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10附件:柠檬市场

课10附件:柠檬市场

柠檬市场
概述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以一篇关于"柠檬市场"的论文摘取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一起奠定了"非对称信息学"的基础。

该论文曾经因为被认为“肤浅”,先后遭到三家权威的经济学刊物拒绝。

几经周折,该论文才得以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结果立刻引起巨大反响。

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

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

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二手车市场的案例
阿克罗夫在其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举了一个二手车市场的案例。

指出在二手车市场,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

买者肯定不会相信卖者的话,即使卖家说的天花乱坠。

买者惟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

买者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最后导致二手车市场萎缩。

信息不对称与柠檬市场
要削减信息不对称,沟通是惟一的手段。

在信息社会中,诚实也是一种工具。

因为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对话,以取得信息。

而且,因为不知道别人提供的信息是真是假,只好借着“对方是否诚实”来间接地解读对方所提供的信息。

因此,“诚实”这种人性中的德性,成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工具”。

所以,充分有效的沟通是削减信息不对称的最重要方式。

一些机构甚至因沟通的需要而产生,如大众传播、公关中介公司等“信息经济产业”,都是在减轻信息不完整所造成的问题。

以股票市场为例,由于金融市场的运行基础就是信息,投资者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如果不知道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产品的竞争力和公司管理层的变动等信息,投资者就很难确定自己购买的公司股票真正价值,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易。

因此,《证券法》和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要充分披露信息,禁止内部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从而尽量使信息不对称减少到最低程度,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柠檬市场理论的应用
“劣币驱逐良币”是柠檬市场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

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

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

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简单说来,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货币的接受方对货币的成色或真伪缺乏信
息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提供价值更低的交易物,而交易物的需求方(也就是支付货币的一方)相应地也会想办法用更不足值的货币来进行支付,最终导致整个市场充斥劣币。

柠檬市场效应同样可以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解释。

有些雇主拒绝在一些重要岗位上雇佣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

这并非因为他非理性,或者存在偏见,而恰恰是其遵循了“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后果。

因为在缺乏充足、可信的信息的情况下,在这些雇主看来,一个人的种族、肤色便成为其社会背景和素质能力的一个信号。

当然,对一个人的素质、能力,教育体系可以给出一个更好的衡量指标。

它可以通过诸如授予学位等方法给出更好的信号。

正如舒尔茨1964年写道的,“教育开发一个人的潜能,启迪人的智慧,也只有通过接受教育,一个人的能力才可被发现和挖掘,才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

”当然,一个没有接受到任何训练的工人他完全可能有很好的潜质,但在一个公司接纳其以前,这种才能一定要经过教育体系的“鉴证”。

这个“鉴证”的体系一定要有权威,具有可信度。

而我们知道,由于在美国,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很少,大多是在贫民窟学校完成学业。

来自贫民窟学校的鉴证的可信度比起一些正规的名牌学校来说,要低得多。

这使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的就业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

因为在雇主不信任一些学校的“鉴证”时,对他而言,在重要的岗位上雇用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这类似于购车者花费较多的金钱在信息不完全的“二手车”市场上买车。

正如购车者会去买一辆新车一样,雇主会在那些他认为“可能能力较高者较多”的市场中挑选人才。

也正是如此,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显得尤为必要,因为它可以提高一个群体的素质,提高其“鉴证”的可信性最终改善一个群体中成员的就业机会和生存状况。

柠檬市场(The“lemon”market)效应“汤臣一品”堪称“一品柠檬”
“柠檬市场”是一个舶来品,在美国的俚语中,“柠檬”是“次品”的意思。

经济学家阿洛夫当年在观察旧车交易市场时发现,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买主死压价,好车的卖主只好选择退出,市场上最后剩下越来越多的坏车,买主也越来越不愿意光顾,旧车市场最后萎缩直至完蛋。

他将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称为“柠檬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等理论发端均从
中得到启发。

回过头来看,“柠檬市场”效应在当下信息不对称的房市上,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

譬如,由于近期南京房价涨幅加剧,尽管使得购房者的心理承受价位被动上升,但由于房价高攀不止,已有四成潜在购房者推迟或放弃了购房计划,这表明楼市观望期会再度出现。

由于购房需求正日益被虚高房价所压抑,高房价和居民的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正日益突出。

房市无疑将进入一个低迷期,空置率也将进一步扩大。

这就是“柠檬市场”给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

经济学家通过考量信息不对称市场,提炼出“柠檬市场”理论,堪称为经济学领域的一大贡献。

曾以挂牌价每平方米高达10多万元而在沪上炒得沸沸扬扬想让地球人都知道的“汤臣一品”,终因其开发商在签约销售环节有虚拟交易、自我炒作之嫌,受到主管部门查处,从而使“汤臣一品”再一次受到特别关注。

其实,开发商利用这种虚拟交易哄抬价格、自我炒作、误导公众的事例在房地产交易中层出不穷、屡见不鲜,上海此番公布了一批,堪
称一堆“柠檬”,而天价的“汤臣一品”因精于作秀,可被戏称为“一品柠檬”,从中也折射出房地产价格虚高背后忽隐忽现的“柠檬市场”。

房价是高是低,涨幅是快是慢,始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在房价这面多棱镜的折射下,房地产信息系统的软肋更是暴露无遗。

因此,如何在不对称信息下,设计出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监管手段,保障房市健康发展,则是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

问题是现在房地产市场上,哄抬价格、捂盘惜售、虚假交易、炒作成风、误导消费也由来已久,但一些地方政府却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这既是房价虚高的重要原因,也是不法房地产商的底气所在。

现在,上海政府部门拿出勇气捅破这层薄纸,让所谓“名盘”出尽丑态,也让人们一睹房价虚高背后的“西洋景”,这对于消费者参与市场交易时如何避免“羊群效应”无疑打上一针清醒剂。

lemon
KK: []
DJ: []
n.
1. 柠檬[C][U]
2. 柠檬树[C]
3. 柠檬汁[U]
She drank a glass of lemon.
她喝了一杯柠檬汁。

4. 柠檬色,淡黄色[U]
5. 【俚】令人讨厌的人(或物);瑕疵品;无价值的东西[C]
That Chevy was a real lemon; it was fixed more often than it was driven.
那辆雪佛莱车真是部破车,进厂修理的时间比开车的时间还长。

Their new car turned out to be a lemon.
他们的新车根本就是劣货。

a.
1. 含柠檬的;柠檬味的;柠檬色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