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砼桥面SMA-16沥青砼面层施工方案一、施工的基本情况:依据设计:二、施工内容:在验收合格的水泥砼桥面上,洒布粘层沥青后进行SMA-16沥青砼面层施工。
三、施工工艺:1、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和拌制。
1)沥青砼配比设计应按照JTJ052-2000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来确定。
试验至少应做5组试件,每组5个试件测定其密度,稳定度,流值,并计算空隙率和饱和度,使热拌沥青碎石、沥青砼各项技术指标符合下表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2)通过室内试验将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及试验资料,包括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沥青含量,纤维用量,拌和温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等试验数据的详细说明以及集料类型,集料来源,沥青来源,种类等写成报告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
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根据确定的拌和机各热料仓矿料比例及沥青用量采用间歇式拌和机M3000型完成。
改性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50-160℃左右,矿料加热烘干温度控制180-190℃左右,SMA-16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在175℃-185℃且不超过195℃,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55℃,摊铺温度不低于150℃,碾压温度不低于14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110℃,开放交通温度不不高于50℃.施工过程中始终对温度进行监控,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三大温度的现场调整。
4)木质素纤维和道路专用增强纤维的加入方法是人工在拌和机观察口处添加,先将称量好的纤维用塑料袋装好,在粗集料加入的同时放入纤维,加入纤维的时间必须固定在每次从热料仓放下粗集料之后,正好在放下细集料的同时,以便使纤维和矿料一起干拌。
按照技术要求,干拌时间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延长10-15秒,湿拌时间视具体情况需增加5秒。
5)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满沥青为宜,拌出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块成团或严重离折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
6)有保湿性能的储料仓不宜超过24小时储料,以沥青混合料在储料仓内温度下降不大于10℃为准。
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沥青混合料采用20辆15t自卸汽车运输,车辆底部及四周均应清扫干净,并涂抹油水混合液(柴油:水=1:3),且不得有余液聚在车箱底部。
2)车辆装料应由前至后分堆放料,每装一斗挪动一下汽车的位置,以减少集料的离析。
3)在运送途中沥青混合料采用篷布或其它适当的覆盖物遮盖稳妥。
4)已经离析、结团,或在卸载后仍部分滞留在汽车内的,低于规定摊铺温度或被雨淋的沥青混合料,都必须废弃。
5)车辆的运输能力要保证大于拌和及摊铺能力,运送速度应越快越好,以减少沥青混合料的冷却,在现场等候的卸料车不小于5辆,使摊铺机连续均匀进行铺筑,运料车在靠近离摊铺机20cm左右时以空档停车,使其由摊铺机推动前进。
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本标段面层采用ABG423摊铺机半幅一次全宽铺筑。
1)5cm表面层SMA-16,采用滑移式平衡梁调平法进行摊铺。
2)水泥砼桥面上铺筑5cm SMA-16表面层前,桥面粘层施工质量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且清扫洁净,表面无污染、杂物。
3)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应按下表进行混合料摊铺温度混合料运输到现场卸料前测量摊铺温度,并做好记录1)砼侧边与沥青混合料接触部位应预先涂沥青粘层。
涂刷不得污染周围的非涂刷区。
2)在铺筑SMA-16之前,首先对摊铺机进行标定,包括料门、传送器和螺旋布料器的标定。
3)摊铺机就位后,先应预热15-20min,使熨平板的温度在65℃以上,计算出松铺厚度,调整熨平板高度,在下面垫木块,厚度与松铺厚度相等,使熨平板牢固放在上面,并调整好熨平板仰角。
4)将摊铺机的电子感应器置于基准钢丝上,调整手摇升降使传感器升降指示灯全部熄灭后,打开开关,开始铺筑。
5)摊铺机接料斗适当涂上防粘液,料车对准摊铺机料斗中心,距摊铺机约30cm左右时空档,摊铺机迎上推着料车前进,在坡度大的地段,上坡时,料车挂低速档与摊铺机同步前进。
下坡时,料车要轻踩刹车,防止溜车。
6)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与摊铺机摊铺速度相适应,保证摊铺过程的匀速、缓慢、连续不间隔,中途不得随意变速或停机。
摊铺中螺旋布料器应均衡地向两侧供料,并使料保持在一定高度,以保证熨平板后松铺面的平整和混和料初始疏密程度的稳定。
7)摊铺过程中熨平板根据铺筑厚度,使振夯频率与振幅相配套,以保证足够的初始密实度。
8)摊铺过程中,设专人检查松铺厚度及平整度,发现局部离析,拖痕及其他问题应及时处理。
9)SMA-16采用滑移式平衡梁或非接触式平衡梁进行摊铺,标高控制手段采用滑移式平衡梁。
10)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随到随铺。
运料车在摊铺机前推动时不得紧踩刹车,向摊铺机喂料时应仔细操作,防止混合料大量撒落。
11)下表是SMA-16沥青砼的松铺系数。
机械摊铺混合料的松铺系数4、沥青混合料的碾压:1)压实分为初压轻型、复压重型、终压轻型三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型号良好状态的压路机。
碾压应慢速均匀进行,对于SMA-16型沥青路面不允许采用轮胎压路机。
2)初压主要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度,起稳定作用,摊铺后立即碾压(碾压段长度30-50米,压实机械与摊铺机之间距离应尽量短,最短距离可为4-5米)除初压时速度保持在2公里/小时,(尤其是改性沥青掺加增加纤维的表面层施工更应注意初压速度)。
以免表面发生推移外,复压时的碾压速度控制在3km/h,终压速度控制在5km/h.以保证在较短的有效时间内完成3个阶段内必须达到的碾压总遍数。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3)初压采用8-12t的压路机,一般碾压1-2遍,初压1.5—2 km/h。
初压顺序,压路机由路边部一侧压向路中心,或由低侧向高侧碾压,后轮应重叠1/2轮宽,靠路缘石附近先留出20-30cm,碾压过一道后,进行碾压边部。
不易压实ꗬÁ‹Љ勰¿ကЀ䐨橢橢쿽쿽က鈲ꖟꖟ— l ȶȶȶȶȶȶȶɊကကကက,ကĄɊ郫Įကကကကကᾗᾗᾗ遆遈遈遈遈遈遈 $ 鈙Ƞ鐹 N 遬 9 ȶᾗềÖᾗᾗᾗ遬䀷ȶȶကကက̋邥䀷䀷䀷ᾗᐈȶကȶက遆䀷ᾗ遆䀷Ϝ䀷䐓က̋薪ȴȶȶ豊ကက䅠퓴瓶ǃɊ᠔က㎟૪蟞 > 豊ϼ邻 0 郫蠜Ю钇㺉Ʈ钇豊䀷ɊɊȶȶȶȶ̋Ù水泥砼桥面SMA-16沥青砼面层施工方案施工的基本情况:依据设计:施工内容:在验收合格的水泥砼桥面上,洒布粘层沥青后进行SMA-16沥青砼面层施工。
施工工艺: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和拌制。
1)沥青砼配比设计应按照JTJ052-2000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来确定。
试验至少应做5组试件,每组5个试件测定其密度,稳定度,流值,并计算空隙率和饱和度,使热拌沥青碎石、沥青砼各项技术指标符合下表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试验项目沥青混合料类型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级城市道路稳定度 eq \o\ac(○,1)(KN) I型沥青混凝土SMA >7.5>6.0 >5.0流值(0.1 mm) I型沥青混凝土SMA 20 ~4020~50 20~45空隙率 eq \o\ac(○,2)(%) I型沥青混凝土SMA沥青碎石 3~63~4>10 3~6>10 沥青饱和度(%) I型沥青混凝土SMA沥青碎石 70~8575~8540~60 70~8540~60 残留稳定度(%) I型沥青混凝土SMA >75>80 >75冻融劈裂试验残留稳定度(%) I型沥青混凝土SMA >65>80 2)通过室内试验将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及试验资料,包括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沥青含量,纤维用量,拌和温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等试验数据的详细说明以及集料类型,集料来源,沥青来源,种类等写成报告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
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根据确定的拌和机各热料仓矿料比例及沥青用量采用间歇式拌和机M3000型完成。
改性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50-160℃左右,矿料加热烘干温度控制180-190℃左右,SMA-16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在175℃-185℃且不超过195℃,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55℃,摊铺温度不低于150℃,碾压温度不低于14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110℃,开放交通温度不不高于50℃.施工过程中始终对温度进行监控,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三大温度的现场调整。
4)木质素纤维和道路专用增强纤维的加入方法是人工在拌和机观察口处添加,先将称量好的纤维用塑料袋装好,在粗集料加入的同时放入纤维,加入纤维的时间必须固定在每次从热料仓放下粗集料之后,正好在放下细集料的同时,以便使纤维和矿料一起干拌。
按照技术要求,干拌时间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延长10-15秒,湿拌时间视具体情况需增加5秒。
5)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满沥青为宜,拌出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块成团或严重离折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
6)有保湿性能的储料仓不宜超过24小时储料,以沥青混合料在储料仓内温度下降不大于10℃为准。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采用20辆15t自卸汽车运输,车辆底部及四周均应清扫干净,并涂抹油水混合液(柴油:水=1:3),且不得有余液聚在车箱底部。
车辆装料应由前至后分堆放料,每装一斗挪动一下汽车的位置,以减少集料的离析。
在运送途中沥青混合料采用篷布或其它适当的覆盖物遮盖稳妥。
已经离析、结团,或在卸载后仍部分滞留在汽车内的,低于规定摊铺温度或被雨淋的沥青混合料,都必须废弃。
车辆的运输能力要保证大于拌和及摊铺能力,运送速度应越快越好,以减少沥青混合料的冷却,在现场等候的卸料车不小于5辆,使摊铺机连续均匀进行铺筑,运料车在靠近离摊铺机20cm左右时以空档停车,使其由摊铺机推动前进。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本标段面层采用ABG423摊铺机半幅一次全宽铺筑。
5cm表面层SMA-16,采用滑移式平衡梁调平法进行摊术经验,精心处理好本合同段路面的施工缝。
6、试验检测控制和验收评定:试验检测工作严格按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贯穿整个面层的原材料试验,施工控制参数测试,现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验收评定这四个关键环节。
在施工准备阶段,我部试验室已完成了原材料的技术性能检测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能够满足乌市外环路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提供了面层施工的控制参数。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我部试验室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试验检测,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的控制验证和现场施工测试来有效指导面层施工。
在拌和场和施工现场分别配备试验工作人员及相适应的检测仪器,力求在施工中将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沥青用量控制到最佳状态。
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沥青混合料样品约50kg,进行马歇尔击实成型试件,实测沥青混合料的相对密度和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并计算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体积百分率、矿料间隙率、饱合度,来复核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能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同时采用现场钻芯取样,来检测现场压实度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