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建房管理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各种惠农政策的施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我乡农民建房的积极性热情高涨,农民建房户数逐年上升,造成建房与用地矛盾十分突出,无序、随意建房愈演愈烈。
针对这些问题,由乡政府国土管规划所牵头,组织六村书记、群众代表就我乡规范农民建房进行了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农村建房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亟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
一、农村建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规划执行滞后,布局杂乱无序。
近年来,乡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但我乡村庄规划执行相对滞后,全乡6个行政村,在已制定规划的村中,多数村认为规划不切合农村当前实际,难以操作,因此按规划执行的村少。
许多村民建房随意性强,多数选择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地或交通较为便利的道路两侧建房,哪里地势好、交通方便就在哪建,致使许多村庄是年年做新房,年年无新村,房屋横竖不齐,朝向不一,杂乱无章。
(二)手续繁琐,助长违规。
以往农村建房都是由村民小组、村委会审批即可。
而现在进行了规划,必须服从统一安排,这样无形中给建房者带来了一些不方便。
一方面农村建房首先要了解规划,哪些地方可以建,哪些地方不能建,其次建房要先写申请,要层层上报,还要由审批机构派人员实地勘察;另一方面,如遇到预留的公告设施,各种基地建设用地新农村用地的地块,则要进行置换协调,这样一来,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几个月,甚至更长。
使建房者产生厌烦感,转而不经批准,自行选地建房。
(三)未批先建,少批多占,违法用地较为突出。
农民建房随意性较大,建房选址基本上以农民自选为主。
未经批准擅自建房、少批多占、超面积建房,甚至一户多基等违法用地的现象大量存在。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乡农村违法用地建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变革的新情况,既有生产生活观念上的原因,也有法制和经济利益方面的关联。
(一)农民法制意识淡薄,导致违法占地建房现象普遍。
在大塘,不少农民群众对土地基本国策意识淡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想上的错误观念和不良倾向致使农村建房不依法依规、多占宅基、超标准占宅基的无序化现象越来越普
遍。
对土地延包政策的误解,认为在自己的承包田内建房不违法。
加之违建行为得不到有效处理,客观上纵容了群众的错误认识和行为。
(二)在政策法规上产生误区。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片面理解农村税改政策,在政策上产生误区,认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农民建房只需交5元钱的工本费,于是抢占抢建成风,建房监管放任自流。
另外,农村建房收费政策改变后,农村土地管理的配套政策没有跟上,对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政策空泛,而不具备操作性,法律与政策的规定在操作层面上出现真空,难以落实。
(三)各级政府对农村宅基地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不力。
一是村民在建房选址过程中,乡村和有关部门职权不明,审批把关不严。
乡政府不是执法主体,村干部不愿得罪群众,主观上不愿管,客观上不敢管。
国土部门在审批发证环节难以控制乱占滥建现象,管理脱节。
二是乡综合配套改革后,基层执法机构和人员减少,造成执法主体缺失,无人管。
基层政府有管理的义务,却无管理手段和执法职能。
因此,农村建房管理实际上已处于有法难依,执法难的被动境地。
三、加强农村建房管理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要深入农村广泛开展对《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增强干部群众对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明确村庄规划的实施对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性,改变农村陈旧落后面貌的重要意义,使新农村建设规划深入人心。
要采取多样方式开展宣传,突出宣传主体和内容,政府、部门、社会及各种媒体要一同行动,形成宣传合力。
要把握政策法规宣传的准确性、系统性,防止偏面,形成共识,要通过法规的宣传,加强农村农民的法制观念,预防和制止违法用地建房现象发生。
(二)编制、修订村庄规划,科学调整建房用地。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兼顾农业生产的实际,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用地规模,村庄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当前农民建房实际需求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农宅集居化建设。
要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控制村庄用地及宅基地用地规模。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整合农村居住点布局,从而有计划、有特色地改善农村生活和村容村貌。
(三)强化监管,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
一是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严格宅基地审批,认真执行一户一基,严格控制宅基地面积,严把审批关,杜绝违法批地现象。
二是妥善清理处理好现有农村宅基地与建房中存在的问
题。
要加强监管,狠刹违法占地建房风,由乡政府办牵头,组织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对近几年农村建房进行全面登记造册。
对于符合农村村民个人建房条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农村宅基地建房许可条件的,未办理建房手续已建房户,按程序申请补办审批手续,完善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制度。
对于擅自建房,少批多占、超面积建房的,要实行“占补平衡”政策,按相关规定处罚。
对于强行抢占耕地、违法占地建房,影响很坏的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处理,强行拆除。
三是建立预防机制,加大农村建房管理执法力度。
把执法关口前移,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针对农村宅基地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本着预防为主、事前防范的原则,认真做好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四)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建议县政府要依据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农村建房管理办法》,对宅基地的审批程序、划分标准、费用收取、流转管理、地籍管理和相关法律责任都进一步具体明确和细化。
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监管责任。
一是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增强村级组织的管理职能,落实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议事制度。
建立村级信息管理员制度,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农民非法用地、违法建房等信息。
二是强化乡政府监管责任,严格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将规范农民建房管理工作纳入乡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增强管理责任。
三是加强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作用,切实履行管理职能。
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建房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积极主动配合乡政府做好规范农民建房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