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稍不注意,极易患病,一旦传播开来便难以控制。
因此育雏期间必须贯彻以隔离为主的“防重于治”的方针。
(6)敏感性强雏鸡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缺乏或有毒药物的过量会反应出病理状态。
(7)代谢旺盛雏鸡由于生长迅速,因而物质代谢旺盛,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排出的氨气也多,而且雏鸡多为集约饲养,单位面积中数量多,密度大,空气污浊,对雏鸡健康与生长影响很大。
所以,要处理好保温与通风换气的关系。
(8)群居性强雏鸡喜爱活动,一遇外界刺激便鸣叫,缺乏自卫能力。
喜欢群居,单只离群便奔叫不止。
因此育雏环境宜安静,并有防止兽害设施。
1.雏鸡的早期死亡规律及其原因分析根据资料统计,雏鸡早期死亡多发生在10日龄前。
以后随着日龄增大,抵抗力增强,死亡率下降。
监测死亡率的方法,即判断它是否超过预定的限额。
雏鸡健壮和饲养管理正常时,1周龄的死亡不应超过0 .5%。
早期死亡主要有以下些原因:(1)种蛋来自非健康鸡群,一些疾病经蛋垂直传递后,使雏鸡致病,如鸡白痢、鸡霉形体病等;(2)孵化过程中因卫生不良,感染鸡胚,如脐炎等;粪便情况、温度、通风、光照等要经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寻找原因,及时纠正。
(2)断喙断喙一般在7~10日龄进行,太早太迟都对雏鸡不利`。
断喙应选用适宜的断喙器,不能用剪九、钳子等工具代替。
断喙烧灼时间一般为2. 5~3.0秒,不能太快,以防切口没有完全止血,造成雏鸡因出血死亡。
一般来说,断喙长度应切去上喙的1/2,下喙的1/3。
切喙时将鸡头向下倾斜即可。
为防止断喙带来的应激和出血,在断喙时饲料中应添加双倍的维生素,断喙结束后料桶(槽)中的饲料应有一定的厚度,以便雏鸡采食。
(3)调整鸡群密度平时要注意随时调整鸡密度,做好扩群工作。
(4)定期抽样称重正确抽样称重,以利准确掌握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需要调整饲料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抗体检测和疫苗接种按兽医要求,及时做好鸡群的抗体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但应防止疫苗接种后给鸡群造成的应激反应。
(6)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平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球虫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育成鸡的饲养与管理雏鸡从第8周龄开始进入育成期阶段,这时期饲养管理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鸡在性成熟后的体质、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所以这段时间的饲养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雏鸡已离温,以外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生长仍迅速,发育也旺盛,各种器官发育已健全,这阶段按绝对增重是长骨骼、长肌肉最佳时期,这与将来产蛋蛋壳质量有很大关系,育成的中、后期生殖系统开始发育至性成熟,因而应正确处理好“促”和“抑”的关系。
2.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要点(1)育成鸡的选择在育成过程中应观察、称重,不符合标准的鸡应尽早淘汰,以免浪费饲料和人力,增加成本。
一般第一次初选在6~8周龄。
对蛋用型鸡要求是:体重适中,羽毛紧凑,体质结实,觅食力强,活泼好动。
第二次选择在18~20周龄进行,可结合转群或接种疫苗进行,有条件的应逐只称重或抽样称重,对低于平均体重10%以下者应予处理。
(2)育成鸡的限制饲喂限饲是采取人为地控制鸡采食量的方法。
合理的限喂不但应用于肉用种鸡,而且成应用于蛋鸡,特别是中型蛋鸡,不仅在育成阶段,而且在产蛋阶段也应适当限饲。
限饲的目的首先是控制体重。
体重过大、过肥的母鸡,其性机能较差,耗料多,产蛋低,死亡高。
其次可节省饲料,因体重受到控制,耗料减少,一般可以节省饲料8%~15%。
第三,延迟性成熟,开产日龄趋于一致。
第四,可以减少产蛋期母鸡死亡率。
产蛋高峰下降缓慢,因而产蛋量多。
限饲的方法归纳为两种,即量和质的限制。
量的限制方法为:①定时限喂将全价日粮按限量和规定的时间分一次喂给。
②隔日限喂将两天料量加一起在一天喂给,鸡自由采食。
量的限制,蛋用鸡在育成期的限制饲喂比自由采食约少7%~8%。
质的限饲方法:用低赖氨酸和高纤维、低能量饲料,供鸡自由采食。
此类饲料营养含量的限制也能达到减少体脂沉积、控制体重与性成熟的目的,而且也无需控制料量,与通常管理一样,比较方便。
缺点是体重难以掌握,开产不整齐。
限饲的起止周龄,限饲的目的是要控制鸡的生长发育,对不同类型的鸡限饲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均不同,各鸡场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蛋鸡一般从6~8周龄开始,18周龄后根据该品种标准给予饲喂量。
限饲必须与控制光照相结合,在限制饲喂期间,切不可用增加光照等办法激母雏开产,这将会对其后的产蛋量产生有害的影响。
(3)日粮中补喂沙砾和钙补喂沙砾从7周龄开始,每周100只鸡应给予不溶性沙砾500。
补钙开产前小母鸡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体重继续增加,产蛋前期体重增加约400~500克,骨骼增重约15~20克,其中有4~5克为钙的贮备,从16周龄开始,小母鸡逐渐性成熟,肝脏和生殖器官都增大,钙的贮备也增加,此时成熟的卵子不断、地释放出雌激素,在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协调作用下,诱发了骨髓在骨腔中形成。
小母鸡在开产前10天开始沉积骨髓,它约占性成熟小母鸡全部骨骼重的12%,蛋壳形成时约有25%的钙来自骨髓,其他75%来自日粮如钙不足时,母鸡将利用骨骼中的钙,如严重缺钙,将造成腿部瘫痪。
所以应将育成鸡料原含钙量的1%提高到2%,其中至少有1/2的钙以石灰石颗或贝壳粉供给。
(4)预防小母鸡提前开产小母鸡体重未达到标准就提前开产,对于早熟会造成早产早衰,蛋小,而且延迟应达到平均蛋重的时间,以及引起输卵管脱垂、产蛋持续性差错、产蛋少、死亡率高。
因此除注意补充钙和限制饲喂外,还应严格控制光照。
小母鸡10周龄后,性器官开始逐渐发育,如每天光照时间达到或超过10小时,或在生长期内,逐渐延长光照时间,都将促使小母鸡早熟。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光照时间。
三、成年母鸡的饲养与管理小母鸡饲养到18或20周龄左右便附续开始产蛋,在产蛋前应转入成年鸡舍,这阶段在营养上既要满足它继续生长地需要,还应考虑它产蛋的营养需要。
为使母鸡在产蛋期中能保持高产、稳产,要尽可能创造一切适合产蛋的条件,如:保证供给不同产蛋水平的全价日粮调节好室内的温度;严格光照管理;常供新鲜空气;防止与减少应激;做好防疫卫生等。
1.产蛋鸡的饲养管理商品蛋鸡产蛋期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有益于蛋鸡健康和产蛋期间的环境条件,使蛋鸡的遗传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而生产质优量多的商品蛋。
(1)转群①做好转群前的准备工作②做好后备鸡的免疫接种和断喙工作③增添多种维生素(2)转群周龄一般来说,转群的适宜时间应放在18周龄。
这时的育成鸡,生殖器官还没完全发育成熟,又能使它们在进入产蛋期之前,有一段适应新环境的时间,对增育高产鸡群有利。
2.产蛋期饲养管理要点鸡从18周龄转入产蛋鸡舍开始,即进入产蛋期的饲养管理阶段,鸡群的行为与生理等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为了保证鸡群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蛋的遗传潜力,将此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简介如下。
(1)18周龄时要称鸡体重,此时轻型鸡应在1100克以上,中型鸡应1350克以上,若体重低于此界限,应增加饲喂次数并且提高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的水平(2)在鸡开始产蛋的第1周,应及时开启产蛋箱。
(3)从18周龄到产蛋率5%这段时期,小母鸡生理上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体重增加400~500克,骨骼增重15~20克,此阶段应饲料含钙量提高到2%。
采用此法可提高产蛋率,并防止产蛋前期出现瘫痪和软壳蛋,还可以降低前期死亡淘汰率。
(4)当18周龄时,鸡的体重达到原定标准,可于19周齿开始,逐渐增加光照;如果达不到原定标准,补充光照时间宜推后1周。
(5)当鸡群产蛋蟀达5%时,将生长日粮改为产蛋日粮。
(6)从产蛋率达到5%的第2天开始断食,边续8~10天要根据气温和季节的不同灵活掌握,以鸡群断食后体重减少20%食之前,按鸡群数量的1%~2%抽测体重,断食后每天称测体重,要及时掌握体重减少的程度,断食期间不能断水,按光照程序照明。
实行断食法后,产蛋率达到5%的时间推迟,进入高峰期早,高峰期延长,稳产高产,还可避免因泄殖腔周围脂肪积累过多而造成的脱肛等。
3.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要点产蛋高峰期管理行好坏,影响到高峰期持续的长短,从面影响到鸡群年产蛋量。
因而,必须对高峰期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
(1)从开产至产蛋高峰开始,这个阶段,新母鸡仍以相当快的速度在增重。
与此同时,鸡群的产蛋率也上升很快。
所以一定要喂给足够的、营养完善的日粮。
(2)产蛋高峰期间,母鸡繁殖机能最旺盛,代谢强度最大,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应高于产蛋的需要量。
所以,鸡采食量的最高阶段,就在产蛋高峰到来之前和产蛋高峰期间(一般批24~34周龄)。
在此期间,鸡精神高度兴奋处于神经质状态,要特别注意不要惊扰鸡群,不要有特殊的环境变化,例如免疫、驱虫、换饲料种类和产地、营养水平、光照程序、饲喂时间等,要尽可能避开这个阶段进行。
要保持环境安静,气候适宜,空气新鲜,足够营养,促使鸡高产潜力能以充分发挥。
(3)高峰期后的饲养管理要点是,鸡的采食量要适当控制,同时,应逐渐降低饲料中粗蛋白水平,提高钙的水平。
这样,可以防止鸡体沉积过多脂及,影响产蛋性能,还可减少饲料浪费,降低蛋鸡后期的死亡率,提高蛋壳质量。
4.产蛋期的饲养产蛋期的饲养采用阶段饲养。
阶段饲养是按照鸡群产蛋规律,把产蛋期的鸡群分为若干阶段,并根据环境温度喂以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阶段饲养分为三阶段饲养法(即分为产蛋前期、产蛋中期和产蛋后期)和两阶段饲养法(即分为产蛋前期和产蛋后期)。
(1)三阶段饲养法产蛋前期批21周龄至24周龄。
该阶段是产蛋开始和上升及鸡继续生长阶段,既要提供产蛋营养也要提供生长营养。
日粮的各营养物质要求全价和平衡。
(6)降低鸡蛋破损率的管理造成鸡蛋破损的原因很多,在管理上造成破损蛋的主要原因有:①饲养密度过大、产蛋箱少、垫料过少、捡蛋不及时;②鸡群惊群、预防接种不当、鸡舍温度过高以及日常饲养管理程序的改变等因素,引起鸡应激而导致的鸡蛋破损增加;③在捡蛋、放蛋、运蛋和称蛋等操作时,不是轻拿轻放,使鸡蛋的破损增加;④笼养时,因底网铅丝过粗、弹性差、倾斜不够,或因下层笼的蛋槽变形弯曲、开焊、断头或笼前网下未设护蛋板等鸡笼质量不佳,使鸡蛋的破损增加;⑤用铁皮水桶、铁丝篮或内壁粗糙的木箱装蛋以及用蛋盘盛蛋,因蛋盘槽位放置不对等因素,而使鸡蛋的破损增加。
一、肉用仔鸡生产特点1.早期生长速度快2.周期短、周转快3.饲料转化率高4.密度大、房舍利用度高5.便于大规模机械饲养、劳动效率高二、肉有仔鸡的饲养方式肉用仔鸡的生物学特性与蛋用雏鸡有许多不同,如肉用仔鸡性情温驯,飞跃能力差,蛋用雏鸡活泼好动喜欢啄斗;肉用仔鸡生长快、体重大,骨脆易折,胸骨容易弯曲,容易发生胸囊肿,蛋用雏鸡这些问题不突出。
虽然在饲养方式上肉用仔鸡与蛋用雏鸡有不少共同点,但也有许多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