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一、编制说明1、根据与建设单位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书,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项目部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桥梁施工的经验作为基础点,以工期2个月作为本单位工程进度控制目标,统筹考虑全桥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及施工进度计划。
3、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人工、材料、机具设备等计划,仅作为指导施工时参考用,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
4、施工方案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1)施工承包合同书(2)施工图设计文件《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0)《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工程属于求索广场钢结构人行天桥,主要是为满足行人横过运河游玩的功能要求。
桥全长145.635米,桥面2.4米,高3.45 米,桥面铺设玻萝格防腐木,钢化玻璃护栏,铝合金板吊顶。
2、地质概况桥梁场地处于东山大道与柏临河路之间,场地平整。
根据勘探结果表明,桥址区域岩土层可分为:即第1层杂填土、第2层淤泥质土、第3层粉质粘土、第4层粉细砂第五层为卵石。
3、本段工程特点⑴、本工程地基为回填土方,采用强夯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
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独立基础的施工。
基础施工是保证桥台结构安全的首要环节,其施工工艺复杂质量要求较高。
施工中要采取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中必须搭设双排钢管扣件式脚手架脚手架搭设按相应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⑵、桥钢结构部分梁施工工序繁多,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预埋件及支座、砼成型及养生都必须精心施工严格控制。
4、施工目标⑴、工期目标按照全线总体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该桥结构施工工期2个月。
⑵、质量目标确保一次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5%以上。
⑶、安全生产目标杜绝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交通、机械事故发生。
第二章施工准备一、施工队组建施工队组建采用直线制组织机构,下设各分项工程施工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负责桥梁工程现场具体施工管理。
施工组织机构如下(图一):1.1三、机械设备配置根据该工程的具体特点,为保证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特配置如下较先进的机械设备,投入本工程的施工。
具体详见(表二本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表)主要施工机械表(表二)四、施工用水用电设施施工用电从配电箱中接出。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一、总体工程进度计划安排本桥施工计划安排7个月,自监理工程师下发开工令起,以此类推,各部分具体的进度计划分述如下:1、开挖及强夯6天;2、廊桥承台42;3、廊桥钢结构主体加工制作109天,钢架安装31天。
4、桥面施工30天。
5、其他工程10天。
二、施工进度计划图详见后附图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一、强夯(详见专项方案)二、承台基础施工基坑施工工序为:施工准备→机械开挖→人工检底成型→基底检查验收→原槽浇筑砼基础→养生。
1、施工准备:基坑开挖前精确测量定位,牢固设立轴线护桩和水准基点。
计算基坑开挖深度,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开挖坡度。
2、开挖:基坑开挖采用明挖法,石方开挖采用机械破碎开挖,局部石方采用人工凿岩开挖,并视地下水量大小,预留30~50cm的排水沟和集水井。
挖至设计高程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及时封闭基底。
开挖过程中,根据开挖揭露的边坡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临时支护措施;雨季施工时应注意基坑排水,集水坑设置在基坑范围外。
3、基底检查验收:基坑底在挖至近设计标高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必须请监理工程师初验,检查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图纸相符,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基底标高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必要时还应进行土壤分析试验和承载力试验。
在基础浇筑砼前还应请监理工程师终验。
只有在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浇筑砼。
4、基础砼施工:基础砼为C30商品混凝土,根据实际施工时的天气及气温情况砼应掺加水泥用量的1%~1.5%的高效早强缓凝减水泵送剂以防止大体积砼过大的水化热而引起裂缝。
砼浇筑采用输送泵输送入坑,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每层基础连续浇筑。
砼浇筑完成后,立即用草袋覆盖,并洒水养生,始终保持砼面潮湿,养生时间不得少于7天。
5、施工前认真研究落实施工组织计划,按照设计允许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
主梁、基础的排水、电照、电照接地、测试等预埋件、锚固件及时安置。
6、高度重视本桥的施工监理、施工观测和施工控制,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各阶段的控制分析和调整。
三、钢结构制作安装1施工准备1.1严格采购制度,钢桥所用钢材、焊接材料等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并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1.2钢桥的建造全过程均以钢桥施工图为依据,并辅以必要的工艺图。
施工中各工序应严格按图纸要求及本工艺进行放样、号料、组装、焊接及检验。
1.3施工中所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量具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检定;放样及检验时,测量主要长度的钢尺须经计量部门检定。
1.4施工所需工艺装备(如胎架等)应在钢桥制造正式开工前制成,并严格检查验收其质量。
1.5预处理的钢材应妥善堆放、保管,保持清洁,尽量减少倒运次数。
2.放样及号料2.1钢板下料前应精确放样、小构件应制作样板。
放样的长度公差不大于±2 mm,宽度公差不大于±1 mm,对角线公差不大于±3 mm。
2.2制作样板时应按施工图及工艺要求放样确定尺寸。
样板的长、宽公差不大于1 mm。
2.3样板作好后均应严格检查,确认合格后,将其作上标记方能使用。
2.4材料放样后,切割线应清晰,并打上样冲。
2.5气割下料应根据钢料厚度,预留2—4 mm切口量。
2.6号料前应检查钢料的规格质量,如发现钢件表面有疤痕、裂纹、夹层及变形等缺陷,应及时报告,进行处理,待处理后再行号料。
2.7部件号料后应用钢印(或扁铲)打上部件的名称编号。
2.8号完的部件数量应记录,以免多号或缺件。
3.切割3.1切割前应将钢料表面的浮锈及脏物清除干净。
3.2剪板机定尺剪切的部件,应检查第一个部件尺寸无误后,方可大批剪切。
3.3切割应按号料线进行,线迹不清楚重新描清后再切割。
3.4气割应尽可能采用自动或半自动气割机进行;如用手工气割时,应尽量使部件尺寸准确、边缘整齐。
3.5切割后的部件边缘要整齐;剪切部件边缘应避免毛刺及缺棱等缺陷。
气割部件边缘应避免斜坡、缺肉、崩坑、波纹过大等缺陷。
3.6切割后除去毛刺、氧化物、杂质等污物,切口要光洁,如有不允许的缺陷应补焊磨平。
3.7切割后的部件长、宽公差不应大于±2 mm。
3.8切割的钢料应放平、垫稳,割缝下应留有缝隙,以便顺利吹出熔渣。
4.钢材矫正4.1钢材不平度,每m范围内不得超过1 mm。
4.2钢板马刀形弯曲,8 m及8 m以下者不得超过3 mm,8 m以上者不得超过4 mm。
4.3型钢不直度,每m范围内不得超过0.5 mm,并不得有锐弯。
4.4冷压折弯的部件不得产生裂纹。
4.5材料一般于切成部件后矫正,但变形大而影响号料及切割质量时,必须于号料前进行矫正。
4.6部件矫正以冷矫为主,热矫时温度应控制在600—800℃。
4.7部件用锤击方法矫正时,钢料表面不应有锤痕。
4.8在矫正过程中,发现钢料有裂纹、分层等缺陷时,必须及时与检查人员联系,进行处理。
5. 分段组装5.1组装准备⑴熟悉施工图及工艺说明,了解各部的组装特点,准备工艺装备。
⑵顶板及底板宽度方向按排版图拼板焊接并探伤合格后才能组装。
⑶搭建组装胎架,长度不低于35m,胎架按二次抛物线起拱。
⑷对所有半成品部件均应按施工图进行校对,检查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⑸部件组装时,其安放和保持位置的方法应使施焊时收缩容易,不需另外处理即能保持设计形状。
(6)部件在组装前对施焊部位必须彻底除锈、油漆及污物。
除锈宽度、对接边缘30—40 mm,角焊缝的腹板为20—30 mm。
⑺部件长度不足,需要接长者,必须在部件组装前进行,以减少焊接应力。
5.2组装顺序⑴将顶板放置在组装胎架上,依照图纸放出腹板、肋板等位置线。
⑵按放线位置组装腹板及肋板并点焊牢固。
⑶组装顶板后才能整体焊接,以减少焊接变形。
⑷腹板应开内坡口保证焊透,先焊接内侧,外侧碳弧气刨清根并用磨光机打磨出金属光泽后才能焊接。
⑸应采用船型位置焊接或平焊,尽量避免仰焊位置。
⑹腹板T行焊缝按设计要求探伤。
⑺分段检查合格,应打上编号标记,并应建立和填写组装检查记录。
6整体组装6.1河岸上前沿搭建组装胎架,胎架按二次抛物线起拱。
6.2在胎架上用经纬仪打出十字线并作好标记。
6.3胎架上放出梁外行线并焊接定位挡板。
6.4将分段用50t吊机吊装到胎架上整体组装。
6.5分段在装卸、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均应保持完好,防止损坏和变形。
存放应尽可能接近组装胎架。
6.6总装前应按施工图清查分段数量、编号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
对装运过程中产生缺陷和变形应按关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的规定予以矫正处理,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6.7总装前应清除杆件上的污秽、泥土等。
组装时应严格按施工图及工艺图进行。
6.8自组装开始起,应即保证桥梁的节点和中心线的正确位置。
在拼装过程中随时以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如发现个别节点或中心位置不正确时,应立即调整,并随时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9合拢缝焊接应采用陶瓷衬垫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尽量避免仰焊位置。
6.10分段合拢缝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探伤。
7.焊接7.1焊接基本要求(1)施工前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JGJ81-2002)执行。
工艺评定计划新做3套,平板对接埋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各1套,T形接头二氧化碳保护焊1套(2)焊接根据焊缝形式采用埋弧自动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及手工电弧焊等方法。
⑶所用的焊条、焊丝、焊剂等必须与母材Q235B相匹配并通过工艺评定实验。
⑷焊接材料应通过焊接工艺评定确定,焊条、焊剂按产品说明书烘干,焊剂中的脏物、焊丝上的油锈等必须清除干净。
气体保护焊二氧化碳气体纯度应大于99.5%,使用前需经倒置防水处理。
⑸自动焊焊接的部件必须装引弧板。
引弧板对装与正式部件要求相同。
开坡口的焊件引弧板也应开相同的坡口。
引弧板长不少于100 mm。
⑹自动焊起弧和熄弧应在杆件处50 mm处的引弧板上。
焊缝不应中断,如因特殊情况中断,后续焊时,必须搭接50 mm以上。
⑺定位焊要有足够的强度,不使组装部件在出胎后或搬运过程中裂散或变形。
定位点焊长度一般为50—70 mm,间距≤60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