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

浅谈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浅谈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近年高考中,古诗鉴赏是必考的题目,且选材主要是唐诗宋词,题型的数量大多为1—2个。

而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的范围从唐宋诗词扩大到了晋诗(北京卷第12题陶渊明《移居》其二)、元曲(浙江卷第16题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上海卷第14—16题张可久的《山中书事》)和清诗(重庆卷第13题张维屏《新雷》、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湖南卷、湖北卷中出现了两首诗歌的比较鉴赏。

虽然选材范围宽了,但仔细研究,考点仍是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诗歌教学中围绕考点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如何进行诗歌鉴赏教学。

一、分析学情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歌,但大多只是能背,或是意译诗歌,对高考如何考查诗歌却是一无所知的。

二、明确考点研读考纲,告诉学生诗歌鉴赏中的高考考点,即考查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的专业术语具体来说,诗歌鉴赏的专业术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类别方面。

如古体诗和近体诗、咏史诗、咏物诗、绝句和律诗等。

(2)风格方面。

如豪放、雄奇、沉郁、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3)语言特点。

如清新、含蓄、平淡、绚丽、简洁等。

(4)表达技巧。

如对比比较、以古说今、以动写静、静景动写、情景交融等。

(5)常见的意象。

如树木类、花草类、动物类、风霜雨雪水云类等。

(6)情感方面。

如喜悦、失望、寂寞、恬淡、旷达等。

(7)其他方面。

如首颔颈尾、联想想象、意象意境、平仄对仗、音韵声律等。

四、用好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1、2单元)主要是诗歌鉴赏,教师应根据侧重点的不同,以教材中的诗歌为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让学生懂得如何鉴赏、如何表述。

(一)引导学生感受形象,把握意境诗歌的形象往往指叙事诗中叙述的人物,写景诗中的景物,抒情诗中的抒情对象,以及诗歌中提到的可让读者联想到的具体形象。

这些形象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

例如,鉴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第二段“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巅”时可这样逐层设问:1.该段描绘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展训练一(感受景物形象):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的后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两句诗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拓展训练二(感受人物形象):送灵澈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灵澈,唐代著名诗僧。

(1)本诗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诗中主人公有何特点?小结: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找到意象,组合意象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二)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

诗歌的语言鉴赏分为两种类型:1.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例如,鉴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语言特色:朴素、自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却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不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拓展练习: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指导:(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古诗特别讲究炼字、炼句,讲究以少总多,一字传神。

任何一首诗都要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感,而这些情感的宣泄往往会聚集在某一句甚至某一个字上,这“一句”“一字”即为整首诗的“诗眼”或某一联的“诗眼”。

要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把握全诗的关键,即:诗眼:词类活用——修辞效果——绘声绘色、绘形绘态;佳句:句式省略——句式倒装——节奏音律、对仗平仄等。

例如,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了“自”“空”,所含之情大有转折,写出了一种凄清冷落的境界,表现了一种寂寞的心情。

又如,王安石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中,“送”将无情的山写得很有人情味,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中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再如,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中,诗人将“多情”置于前面,更能突出诗人想要学习英雄、建功立业的愿望。

拓展训练(2006年江西卷第14题):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问题: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指诗人在塑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时,运用的创作规划和方法,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选材炼意、抒情议理等方面的手法和艺术特色。

因此,在诗歌鉴赏时应从多方面赏析。

教师在教学中应先以一篇范文教学,然后在训练中落实。

例如,在教学《扬州慢》一词时,我让学生自选角度进行鉴赏,学生积极参与。

(1)虚写:“杜郎俊赏……难赋深情”这两句设想杜牧今日重游扬州,也会感到来吃惊,说明扬州已破败不堪,抒发了一种婉惜与伤痛。

(2)对比:“过春风十里……犹厌言兵”这两句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3)名句赏析: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学生在回答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对鉴赏的专业术语还没有能够完全掌握。

(2)有观点,无分析。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落实导学,学生就会慢慢懂得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方法。

拓展训练: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问题: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解题指导:(1)诗歌的整体构思是什么样的。

(2)诗歌的整体艺术技巧怎么样。

(3)采用这些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明确了鉴赏方法,也掌握了这类题型的解题步骤。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文学鉴赏的内容比较宽泛,较为自由,侧重感情评价,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文学评价是对文学鉴赏的总结与提高,是沟通作品与读者的桥梁,能帮助读者正确鉴赏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比文学鉴赏更客观更全面。

具体来说,文学鉴赏的步骤是:(1)学生首先要明确古典诗歌的主题,如忧国忧民、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等。

(2)开始评价。

如何评价呢?①思考并解决:诗歌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要表达什么样的感受,作品的感情基调与主旨是什么。

②从整体上认真辨别诗歌中的字词,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从而领悟情感。

③推敲和揣摩诗歌的语言,注意抓住诗歌的言外之意。

④评价时,概括要准确、恰当、完整、全面。

⑤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诗的评价内容。

例如,在《山居秋瞑》一诗中,诗人描写了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前两联写景,第三联写村民的活动,第四联表达主旨。

“松林”“明月”“清泉”构成了清新、宁静的意境,通过这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可以看出诗人想要隐居的愿望。

以上仅是侧重诗歌的某一点来讲的,那么针对一首诗又该如何着手呢?(1)粗读全诗,把握诗歌的内容和题材。

(2)细读全诗,探寻隐含的信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如读标题,确定作者表述的对象;读作者,知人论诗,以察诗情;读内容、注释,抓准诗眼,弄清意象,探寻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意趣;读题干,明要求。

(3)借助诗歌的标题、序言、注释等资料,寻找答题所需要的信息。

(4)答题要组织好语言,表述严密,条理清晰。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 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