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的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习惯,是指比较稳定的,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有利于孩子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体健康,同时还有助于家长减轻负担,促进家庭教育效益的提高。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利用时间,在单位时间里最多最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叫做提高学习效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上课专心听讲,课前预习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等方面。

当孩子坐在课堂上专心地听讲时,大脑皮层相当区域就会产生一个与当时智力活动有关的优势兴奋中心,这就是注意,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孩子学习效率就高,反之就会事倍而功半。

一个12岁的男孩说:我特别想好好学习,就是学不好。

尤其是算术,上课时开小差是常有的事,两眼盯着黑板,可什么都听不进,满脑子都是好玩的事……由于我白天不会听课,下午自习课就得再看一次课本,晚上回到家里不仅要做作业,还得做两套模拟题,我觉得活得太累。

这个孩子的累在于他听课效率低,正因为上课什么也听不进去,所以给做作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为了完成作业,自己还需花更多的时间“补火”,因此一点玩的时间也没有了。

为了提高听课效率,小学生的课前预习显得十分重要。

它可使孩子及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变被动为主动,还可让孩子发现新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使孩子增强自信心,在听课时具有心理优势。

在预习中没弄懂的问题会在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询问中找到答案。

日本教育学博士松厚达哉教授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人在旅行和登山时,没有预备知识,就感觉不到旅行和登山的乐趣。

所以在旅行、登山前要看地图,看旅行知识介绍,同时也可找有经验的人了解情况。

在学校里学习也应该同旅行登山一样,一定要把第二天要学的功课预习一遍。

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订正的习惯,有利于及时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及时地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正。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孩子身体健康小学生一般为6~12岁,这是儿童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转向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童年期。

虽说童年期儿童身体发展相对稳定,但骨骼正在生长发育,骨化过程未完成,小肌肉群的发育还未完成。

儿童神经系统发展较快,控制能力差。

由于儿童存在以上特点,因此,培养孩子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防止孩子精神过度疲劳,都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

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让孩子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合理地安排好学习时间,使其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孩子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去。

有经验的家长会根据自己孩子的体力、能力和性格差异来安排他的学习时间。

一般低年级儿童,家庭学习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而高年级学生可用1小时左右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家庭学习活动,中间可以休息一会儿。

家长若发现孩子边学习边开小差,或抓头挠耳,或东摸西摸,眼睛四处张望,便应及时进行调节,让他休息片刻看看周围绿色,使身心愉悦。

学习中的读写姿势、用眼习惯也很重要。

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写字时手离笔尖一寸,看书时眼离书本一尺,坐在桌边身体离桌有一拳。

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姿势正确,腰不弯,背不驼,有利于孩子正常生长。

教育孩子走路时不看书,光线昏暗中不看书,躺着或乘车时不看书,阳光强烈时不看书,都能保护孩子的视力,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愿望。

为了使孩子学习成绩拔尖,能成为尖子学生,许多家长不惜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去辅导和“陪读”,弄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

还有的家长不惜用重金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谋求好的老师,真可谓用心良苦。

其实,这些都是外在因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如同给了孩子一根学习的拐杖。

有了拐杖,孩子就能自己攀登知识的高山了。

广东省1996年理科高考状元温阳的母亲伍洁怡在手记中这样写道: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一二年级是关键,开好头很重要。

这样可以使孩子在学习上处于上游,孩子便有一种保持上游的动力。

重要的环节是使他听好课。

做作业则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决不能由家长代劳。

我们对儿子说:“作业的对错要自己检查,我们只负责签名,不包你改错。

”这样,逐渐消除了一般孩子常有的依赖父母把关的思想。

老师要家长给学生听写的作业我们也让他自己先录音,然后放录音自己听写。

这样使我们摆脱了陪孩子读书的麻烦,赢得时间用于应付自身紧张的工作与学习。

温阳的母亲从孩子入学起,就注意培养他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都应该由自己来解决。

温阳按妈妈的要求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使其父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对孩子的学习行为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作为家长,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要帮助孩子找到搞好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要给孩子的学习行为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使孩子知道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

一旦孩子的学习行为规范起来,他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1.遵守学习纪律遵守学习纪律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是体现学习责任心的一种表现。

遵守学习纪律是对一名小学生在学习上的最起码的要求。

《小学生守则》第二条明确规定:按时上学,不随便缺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十条指出:按时作息;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不能到校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

在孩子进校的第一天,就要教育他遵守学习纪律。

各门学科的知识都具有连续性,中断听讲会影响学习。

孩子一上学,就会有学习纪律的约束。

一二年级的孩子大多愿意上学,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奇感吸引着他们,他们最听老师的话,愿意维护班集体利益,不愿因为自己而给班级丢脸。

可有的孩子到了中年级后突然不想上学了。

这时,当家长的要冷静地帮助孩子寻找原因。

是学习中遇到困难感到压力大,还是觉得学习负担重,没玩的时间了。

讨厌某一学科或是跟同伴相处不好也会影响孩子上学的情绪。

还可以分析其他原因,和老师联系,商量对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爱护学习用具“镰刀不快不割麦,菜刀不快不切菜”。

这说明工具对于劳动和工作的重要性。

书包、课本、笔等都是小学生必需的学习用具,爱护学习用具是小学生最起码的学习行为要求。

老师通常会打这样的比喻:小学生上课不带书就像战士上战场不带枪一样。

上课没有书不能阅读,没有笔不能写字计算,没有本子,不能做练习。

许多家长从孩子将要入学时起,就为他准备了合适的书包,买回了铅笔、橡皮、文具盒、涂改液等学习用具,为的是孩子学习便利。

在书包的选择上,注意选择双肩、宽带、好质地、轻巧、图案活泼的书包,既考虑到孩子背书包时保持良好的姿势,不至于斜肩驼背,又能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买铅笔时,注意选择中性铅笔,使之耐用,且不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使用简洁、软材料的笔盒不仅安全,而且上课翻动时不会发出噪音,也不会因厂家设计的各种花哨装饰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教育孩子爱护各项学习用具十分必要。

从刚上学起,父母就开始督促孩子经常整理书包,把书包放在规定的地方,保持书包的清洁。

养成随时收捡的习惯,把各种学习用具分门别类地放在书包里的适当位置。

一旦学习需要,就能准确无误地拿出所需用具,不仅方便,也节约了时间,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自理的好习惯。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材、科技教材、劳动教材中都有相当部分的手工制作,忘带一次材料,就会影响一次操作能力的锻炼。

爱护学习用具,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将为他搞好学习打下基础。

3.掌握写字规范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从小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

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写毛笔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

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要按照“三个一”的要求教给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以及握笔、运笔的方法。

使学生在小学五至六年的学习中,逐步做到铅笔字、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毛笔字从描红、仿影到临帖,逐步做到匀称,纸面干净。

学生在校练习书写的时间有限,老师往往只能在整体中提出相应的要求,家长则能经常发现孩子是否在认真书写。

孩子刚入学时,小肌肉不发展,因此执笔时手指离笔尖近,握得紧,捏得死,生怕拿不稳笔。

这时,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保持良好的坐姿,力求做到身直、头正、脚稳、臂松。

左手按纸,右手握笔,防止手臂夹得太拢,这样就容易做到横平、竖直、撇捺均匀。

讲究结构,是书写规范的基础。

中国的方块文字有各种各样的结构。

常见的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写字时要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恰当的搭配,使之比例适中。

横平竖直,能使汉字看上去平正;疏密匀称,字就整齐美观;比例适当,看起来舒服;重心平稳,字就庄重。

由单个字组成一行一篇,还需注意字间距离,行间距离,由楷入行,循序渐进。

通过小学几年的规范要求,你的孩子一定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产生了家庭教育的竞争观念,对独生子女的精心培养已成为家庭教育的主流。

在人才双向流动的影响下,家长从小就注意孩子的各种素质教育,培养孩子书法、绘画、弹琴等兴趣,意在使孩子具有竞争力。

“见字如见人”,一笔好字,它带给孩子的将是稳重、自信与成功。

4.阅读规范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能使学生学习字、词、句,弄懂文章内容,抓住中心思想,它对于孩子发展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培养道德,增长知识,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杰出的人才都爱读书。

唐朝诗人杜甫,自幼聪慧勤学,读了不少书,七岁便能挥笔做诗。

大文豪高尔基,没上过多少学,全凭自己刻苦读书。

他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伟大领袖毛主席青少年时酷爱读书,除上课学习外,常一人在走廊的路灯下、城门边专心读书。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非常爱读革命故事,她把《我的一家》从头到尾抄了一遍。

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才干,能使人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还可帮助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

世上的书万万千千,帮助孩子选择好的书籍很有必要。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首先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再找出相关的书给他看,读完后和孩子交谈,使他尝到读书的乐趣。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需为孩子选择与其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相适应的书,里面需要学习的东西不多,使他基本能读懂。

这样不仅能提高阅读速度,而且能使孩子抓住重点,明了细节,记住内容,引起联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