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物理】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问题求解综合含答案
【物理】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问题求解综合含答案
4.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 拨与重拨钢尺,使钢尺振动的 _______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就不同;若改 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尺,钢尺振动的 ___________不同,则钢尺发出声 音的 __________就不同。
=3750m
v不明潜艇
s不明潜艇 t1
=
3800m 3750m 5s
=20m/s
2
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 20m/s。
(2)鱼雷与不明潜艇相向而行,其相对速度为
20m/s+80m/s=100m/s
从第二次超声波接触到不明潜艇,至第二次超声波返回我方潜艇,不明潜艇前进的距离为
s2 v不明潜艇t2 20m/s 2.5s=50m
艇 A 的距离 s2 为____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_____为什么?_____ 【答案】0.02 20 7500m 8700m 不能 月球表面是真空的,而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分析】 (1)超声是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 20Hz 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 声。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 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 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 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 10kHz~30kHz 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 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 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 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 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kHz 到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A 发出的声波信号在 10s 内接收到经 B 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
答: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 960m 。
9.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 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________来判断.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为了 在 __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音色 传播的过程中 【解析】 【详解】 我们区别声音靠的就是音色,与音调和响度无关.关上门窗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发射鱼雷时两艇的相对距离为
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
3750m-50m=3700m
t3
s3 v3
= 3700m 100m/s
=37s
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 37s。
答:(1)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 20m/s;
(2)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 37s。
8.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 6s 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 2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答案】960m 【解析】
的传播速度是 1500 m/s,鱼雷的平均速度是 80 m/s。求: (1)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 (2)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 【答案】(1)20m/s;(2)37s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不明潜艇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据我方潜艇的距离为
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为
s1
v1t1
1500
m
/
s
5s 2
பைடு நூலகம்
音也可以发生反射; (4)[3]因为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后,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所以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强于玻 璃板。
7.我国一艘潜艇在执行任务时在水面下某处静止不动,声呐系统发现在正前方 3.8 km 处 有一艘不明潜艇匀速驶来。声呐系统立刻再次发出超声波,经过 5.0s 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 声波。声呐系统接收到声波后立刻向不明潜艇发射直线运动的鱼雷,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回声测距。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如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 播速度约为 340m/s,故 A 正确; B.声音由振动产生,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 B 正确; 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 C 错误; 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 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 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由 v s 可得,在 t 6s 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t s1 v1t 20m/s 6s 120m ,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 v2t 340m/s 6s 2040m ,
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为
s s2 s1 2040m 120m 960m ;
2
2
答: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 960m。
【详解】
由速度公式 v s 得汽车的行驶路程为: t
s车 v车t=20m/s 6s 120m
声音得传播路程为:
s声 v声t=340m/s 6s 2040m
则鸣笛时汽车到高山得距离为:
s0
s声 +s车 2
=
2040m 120m 2
1080m
所以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到高山距离为:
s s0 s车 =1080m 120m 960m
6.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章杰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
(1)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 l0cm 处, 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闹钟声。 (3)在玻璃筒口正上方 10 cm 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 到小闹钟,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 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选填 “强”或“弱”)于玻璃板。 【答案】空气 能 强 【解析】 【详解】 (1)[1]耳朵在玻璃圆筒口上方清晰地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2]人看见闹钟,是闹钟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形成的,参照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声
是: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 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 【答案】乒乓球弹跳起来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 铃声越来越小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 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 察;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 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 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s2 s1 sB 7500m 1200m 8700m
(3)[5][6]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测量地球和月球
之间的距离。
【点睛】
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计算距离时,注意回声测距需
要计算单程的长度。
2.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____的 性质。 【答案】传递能量 传递信息 【解析】 【分析】 【详解】 [1][2]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超声清洗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性质工作的,回 声定位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 【点睛】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 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 等。
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它说明了 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 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
10.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 6s 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 驶时的速度是 2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15℃,声音在空气中的 速度是 340m/s) 【答案】960m 【解析】 【分析】 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 20m/s 的速度已经前行了 6s,根据速度公 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司机听到回声时汽 车与高山距离的 2 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高山距离。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