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它们所牵涉的化学反应均用文字来表达。

这种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无法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出各个物质间的量的关系,使用起来极不方便,不利于进一步学习化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掌握它们才有可能学好化学,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

前两者前面已学习过,这为本章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准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就可以从量的角度了解化学变化,解决用文字表达不方便的问题。

我们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非常重要。

它的学习完成化学用语的学习,学会了利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间的化学变化,开始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过渡.由此可见,本章的学习将对全部以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建立在质量守恒的基础上的,所以本节课对于本章书的掌握是相当重要的,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

同时理解了质量守恒可以更好地学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利用实验引导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
分析、比较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认识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培养学生定量研究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的应用
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法、实验引导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托盘天平、锥形瓶(铺细沙)砂纸、铁钉、酒精灯、白磷、幻灯、CuSO4溶液、NaOH溶液、镊子、玻璃棒、橡皮塞烧杯
教学过程:
[引入]从这节课起,我们将开始学习第四章内容。

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先复习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投影]练习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物质名称下面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锌制取氢气
[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不变
[引入]那么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
1、提出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
2、作出假设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的问题提出三种假设:①增加②减少③不变
3、设计方案
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进行三个不同的实验
实验一:把装有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蓝色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为w1。

取下小烧杯将其倾斜,使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实验现象,将混合物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为w2.
实验二:在烧杯中加入25ml稀硫酸铜溶液,取一根铁钉用砂纸擦去铁锈,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并记录其质量为w3,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记录其质量为w4。

实验三: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大小的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并使玻璃棒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并记录其质量为w5,然后取下锥形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并记录其质量w6.
实验结果:
实验一:W1 = W2
实验二:W3 = W4
实验三:W5 = W6
4、得出结论:
通过研究,学生得出了“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的结论。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分析]反应实质:
反应物分子原子新的分子新物质
[结论]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提问]镁条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这符合质量守恒
定律吗?
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设计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1、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一:氢氧化钠 + 硫酸铜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 CuSO4==== Cu(OH)2 + Na2SO4
W1 = W2
实验二:硫酸铜 + 铁铜 + 硫酸亚铁
CuSO4 + Fe==== Cu + FeSO4
W3 = W4
实验三: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P + O2==== P2O5
W5 = W6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质量守恒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