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安工作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公安工作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警察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

第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可调和性,是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

第三,维护统治阶级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四,国家机器的形成,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

二、论大陆型警察制度与海洋型警察的区别第一,大陆型警察制度是中央集权制;海洋型警察制度各国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分权的警察体制,全国没有统一的警察制度。

第二,大陆型各国警察职责的种类繁多;海洋型职责的种类要少得多,职责主要集中在治安巡逻、犯罪侦查和交通管理三方面。

第三,大陆型警察的权力大,一般都握有两种重要权力:警察规则权、违警即决权或违警处罚权;海洋型警察则不用有这两种权力。

第四,大陆型国家一般都拥有一支强大的隶属于军队的系统的宪兵力量;海洋型强调警察的文职性和非军事性,更为不同的是海洋型国家都没有与文职警察共同担负社会治安职责的宪兵力量。

三、罗伯特比尔简历的近代警察的十二条原则1.警察应以军队为榜样,建立一支稳定的、行之有效的队伍;2.警察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3.犯罪减少证明警察的效率与效益;4.发布犯罪统计是警察的基本工作;5.一时间和地域科学分配警力;6.礼貌是警察质量的根本保障;7.以形象赢得尊重;8.招募、训练适应人选是有效的执法之本;9.公众安全需要每个警察挂牌服务;10.首脑机关必须接近公众;11.先见习后上岗12.公开警察内部犯罪率。

四、四次警务革命的主要内容(P10-11)第一次警务革命:1829年罗伯特·比尔建立伦敦大都市警察,并制定出十二条原则,强调预防为主以及增加警察的服务职能。

是新旧警察的分水岭。

第二次警务革命: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现代警察之父奥古斯特·伍尔倡导的警察专业化运动,警察与政治分离。

是新警察独立与成熟的标志。

第三次警务革命: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逐步终结主要表现为车巡代替步巡、通讯现代化、计算机革命、个人装备现代化以及人、财、物迅速增长。

是狭义警察概念走向鼎盛的标志第四次警务革命: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方兴未艾。

也称社区警务革命。

以对警察科学理论的反思与突破为先导,以社区警务为主要内容,以全社会的力量打击与预防犯罪为重点。

五、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的区别第一,近代警察的职能是独立的,警察职能主要集中于警察机关。

古代警察的职能尚未能集中于一个统一的专门机关,而是由行政官吏、军队、审判机关分别行使。

第二,近代警察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专职的警察队伍,成为国家庞大的专政工具之一,行使专门职权。

古代警察则军警不分,警政合一,没有专门的组织。

第三,近代警察强调了法制。

警察机关的建立、体制及职权,均以宪法或法律为依据。

古代警察执法极不严格,私刑普遍存在。

第四,近代警察有统一的制式服装,古代警察则没有专门的服装。

六、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P15-16)第一,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是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也是它的根本属性。

公安机关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国家机器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意志的重视执行者。

第二,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我国公安机关专管社会治安、行使国家治安管理权这是公安机关与其他国家行政机关的不同之处。

同时公安机关也是我国刑事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暴力工具。

七、我国公安机关权力的构成(P22-24)第一,公安机关的治安行政管理权。

包括:治安行政处置权、治安行政处罚权、治安监督检查权、劳教教养审批权、治安行政强制权。

第二,公安机关的刑事司法权,包括:立案权、侦查权、刑事强制权、刑罚执行权。

第三,警械、武器使用权,公安机关依法享有使用警械、武器实施管理、守卫、保护、制服和杀伤的权利。

第四,紧急状态处置权,包括:紧急优先权和紧急征用权、紧急排险权、管制权、戒严执行权。

八、为什么坚持党对公安机关的绝对领导(P27-28)第一,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关系这国家安危和社会稳定,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正确发挥其职能作用。

第二,公安机关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强大实力,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其正确运用。

第三,公安工作要处理社会矛盾中最具有对抗性、隐蔽性和腐蚀性的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公安机关加强战斗力和保持纯洁性。

第四,公安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需要党的领导去动员、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第五,党的领导是公安决策正确性的根本保证。

九、党对公安机关绝对领导的途径(P28)第一,政治领导,是指当在政治方向、路线、原则和方针、政策上的领导,确保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并高度一致。

第二,思想领导,是实现政治领导的思想保证。

党委经常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人民警察,促使人民警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思想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正确的思想作风。

第三,组织领导,其途径是健全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严密组织制度,加强领导管理。

第四,决策领导,地方党委对公安工作事关重大的问题有权作出决策,具体内容包括:进行宏观公安决策;对重大问题作出必要指示;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第五,法制领导,党领导指定各项公安法律、法规,并监督公安机关实施。

十、党的领导与政府领导的关系(P30)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政府领导的关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党政分开的原则,是指把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领导从性质上、职能上、内容上、方式上区别开来。

第二,彼此保证的原则,在各自对公安机关的领导中,要互相保证,而不能互相冲击。

第三,互相结合的原则,为了完成某项任务,需要地方党委、地方政府共同部署、共同领导。

第四,全面强化的原则。

十一、论贯彻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途径(P32-34)第一,切实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

执法为民是公安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方面,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

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必须在各项执法工作中,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放在首位。

第二,努力做好群众工作。

广泛深入地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发动和组织工作。

在各项公安业务活动中,都有群众工作的内容。

遵纪爱民,廉洁为民,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三,不断总结推广群众工作的新经验。

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纳入到了法制建设的轨道;拓宽了警民联系的新渠道;创造了警民协作的新形式;形成了群防群治的新局面;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十二、正确贯彻执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应注意的问题(P38)第一,要在惩办的前提下宽大。

第二,要争取多数从宽。

应当争取、挽救多数选择坦白从宽道路的犯罪分子,扩大坦白从宽面,以孤立和集中打击极少数首恶分子和顽固分子。

第三,当宽则宽,当严则严。

第四,要善于从宏观上运用政策的威力。

对违法犯罪分子发动政治攻势,争取更多的犯罪分子走坦白自首的道路,积极揭发检举、提供破案线索。

十三、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政策的基本要求(P39)第一,要忠于事实真相,整个办案过程都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

第二,严禁逼供,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第三,禁止侮辱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废除一切法西斯式的审讯方式,给犯罪嫌疑人以人道的待遇。

第四,凡有违犯者,必须从纪律上或法律上追究责任。

十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P41)第一,打击。

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和落实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

通过打击可以有力的遏制严重刑事犯罪。

第二,防范。

积极的预防工作,是减少各种治安危害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本措施。

第三,教育。

治安问题开展的社会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

防止治安危害的社会教育是多层次的。

第四,管理。

加强行政管理是减少治安危害,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直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础工作。

第五,建设。

加强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规范建设,是落实综合治理的关键。

第六,改造。

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改造工作,是教育人、挽救人和防止重新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

十五、五条禁令的内容(P50)第一,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开除。

第二,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第三,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第四,严禁在工作期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第五,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十六、公安队伍建设四统一五规范的内容(P44)四统一:统一考录制度、统一训练标准、同意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示五规范: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这是根据公安机关的特点,对公安机关在组织机构、勤务方式、内务管理、教育训练、监督制约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具体要求。

十七、论建立新型警民关系的途径(P89-90)从警方角度看:①坚持群众工作路线,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保障守法公民的权益,争取公众的理解、支持与合作。

②依法规范和调整警民关系,以人为本,树立新观念。

③努力提高我国人民警察的整体素质,从严治警,把规范警察文明行为方式等作为改善警民关系的主导措施④加强公安机关的物资保障。

⑤科学调整管理体制,健全警察法规体系,完善公安工作的工作方式,让制度再造警魂。

⑥搞好警察外部环境建设,加强对警察的社会宣传工作,塑造和维护警察的正确形象,维护警察组织的执法权威,以增进公民对警察组织及其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从民众和社会角度看: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让尊重信仰法律的意识扎根于领导干部和民众的内心②强化警察意识,从法律和实践上维护警察权威,形成“敬畏警察”的公权意识③建立健全公民必须履行法律权利义务的保障机制,形成公民意识④从法律和实践上坚决支持公民的反犯罪的斗争行为,健全见义勇为机制。

⑤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公民的素质,从法律和实践上建立健全公民自治自律意识和体制。

从政治角度看: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切实加强对警察工作的领导和建设,要从政治上、物质上、法纪上着手。

②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不得置国家政策法律于不顾,非法动用警察力量或干涉警察执法,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损害警察形象。

这是改善警民关系的关键。

十八、公安专业工作的主要内容(P55)第一,刑事执行工作,包括:国内保卫、刑事侦查、刑事强制、羁押、执行刑罚工作。

第二,治安行政管理工作,包括:户籍管理、公共秩序管理、特种行业管理、民用危险物品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消防、边防、外国人管理和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工作。

第三,保卫工作,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工作。

第四,警卫工作,确保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访的重要外宾、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领导机关以及重大活动的安全,主要有住地警卫、随身警卫、路线警卫、现场警卫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