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练习题
《论语》文化经典专练
练前提示在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中,《论语》无疑是重中之重。

对于这部经典,考前的复习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3)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4)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1.材料(3)中“暴虎冯河”是针对弟子____________而言的,“临事而惧”中的“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答案子路(或季路、仲由)警惕,谨慎
2.结合材料,具体谈谈你对孔子“勇”的思想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孔子主张的勇,不只是勇气、勇武,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②孔子主张仁勇兼备,真正的勇者,因内心有仁德而无所畏惧。

③勇与智结合,要讲谋略,有所畏惧,反对匹夫之勇。

④勇与义统一,认为勇要受到义的约束,否则,勇可能就会成为乱的根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3.第(1)则材料中“乐亦在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处身在吃粗饭,喝凉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的清贫环境里,也不改求道的快乐。

(安贫乐道)
4.综合两则材料,简析孔子的义利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反对在国家安定、讲求道义的前提下获取名利或富贵:②主观上,要坚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③客观(外部环境)上,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①,可以观②,可以群③,可以怨④;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注①兴:激发感情。

②观:考察社会。

③群:交往相处。

④怨:讥刺时政。

5.如果从教育的角度看第(1)则材料,那么,孔子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促进学生的全面(或均衡或多方面)发展。

(或:使学生成为既有思想道德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
6.概括第(2)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主要内容:指出学习《诗经》的重要性。

(或:强调《诗经》有多方面的作用。

)
(2)分析:孔子认为,①《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②《诗经》具有政治作用,可以考察社会、讥刺时政;③《诗经》有助于社会交往;④《诗经》可以让人懂得忠孝之礼;⑤《诗经》还可以让人知道许多鸟兽草木的名称。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3)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
(4)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庸》)
7.材料(1)中“和而不同”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谐而不同一(和:和谐,即对立的统一。

同:等同,指无差别的同一)
8.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并评述孔子“中庸之道”的思想学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中庸之道是有原则的,以仁义为原则。

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的折中主义是不符合儒家的仁义之道的。

(中道)
②中庸之道要与“和为贵”的思想相结合。

和谐原则是天下之大道,是稳定天下之本、为人处世之道。

“和而不同”最能体现中和之道的精神。

(中和)
③中庸之道的实行要稳健,执两用中。

做事要适度,照顾各群体的实际利益而有所妥协。

在异中求同,以便达成一致,实现合作。

(中行或中节)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2)“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注],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注反坫(diàn):先秦诸侯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9.两则材料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仁者不知礼
10.两则材料,孔子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管仲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材料(1)是从社会贡献的角度来评价的;②材料(2)是从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的角度来评价的。

③孔子的仁爱观主要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评价一个人不拘泥于小节小信,在仁的认识上能知权达变。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2)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3)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

(朱熹《论语集注》) 1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与材料(1)中“礼,与其奢也,宁俭”的“礼”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者指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等级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后者指与前者相应的具体礼节、仪式。

1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儒家推崇礼乐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家推崇礼,目的在于追求秩序;推崇乐,目的在于追求和谐。

礼和乐的核心内容是
要求人有由内而外的恭敬和顺。

所以,孔子反对追求玉帛的多少和钟鼓的大小等外在形式而
忽视恭敬诚笃的内在的做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