粒径大于2㎜者,称为砾岩(或角砾岩)。
㈡砾岩的分类1.砾岩根据砾石的园度分为二类:⑴岩石中,园状和次园状砾石含量大于50%者为砾岩。
⑵岩石中,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大于50%者为角砾岩。
2.根据粒度分类砾石根据碎屑物粒度可分为四类八种(见表1-2)。
3.根据成分分类砾岩根据成分可分两类;⑴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比较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含量大于75%。
⑵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不同成分的砾石含量均小于75%。
㈢砾石的命名砾石按“成分+结构+基本名称”命名。
1.单成分砾岩如:砂岩屑细砾岩。
2.复成分砾岩以含量最多的两种成分参与命名,其中最多者在后,次多者在前,并以“-”连之。
如:石英-花岗岩屑粗砾岩。
三、砂岩㈠砂岩的概念陆源碎屑岩中,50%以上碎屑粒径为2~0.063㎜者,称为砂岩.㈡砂岩的分类1.根据粒度分类见表1-22.根据成分分类砂岩按杂基(砂岩中粒径小于0.03㎜的机械成因的碎屑物质.主要指原杂基和正杂基)含量分为两大类:杂基含量小于15%者,称砂岩(净砂岩);杂基成分大于或等于15%者,称杂砂岩.再根据石英、长石、岩屑的相对含量划分成六类十八种,见表1-3。
㈢砂岩的命名1.命名原则砂岩按“结构+成分+基本名称”命名,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2.野外命名要求野外宏观命名要求定出岩类名称(见表1-3)如:中粒石英砂岩、粗粒岩屑杂砂岩。
细粒砂岩成分鉴定不清时,可按“结构+基本名称”命名。
如:细粒砂岩。
需要说明的是:⑴砂岩中云母、炭屑的含量可作为砂岩命名的前缀,如表1-4所示。
⑵砂岩中若出现特殊矿物,虽其含量小于5%,也可作为砂岩命名的前缀,如:海绿石细粒石英砂岩。
⑶砂岩中某一胶结物含量大于25%时,可作为砂岩命名的前缀,如:钙质中粒石英砂岩。
若出现特殊胶结物,虽其含量小于25%,也可作为砂岩命名的前缀,如:重晶石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砂岩成分分类表表1-3㈠粉砂岩的概念陆源碎屑中,50%以上碎屑粒径为0.063~0.004㎜者,称粉砂岩.㈡粉砂岩的分类及命名1.粉砂岩的分类粉砂岩镜下成分分类可参照砂岩的成分分类(见表1-3),不引用杂基.2.粉砂岩的命名粉砂岩镜下按“成分+基本名称”命名,如长石石英砂岩.野外宏观按“基本名称”命名.如:粉砂岩等.需要说明的是:⑴粉砂岩中的云母、炭屑均可参照砂岩的规定参与命名(见表1-4)。
如:含云母石英砂富含炭屑长石石英砂岩等。
⑵粉砂岩中若出现特殊矿物,虽其含量小于5%,也可作为粉砂岩命名的前缀,如:海绿石石英粉砂岩。
⑶粉砂岩中的某一胶结物含量大于25%时,可作为粉砂岩命名的前缀。
如钙质石英粉砂岩。
若出现特殊胶结物,其含量虽小于25%,也可作为粉砂岩命名的前缀。
如:重晶石长石石英粉煤灰砂岩。
五、泥质岩㈠泥质岩的概念粒径小于0.004㎜、含量大于50%的粘土矿物组成的沉积岩称泥质岩。
㈡泥质岩的分类与命名1.泥质岩的分类泥质岩可按固结程度、页理、结构、成分、混入物等进行分类,如表1-5。
3.泥质岩的命名⑴按粘土矿物的成分命名。
如:水云母泥岩。
⑵按“结构(混入物)+基本名称”命名。
如:砂质泥岩,炭质泥岩。
第三节火山碎屑岩一、火山碎屑岩的概念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大于50%的岩石,称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物质包括晶屑、玻屑、岩屑(石屑)。
二、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及命名㈠火山碎屑岩的分类火山碎屑岩主要根据火山碎屑物的含量、成岩方式、碎屑粒度进行分类。
如表1-6所示。
㈡火山碎屑岩的命名1.命名原则⑴火山碎屑岩按其分类进行命名,见表1-6.⑵岩石中50%以上火山碎屑粒径大于64㎜者称集块岩.⑶岩石中50%以上火山碎屑粒径大于64~2㎜者称火山角砾岩.⑷岩石中50%以上火山碎屑粒径小于2㎜者称凝灰岩.2.命名的前缀⑴以火山碎屑的物态、成分等作为火山碎屑命名的前缀。
如:晶屑凝灰岩(晶屑﹥50%)、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玻屑﹥50%)、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等。
⑵火山碎屑的次生变化也可作为命名的前缀。
如:硅化凝灰岩、高岭石化凝灰岩等。
火山碎屑岩及其过渡岩石分类表表1-6第四节机械-生物-化学岩一、概述㈠机械-生物-化学岩的概念凡由机械作用、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共同形成或其中两种作用共同形成的岩石,称为机械-生-化学岩。
⑵机械-生物-化学岩的分类根据物质成分,主要分为碳酸盐、硅质岩、铝质岩和铁质岩。
二、碳酸盐岩㈠碳酸盐岩的概念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称为碳酸盐岩。
㈡碳酸盐岩的分类与命名1.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与命名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与命名,采用三级命名法,以5%、25%、50%、75%、95%为界。
如表1-7、1-8、1-9所示。
注:灰质白云岩又称称钙质白云岩,含灰白云岩又称含钙白云岩.石灰岩、白云岩与泥质岩的过渡类型表1-8注:灰质泥岩又称钙质泥岩,含灰泥岩又称含钙泥岩。
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三种组分的混积岩表1-93.碳酸盐岩的结构-成因分类与命名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主要有颗粒、基质(泥晶)、亮晶胶结物、晶粒及生物骨架等五种。
其分类与命名主要根据上述结构组分及其成因进行划分。
内碎屑、晶粒的粒级,与陆源碎屑的分级相对应,如表1-10所示。
⑴石灰岩的结构-成因分类与命名石灰岩的结构-成因分类与命名如表1-11所示.颗粒石灰岩的野外命名,对泥晶基质\亮晶胶结物可不作要求.如:砾屑灰岩、鲕粒灰岩。
内碎灰岩可按颗粒大小进一步划分,如:亮晶粗砂屑灰岩、泥晶粉屑灰岩。
生物屑灰岩可按生物种类进一步划分,如:泥晶腕足灰岩。
礁灰央可按造礁生物种类进一步划分,如:珊瑚礁灰岩。
⑵白云岩的结构分类与命名白云岩的结构分类与命名如表1-12所示。
白云化程度大于50%的石灰岩称为白云岩。
颗粒白云岩的野外命名,对泥晶基质、亮晶胶结结可不作要求,如:砾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
内碎屑白云岩可按颗粒大小进一步划分,如:亮晶粗砂屑白云岩、泥晶粉屑白云岩。
生物屑灰岩可按生物种类进一步划分,如:泥晶有孔虫白云岩。
礁白云岩可按造礁生物种类进一步划分,如:珊瑚礁白云岩。
三、硅质岩㈠硅质岩的概念自生硅质矿物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称为硅质岩。
不包括由碎屑石英组成的石英砂岩等。
㈡硅质岩的分类与命名硅质岩采用结构-成分-成因分类与命名。
如表1-1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⑴自生硅质矿物含量占25~50%时,称硅质××岩。
如:硅质泥晶灰岩。
⑵自生硅质矿物含量占5~25%时,称为含硅××岩。
如:含硅泥岩。
四、铝质岩㈠铝质岩的概念铝质矿物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称为铝质岩。
铝质岩中,当Al2O3﹥40%,且Al2O3﹥SiO2,Al2O3/ SiO2≧2:1时,称为铝土矿。
㈡铝质岩的分类与命名铝质岩采用结构分类与命名,如表1-1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⑴铝质矿物含量占25~50%时,称铝质××岩。
如铝质泥岩。
⑵铝质矿物含量占5~25%时,称含铝××岩。
如:含铝泥岩。
五、铁质岩㈠铁质岩的概念铁矿物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称为铁质岩。
铝铁岩中,当铁质含量达到工业品位时,称为铁矿石。
㈡铁岩的分类与命名铁质岩采用结构分类与命名,如表1-15示。
需要说明的是:⑴铁矿物含量占25~50%时,称铁××岩。
如菱铁质泥岩。
⑵铁矿物含量占5~25%时,称含铁×岩。
如:含菱铁泥岩。
铝质岩分类命名表表1-14*少见。
第五节可燃有机岩一、概述㈠可燃有机岩的概念由生物生成的可燃岩,称可燃有机岩。
㈡可燃有机岩的分类可燃有机岩根据物质成分及成因可分为煤、油页岩等。
二、煤㈠煤的概念煤是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即泥炭化(或腐泥化)及煤化作用而转变成的固体可燃有机岩。
㈡煤的分类1.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如表1-16所示。
⑴煤的肉眼煤岩类型分类煤的肉眼煤岩组分有镜煤、亮煤、暗煤、丝炭四种。
它们组成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暗淡型煤等四种煤岩类型,特征如表1-17。
⑵煤的显微煤岩类型分类我国腐植煤的显微煤岩类型暂无统一分类,组成显微煤岩类型的显微组分分类见表1-18。
三、油页岩棕色至黑色页岩。
含液态及气态的碳氢化合物,含油率一般4~20%,最高可达30%。
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类(1977)草案表1-18第二章岩石的分层、鉴定与描述第一节岩石的分层1.凡厚度大于0.50m,的不同岩层应单独分层.2.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煤层顶底板、有益矿层等,厚度虽小于0.50m,亦应单独分层. 3.厚度大于0.01m的夹矸应单独分层.4.岩层倾角变化较大时,须在聚变点注明深度或按倾角变化单独分层.5.分层时不用“互层”一词.当两种不同岩石厚度均小于0.50m,且交替出规时,应有尽取其厚者确定岩石基本名称,描述时应在“其它”栏中注明.第二节岩石的鉴定与描述一、各类岩石的鉴定与描述内容各类岩石的鉴定与具体描述内容,按表2-1各“√”符号所示,逐项填写。
各类有益矿产达到国家工业品位者,均按不同矿种进行鉴定与描述。
二、各项鉴定、描述的具体规定表2-1中各项,须按下列具体规定进行鉴定与描述。
岩石鉴定与描述的内容表2-1注:1.复合色命名法:深浅+次要色+基本色;2.不准使用实物形容颜色.注:岩层单层厚度是指岩层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厚度.需要说明的是:01~09主要指陆源碎屑岩的结构;10~12主要指火山碎屑岩的结构;13~22主要指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结构;23~32主要指可燃有机岩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