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1、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专业方
法。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协调可资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对一的服务,以协助案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

2、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是小组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
组织的、通过小组过程和动力去影响小组组员的态度与行为,使其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问题的解决的实务过程。

3、社会工作研究是运用社会研究的一般方法研究社会工作对象
需求的种类与满足的途径,它涵盖了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服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社会工作的效果与发展等各种社会工作课题的活动和课程。

4、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工作的
价值观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并借助社会资源系统,通过和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并经由诊断、计划、干预与评价等一系列前后连贯的行动而帮助案主满足需要、解决问题,以达成社会工作目标的过程。

5、社会工作伦理
6、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整套
指导其实践的原则和理念
7、接案是指当有人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且被接受时,工作者便
开始与案主建立起专业关系
8、评估:评估是认识、了解案主问题的过程,包括收集与问题有
关的详细资料、初步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与策略
9、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和专业理论,运用社会
工作方法从事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
10、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
论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

1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指作为社会工作者在一定的专业情境
中与他人交往时所应当遵循的准则。

12、小组工作治疗模式是以治疗个人作为小组工作的任务,同
时,也提供个人的预防和康复的一种干预方式。

13、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
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简答:
1、社会工作过程的一般模式:
2、社会工作过程的过程:
约定、预估、计划、干预与评价
3、社会工作主要领域:
公共救助、社会保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保健服务、心理
卫生服务、矫治服务、青少年休闲服务、妇女服务、就业服务、住宅服务、社区福利服务、老人服务、工业服务、乡村社会工作、少数民族的服务、军队社会工作等。

4、社会工作的功能:
复原的功能、配置资源的功能、发展的功能、稳定社会的功能
5、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1)保密原则(2)接纳原则(3)案主
自决原则(4)个别化对待原则(5)不批判原则
6、社会工作一般价值基础的展现:
(1)社会主义人道主义(2)中外有价值的社会理想、社会福
利思想(3)“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思

7、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实践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社会工作的五大基本原则:①保密原则;②接纳原则;④不批判原则;③个别化对待原则;⑤求助者参与和自决原则。

围绕这些方面阐述
核心价值观:服务、社会正义、个人的尊严与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廉正、能力
8、价值对社会工作存在的意义(P67)
9、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1)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来是欧美国家的思想源头,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

(2)基督教宣扬的“博爱”
(3)人道主义价值观
(4)直接的推动: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后出现城市贫民;产业工人的生活陷入贫困; 社会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新的个人与社会需求出现;及时回应贫困问题是必要和必须的
10、社会工作的理论特点:科学性、实务性、整合取向
11、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及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交流互惠关系
12: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1)政府担负起社会救助的责任,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设了合法性前提
(2)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理念
(3)在”有劳动能力的乞丐”概念影响下对不同情况的贫民给予不同的救助,有效利用的社会资源
(4)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可视为式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
13、社区发展的理论模式:地区发展模式、社会策划模式、社区照顾模式、社会行动模式
14、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方法:(1)老年个案工作(2)老年小组工作(3)老年社区工作
技巧:对于个案工作有两个技巧,即生命回顾、怀旧
对于小组工作有一个技巧,即直接式小组方法
对于社区工作法有三个技巧,即把老年人问题社区化、权益化、群众化
论述题:
1、社会工作进入禁毒领域的意义:结合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进
行论述
2、中国当前的社会工作的主要特征
3、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构建之路:
一、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或基础理论的建构。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既要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成果,又要注重整合化的基础理论的建设。

就前者而言,我国近期以社会学为基础同时吸收多学科成果、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逐步形成的社会建设理论,对社会工作的本质、地位、作用、领域、方式方法等都有比较明确的论述,无疑应当成为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的重要内容。

二、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实施理论的建构。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必须加以本土化的改造。

同时,本土非专业意义的社会工作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方式方法、实践模式,经过总结提炼,也可以成为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实施理论的组成部分。

4、社会工作价值基础的内容:(P80)
5、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认识谈谈为什么会出现伦理的困境:
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
社会工作本质的基本内涵:(1)关爱服务对象和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是社会工作的核心要求,两者不能偏废。

如果只关注一方,就会导致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方向的迷失。

(2)人与环境的互动是社会工作的基本逻辑框架,两者不能割裂开来。

否则,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就会失去自己得以立足的基础。

(3)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专业方法需要整合。

这不仅因为服务对象需
要的多元化,服务场景的复杂化,而且更为重要是,这样的区分掩盖了社会工作的本质要求,割裂了社会工作的基本逻辑框架。

(4)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实际服务方式需要融合。

这样的融合不仅表现在实务层面的治疗修补视角和能力发掘视角的整合,同时还表现在哲学层面的价值理念和实际服务之间的结合。

了解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一百多年的历史经验无疑能够给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尤其目前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刚刚起步,只有深刻把握社会工作本质的基本内涵,才能保证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超越西方实证主义专业化发展模式的限制,拓展社会工作的发展视野和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