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关键词1临床资料 (1)急性阑尾炎手术及并发症的护理【摘要】总结了16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皮肤准备与常规辅助检查,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伤口与引流的观察、同时加强术后并发症等的观察以及正确执行医嘱等。
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支持非常重要,术后细心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避免或及时发现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阑尾炎并发症护理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1-2]。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本病重要的一个体征[3]。
护理急性阑尾炎病人,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鼓励早期活动,严密观察切口感染、内出血、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
2005年7月至2009年4月,本院2007年8月~2008年9月为160急性阑尾炎进行阑尾切除术,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阑尾炎手术病人160例,男88例,女72例,年龄6~82岁,平均36岁,12岁以下6例,占发病数的4%。
5例因腹痛待查,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和阑尾切除术,其余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行阑尾切除术。
所有阑尾炎在确诊2~3 小时后行阑尾切除术。
其中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占手术病人的3.2%,全部病例均顺利康复出院,住院日3~22日,住院平均天数5~6天。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常规护理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完善相关检查,严密观察患者腹痛的时间、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辅助检查将B超作为术前检查常规项目,排除泌尿系统、妇科和腹膜疾病。
国外大量前瞻性研究证实超声诊断阑尾炎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7%和96%[4]。
心电图、胸片检查以了解心肺功能情况,抽血查血常规和血型、凝血4项、输血前4项、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肾功、离子生化等[5-6]。
2.1.3 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急性阑尾炎手术是急诊手术,在进行术前准备时,简单介绍手术医生,介绍同类患者治疗经验和效果,把患者并存病情况以及可能在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告知患者家属,取得家属的充分理解和配合,但对患者本人,要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信心配合医护人员使患者在出现并发症时,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
2.1.4 心理护理注意病人情绪,给予耐心的安慰解释,术前一晚观察睡眠情况,必要时按医嘱用镇静催眠药。
外科手术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7],术前焦虑和恐惧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术后恢复。
护士应通过与病人的接触、观察和交谈了解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和忧虑,同时通过提供信息,改正病人不正确的认识,帮助病人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惧。
护患关系和谐,有助于医疗护理计划的顺利执行,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使家庭和医院结合起来,为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医护关系和谐,就会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配合默契,得心应手,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因此,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医护人员和病人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爱护的良好关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进行有效的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因此,只有全面地认识疾病和病人,进行恰当的护理才能使病人感到生理上的舒适、心理上的舒畅,以此消除病人术前焦虑和恐惧情绪,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从而大大地提高护理质量。
2.2 术中监护高龄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力求简明有效。
手术操作要轻巧娴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麻醉方法的选择和麻醉药品的应用,除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外,还要考虑有利于对并存病的治疗。
随时监测尿量、脉率和血压,进行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使其在正常范围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高龄患者因术中术后血压波动过大造成脑血管意外的病例屡有报告,应引起高度重视。
2.3 术后护理2.3.1 体位根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卧位,如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
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可低枕平卧。
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小时,或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如果置有引流管,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2.3.2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一小时测量血压、脉搏一次,连续测量三次,至平稳。
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则考虑有出血,应及时观察伤口,采取必要措施。
切口感染的患者注意观察体温及伤口敷料情况,做好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2.3.3 饮食嘱患者禁食水至肠蠕动恢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肠蠕动恢复后,及时进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以后根据病情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普食。
禁食辛辣有刺激的食物及豆制品、甜食等,防止发生腹胀。
术后第一天流质,第二天可进软食,在正常情况下,第3~4天可开始进普食。
2.3.4 保持大便通畅可用果导片每日口服两片或便乃通一包泡水一日两次饮用。
三天无大便时予开塞露20ml纳肛灌肠。
术后3~5天禁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
2.3.5 活动指导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发生肠粘连。
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2.3.6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对出现腹膜炎及阑尾穿孔症状的患者,切除阑尾并在腹腔内放置引流管。
手术后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顺向挤压引流管,避免被血凝块阻塞,注意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注意稳定患者情绪。
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定时检查与挤压,防止脱落、扭曲与堵塞。
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一般留出体外50 cm为宜[8],过短患者翻身不方便,也不利于护理人员进行病情观察和操作;管道过长则增加管道的无效死腔,易发生无效引流。
患者下床活动时,嘱其将引流袋置于膝关节以下,以防引流液返流引起逆行感染。
2.3.7 防止胃肠麻痹相关研究表明[9],高龄患者胃肠功能低下,在大手术或腹部手术后常常引起胃肠道麻痹,从而引起胃肠道胀气,严重时可引起急性胃扩张、胃黏膜下出血。
因此,需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在肠鸣音活跃、肛门排气后方可解除胃肠减压。
进食时应从少量清流质开始,逐渐增加饮食量。
2.3.8 生活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个人卫生,经常更换清洁、柔软衣裤,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3.1 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操作时污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尤易发生。
术后3~5日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重又升高,病人感觉伤口疼痛,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触痛,则提示有切口感染。
3.2粘连性肠梗阻阑尾炎术后肠粘连的机会较多,与手术损伤、异物刺激、引流物拔出过晚和术后缺乏活动有关。
临床统计[10],阑尾切除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约为2%,为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总数的首位(占32%),一般先行综合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手术。
3.3内出血腹腔内出血阑尾动脉出血均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病人表现面色苍白、伴腹痛、腹胀、脉速、出冷汗,有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必须立即平卧,镇静,氧气吸入,静脉输液,同时抽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准备手术止血。
3.4 腹腔残余脓肿腹腔残余脓肿病人表现术后持续高烧,感觉腹痛,腹胀,有里急后重感,进而出现中毒症状。
应注意采取半卧位体位引流,使分泌物或脓液流入盆腔,减轻中毒现象,同时加强抗生素治疗。
未见好转者建议做引流手术。
3.5 粪瘘粪瘘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手术时误伤肠管等,均可导致粪瘘。
粪瘘通常为结肠瘘,形成时感染一般局限在盲肠周围,无弥漫性腹膜炎的威胁,体温不升高,营养缺失亦不严重,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大多能自愈。
4 讨论阑尾是与盲肠相通的一个盲管,它有着丰富的淋巴循环、血管和神经,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一定作用。
阑尾的粘膜深部有嗜银细胞,是发生阑尾类癌的基础。
同时,阑尾在化脓和穿孔时,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
而术后发生出血甚至休克,患者则会出现面色苍白、脉速、出冷汗、腹胀痛、血压下降、引流液出血迅速等情况。
粘连性肠梗阻多与局部炎症重、损伤、术后缺乏活动等因素有关。
放线菌阑尾炎在临床上非常少见,一旦发生,则危及患者生命。
5 小结阑尾炎手术在普外科最为常见,因其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在术后不太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通过阑尾炎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我们体会到,任何一个手术患者,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在护理过程中都要把他们作为危重病人来看待,消除麻痹思想。
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勤动口,加强巡视,善于发现异常情况,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1]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2~143[2] 汪及元.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16.[3] 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 Hahn HB,Hoelmer FU,Kalle T,et al.Sonog mphy of acute appendicitis in children:7 yeats experience[J].Pediatr Radiol,1998,28(3):147~151[5] 华振敏.化脓性阑尾炎128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6):82[6] 李景春,宋立伟,王彩平.预防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两点改进[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8; 15(1):26[7] 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41-42.[8] 庄永敬,吴桂荣,王晓春,等.阑尾切除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对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2; 9(3):204[9] 张铭琏,余云.阑尾脓肿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4:270.[10] 唐泽民,郑应海.阑尾炎术后少见并发症及失误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10): 1601(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