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遗产在中国(教学设计)

世界遗产在中国(教学设计)

世界遗产在中国
一、课程标准: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实例,表达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感受,领会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公布、类型、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会以历史的辨证的眼光欣赏,珍视中国的世界遗产;能结合课程知识和乡土文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世界遗产的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增强保护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学难点:珍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意识落实。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师搜集一些乡土课程资源,如“浙南木拱廊桥”资料。

六、学与教活动的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更是人山人海,请问,同学们,你们有出去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能给同学们讲讲吗?待学生畅谈后,教师出示图片(苏州园林拙政园世界遗产标志),提问:在你们过去的旅游地方有见过这样的标志吗?指出这是“世界遗产标志”,从而导入主题:世界遗产在中国。

(二)学习探究过程:
1、何为世界遗产(概念)。

教师根据出示的图片简要解释一下:所谓世界遗产是指被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2、了解我国世界遗产的分布。

出示《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指出中国现有世界遗产30多处,分布在祖国各地,并要求学生打开《历史与社会图册》54页,了解我国世界遗产的分布情况。

①教师可让学生找找哪几个省相对较多,如北京市6处,四川省4处。

②在图册上,标上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澳门历史城区”。

出示图片“大三八牌坊”和字幕“建筑艺术的中西合璧”。

承接: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一处世界遗产,这可是外国人到中国最想去的地方之一,是哪儿呢?请看视频。

3、感受世界遗产——游历北京故宫,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出示视频《北京故宫》,并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

②提问:游历了一趟故宫,它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谈谈它被评为世界遗产的理由是什么?
(要求学生对照课本169页“被评为世界遗产,必须具备的三大条件去说说理由)
③小组活动:学生同桌交流,个别发言。

④肯定学生的发言(如你的评价已很接近联合国官员的评价)。

并出示图片,看看世界遗产委员会是如何评价故宫的。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承接;刚才我们了解了北京故宫的特色,下面我们再去看看其它世界遗产的特色,它们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4、了解世界遗产类型。

①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出示图片,对左右两边的世界遗产进行比较,分析出左边是以人文历史为主的遗产,右边是以自然风光为主的遗产,从而引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两种类型,并要求学生数数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有多少处。

(注意算上澳门历史城区,共22处)
承接:除了这两种类型之外,还有哪些类型呢?
②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重遗产)。

展示图片,学生根据特色分别指认遗产名称,如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③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出示庐山图),并制出这是“人类与自然共同的作品”。

④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和古琴)
由于对非物质世界遗产学生不是很了解,因此要重点强调。

a、出示昆曲解说词,同步音频解说。

b、播放古琴——关山月片段,请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体会古琴那稳重,古老而深远的韵味。

承接: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中国世界遗产的分布和类型,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世界遗产在中国的意义。

5、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世界遗产在中国的意义)。

①教师提出问题
a、我国世界遗产现有30多处,暂列西班牙、意大利之后,居世界第3位,且类型多样,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中国是一个悠久历史、文化灿烂和秀丽山河的文明古国,反映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


b、我国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这对我国有怎样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从遗产保护、旅游经济、文化地位来考虑。


②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学生记录单上,并准备发言。

③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小结。

承接:刚才我们探究了世界遗产的积极影响,因此拥有世界遗产是非常幸运的,那我省(浙江)或邻省有此幸运吗?
6、拓展延伸——珍视、保护家乡的遗产。

①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我省或邻省有哪些世界遗产?
(指示学生,可查看《历史与社会图册54页我国世界遗产分布图》
②提问:面对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我省暂无世界遗产)
③教师讲述我省现有6处申遗项目,其中一处就在我们的家乡温州,请同学们猜猜看,是哪一处呢?
(教师出示泰顺廊桥图、永嘉芙蓉丽水街、瓯海泽雅四连碓、龙湾永昌堡),最后指出以泰顺廊桥为主的浙南木拱廊桥是申遗项目之一(并出示廊桥图)。

承接:2006年的“申遗”工作即将开始,为泰顺廊桥早日申遗成功,我们也来做一份贡献,拟写一份申遗报告,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下面我们就来比比哪一小组的申遗报告最有参考价值。

7、“申遗”小组合作活动——为“浙南木拱廊桥”拟一份申遗报告。

设计意图是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欣赏家乡的美,感受家乡的文化。

以家乡申遗探究为载体,落实教学知识的整合,解决现实问题:设计我们的“目的”是强调对知识的运用(我国世界遗产的积极影响);探究“优势”是要深化“世界遗产评定条件”之:遗产本身的价值。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探究“不足”是深化“世界遗产评定条件”之:创设良好的保存环境。

(教学难点:珍视世界遗产、珍视中华文化。

)。

①根据提供的资料,小组合作拟写“申遗”报告。

②请各小组代表宣读申遗报告书。

③师生点评小组报告,评出最有价值申请团。

(如小组较多,时间有限,可根据申遗报告书,课后再评优)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是一个世界遗产大国,在我们感到幸运、自豪的时候,更应该想到珍惜保护它。

保护不仅需要意识,更需要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世界遗产魅力永在,才能让家乡的廊桥“申遗”成功。

最后,老师想借两句宣传标语与同学们共勉(出示图片)“不要让世界遗产成为世纪遗产”;“莫让廊桥成遗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