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易错题专题三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从脸谱说起叶秀山①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
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②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为抽象。
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③“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
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谱”还有谱系的意思。
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
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
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
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④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
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
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
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
“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
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
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
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⑤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谱”“做”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刻苦的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灵气。
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
然而,就道理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
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
再往深里说。
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
“谱”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
⑥记得十几年前奚啸伯先生对我们说,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
(选自《叶秀山文集》,有删改)(1)文中的“谱”有哪些丰富的含义?(2)文中第④段作者为何要介绍生活中的“菜谱”?(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
【答案】(1)“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谱”还有谱系的意思,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谱”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2)采用举例论证,以生活中的菜谱为例,说明“谱”只是给人一个规范指标,有时很机械死板,要达到厨艺上乘,还在于把握火候,而把握火候是实践性的,是艺术性的。
借此引出舞台艺术中的“火候”,进一步强调恰当的火候可以把各种“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
(3)“有规律”是指标准、准则,“自由”是指创造性的发挥。
对于舞台艺术而言,“谱”就是规律,而演员的创造就是自由。
演员只有不受“谱”的限制,创造地表演,才能把这些“谱”用活,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获得艺术上的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文章第三段中的“‘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谱’还有谱系的意思。
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来概括作答。
(2)文章第4段介绍生活中的“菜谱”,论述了“谱”的具体内含——标准、准则,实践的“本”。
借此引出舞台艺术中的“火候”,进一步强调恰当的火候可以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根据文章叙写的观点,特别是文章第5段中的具体阐述来理解“有规律”和“自由”。
对于舞台艺术而言,“有自由”是指文章的“谱”——标准、准则,演员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准则,但又不要完全被“谱”所约束,应该创造地表演,才能把这些“谱”用活,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获得艺术上的成就。
作答时可重点结合“就道理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来分析。
故答案为:⑴“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谱”还有谱系的意思,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谱”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⑵采用举例论证,以生活中的菜谱为例,说明“谱”只是给人一个规范指标,有时很机械死板,要达到厨艺上乘,还在于把握火候,而把握火候是实践性的,是艺术性的。
借此引出舞台艺术中的“火候”,进一步强调恰当的火候可以把各种“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
⑶“有规律”是指标准、准则,“自由”是指创造性的发挥。
对于舞台艺术而言,“谱”就是规律,而演员的创造就是自由。
演员只有不受“谱”的限制,创造地表演,才能把这些“谱”用活,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获得艺术上的成就。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考生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题干要求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回答。
在回答时考生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答题要完整。
⑵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考生要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以及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做到“句不离篇”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拙诚”赢“百巧”郝启荣①“宁为世人笑其拙,勿为君子病其巧。
”现实生活中,一个质朴拙诚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往往容易获取信任;经常自作聪明的人,机关算尽、处处讨巧,却令人感觉圆俗奸滑,不能不防。
②为人,贵在朴讷诚笃。
《韩非子》记载,魏文侯与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临出发前刮起大风,遭随从劝阻。
文侯说:“不可。
以疾风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于是他亲自驾车前去,告知守山之人作罢。
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
翻阅史书,晏子为何能被齐景公委以重任?周勃何以被汉高祖托付大事?一个“诚”字,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对个人来说,诚信重千钧,因拙诚赢得的公信力与感召力,不仅能感染人、打动人,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③与拙诚对应的是“百巧”。
这种行为,看似精明、实则愚笨,时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时,李康在《运命论》中专为巧伪的滑头画过群像:“俯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
”投机取巧之人,多善于利用花言巧语来苦心钻营,处心积虑谋求私利。
《郁离子》记载,越国商人虞孚在吴国卖漆,本来可以稳获厚利,但他偷偷掺假导致漆料变质,结果弄巧成拙、信誉扫地,最终沦为乞丐。
可见,“取巧”实则“巧取”,尽管占了一时的便宜,但失去的却是众人的信任。
④现实中,坚守拙诚,殊为不易。
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虽然在道理上很清楚,但行动上还是喜巧厌拙、外诚内滑。
有的当“两面人”,把忠诚喊得山响,表态时信誓旦旦,暗地里却腐化堕落,直至身陷囹圄;有的在工作中媚上欺下、虚多实少、阳奉阴违,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兵法”太多、“机谋”太深、过度“包装”,其本质上是诚信不足,缺乏实干与担当精神。
其结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适得其反。
⑤没有诚信,人生的高楼便会地基不稳,事业的巅峰也只能昙花一现。
做人如此,为官从政更是如此。
讲诚信,向来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
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
”杨善洲恪守“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退休第三天就走进大山,绿了荒岭,也造就了一片精神绿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道至简,与其热衷搞花活、玩心计,不如静心干事,以徙木立信的拙诚、愚公移山的韧劲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⑥周恩来同志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讲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个人才能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2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阅读第⑤段,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当代的事实论据。
(不超过35个字)【答案】(1)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或“以‘拙诚’赢‘百巧’”)(意近即可得分)(2)通过引用和对比,引出议论的话题——拙诚;充当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3)举例论证;通过魏文侯守信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为人,贵在朴讷诚笃(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的观点,从而证明中心论点,富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4)示例:黄大发动员村民修渠,“修不通,我拿命来换”,绝壁中凿通一道“天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
论点的提出有以下几种方式:标题表明论点,开篇提出论点,结尾归纳论点。
从本文来看,作者在文中一直围绕着标题“以‘拙诚’赢‘百巧’”展开论述,结尾以“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扣题作结。
(2)此题考查理解议论文引论作用的能力。
议论文的引论或援引故事、或叙述现象、或引用名言、或列举数字,无论哪一种方式,一般是引出话题(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充当论据支撑中心论点。
(3)此题考查考生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解答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模式“论证方法+通用作用+语境作用”去组织答案。
(4)此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积累能力。
难度较大。
解答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理解第⑤段所阐述的观点,然后选择事例,不过要注意是“当代”的。
概括的时候,要符合“对象+事件”的模式要求。
故答案为:⑴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或“以‘拙诚’赢‘百巧’”)(意近即可得分);⑵通过引用和对比,引出议论的话题——拙诚;充当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⑶举例论证;通过魏文侯守信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为人,贵在朴讷诚笃(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的观点,从而证明中心论点,富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