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宫腔镜手术

宫腔镜手术


宫 腔 镜 下 输 卵 管 插 管
输 卵 管 通 液 示 不 通 畅
输 卵 管 通 液 示 通 畅
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插管通液
3
子宫畸形
宫腔镜下特征: 纵隔子宫:完全性、不完全性
宫底部弧形突起
单角子宫
子宫畸形合并其他子宫内疾病
完全性纵隔子宫:纵隔组织从宫底延伸到宫颈外口;
不完全性纵隔子宫:纵隔组织从宫底延伸到宫颈内口
药物治疗者不受此限制)
★宫腔镜Ⅱ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四级手术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三级手术
子宫肌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及药物预处理:
• 同常规开腹手术,同时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排除生 殖道急性炎症; • 肌瘤较大或肌瘤位于宫角或输卵管开口处欲保留生育 功能术前给与药物抑制疗法,常用GnRH-a,单那唑 ,米非司酮等
宫腔粘连切开术
宫腔粘连切开术
子宫腔内异物取出术
• 宫腔内输卵管注药绝育橡皮套管头残留
子宫腔内异物取出术
• 复孕术后输卵管内支架物
• 剖宫产后子宫腔内残留丝线结头的定位和取出( 见下图)
子宫腔内异物取出术
• 海藻棒断端
或宫腔吸管 塑料头滑入 宫腔内 • 宫内节育器
(见右图)
子宫腔内异物取出术(四级手术)
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内膜预处理 2、麻醉 全麻、静脉麻醉加局麻、腰麻 3、体位 4、手术步骤 注意事项: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
A、宫、腹腔镜联合检查、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图23-1) • • • 宫、腹腔镜联合检查输卵管的通畅性 宫、腹腔镜下进行输卵管矫治术:腹腔镜下输卵管、卵 巢粘连分解术;腹腔镜下输卵管伞端成形术(图23-2) 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图23-3)
宫腔粘连切开术
膜样粘连
宫腔粘连切开术
• 肌性粘连
宫腔粘连切开术
• 结缔组织性粘连
宫腔粘连切开术
注意事项: 1、宫腔镜下特别是在B超监测下分离粘连, 安 全、准确、损伤小。防止分离后重新形成粘 连,置环、小儿导尿管+人工周期,可促进被 损坏的子宫内膜的修复防再粘连。 2、镜检时需认清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特别注 意与子宫畸形、宫腔内赘生物鉴别
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类型的金标准。
涉及相关手术分级
• • • • • • •
--江苏省手术分级2010版 宫腔镜下Ⅱ型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四级 宫腔镜下诊刮术----四级 宫腔镜检查(子宫镜检查)----三级 宫腔镜下宫颈息肉摘除术----三级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三级 子宫活性组织检查----二级 诊断性刮宫----一级
断端粗糙色红,有血性渗出;
结缔组织性粘连:表面略呈灰白,富光泽,无内膜
覆盖,断端苍白无出血。
江苏省手术分级2010版
★宫腔镜下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四级手术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三级手术
膜 状 宫 腔 粘 连
肌 性 宫 腔 粘 连
6
子宫内膜癌
宫腔镜下特征: 弥漫型癌:又称溃疡型癌
术后处理:
• 注意出血(止血)
• 预防感染(3-5天的抗生素)
• 预防电解质紊乱 • 阴道排液,初为血性,后为黄水状或清水状,一般 持续1-2个月 • 随诊 • 禁性生活2个月
子宫内膜去除的其他方法
• • • • • • • 激光内膜去除术 微波内膜去除 热球内膜去除 射频内膜去除 冷冻内膜去除 光动力内膜去除 腔内放疗
• 内膜息肉较为常见,可从子宫壁的任何部 位以任何角度向子宫腔内突出,也可生长 在宫颈管内或位于输卵管开口堵塞输卵管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 切割时将环置于蒂部的远端切割,深度需 达肌层,以减少复发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术后处理:
• • • • 抗炎 观察出血量 术后随诊 禁性生活2个月

宫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插管术(阻塞病人)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
子宫肌瘤切除术
• 适应症:
1、任何伴有症状的有蒂和无蒂的粘膜下肌瘤、 内突型肌壁间肌瘤及宫颈管肌瘤(5cm以内) 2、子宫≦10周妊娠,宫腔≦12cm。
3、子宫无癌变。
4、年轻未育者,不能耐受子宫切除术者。
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子宫肌瘤切除术 • 禁忌症: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 • 手术时机:月经周期的卵泡期(经过
2、评估异常的超 声检查及子宫输 卵管造影
适应症
7、筛查宫腔镜手 术的适应症
3、不孕、不育。 4、IUD及宫内异物的 定位、试取。激素类 药物引起的内膜改变
8、早期诊断子宫颈癌及 子宫内膜癌
1、急性或亚急性生殖 道炎症;生殖道活动 性结核
4、宫腔过度狭小或宫颈过 近期子宫穿孔
2、早孕希望继续 妊娠者。
宫腔镜手术
子宫 解剖 和 组织学
子宫体是由浆膜层、肌层、子宫内膜层组成。 其中内膜层的周期性变化最明显,正确识别内 膜形态,是掌握宫腔镜技术的关键。
正常的子宫腔:
修复期内膜:平滑,淡黄红色,血管少,有时可
见散在出血斑,腺体开口极少,检查最佳时机。
增生早中期内膜:紫红色,内膜皱襞较多,间质
水肿,腺体开口较清晰。
• 心、肝、肾功能衰竭的急性期
子宫内膜电切术
术前准备:
• 全身检查 • 妇科检查:判断子宫的大小,是否合并内膜异位症 • 实验室检查 • 盆腔超声检查
• 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内病变的漏诊
• 子宫内膜术前预处理(年轻患者):常效黄体酮, GnRH类似物,单那唑,米非司酮等
子宫内膜电切术
子宫内膜电切术
增生晚期及分泌早期内膜:微红色,内膜皱襞多,
水肿消失,腺体开口凹陷,清晰。
分泌晚期内膜:黄红色,血管清晰,息肉样突起
明显,间质水肿,腺体开口显示不清。
月经前期内膜:水肿减轻,内膜趋于变薄,出现
散在的红色斑块及内膜下小血肿,质脆易出血。
月经期内膜:可见粗糙的血管和腺体残端,内膜
剥离面有点状或片状出血。
子宫纵隔切除术
适应症:
大多数患子宫纵隔的妇女可正常生育,仅 20-25%的妊娠失败。需辅助生育技术的 原发不孕症或难以治疗的不孕症,应考虑 为子宫纵隔切除的适应症
子宫纵隔切除术
子宫纵膈切除术(四级)
术前准备:
除常规准备外,应身体健康,无凝血性疾病 ,停服口服避孕药、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 抗炎药2周,术前宫腔镜检查和HSG,明确诊 断
• 胎儿骨片子宫内残留
其他宫腔镜电切术
• 子宫腔切开术 • 子宫壁活检术 • 宫颈病变切除术
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
适应症: 月经过多无生育要求;电切术后。 禁忌证: 1、已确诊宫颈、子宫恶性肿瘤 2、宫腔深>12cm 3、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纵隔、子宫畸形 4、盆腔、生殖道炎症结核、肝炎、爱滋病、严重的 糖尿病 5、妊娠期 6、对乳胶制品过敏
检查前扩张宫颈或在B超 监视下检查 宫缩剂、消炎药治疗 术前镇静、宫颈麻醉 掌握适应症、无菌操作、术 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避免膨宫液管道中的气体 进入宫腔等
4、感染
5、气体栓塞

在妇科中的应用
1
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AUB) 包括经量异常、不规则子宫 出血及绝经后子宫出血。 常见病因包括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癌等。
禁忌症
5、大量子宫出血
3、已确诊为宫颈或 内膜的恶性肿瘤
6、体温≧37.5℃;心、肺、 肝、肾急性衰竭期; 血液病无后续治疗措施。

麻醉和镇痛
2、颈管及 内膜喷淋 麻醉
1、宫颈旁 神经阻滞麻 醉
3、肌肉注 射镇静止痛 剂
Ps:颈管松 弛、使用软 镜者无需

并发症及防治
1、损伤
2、出血 3、心脑综合症
胚 物 残 留
剖 宫 产 后 残 留 的 缝 线
5
宫腔粘连
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宫腔粘连的最佳方法。 镜下特征:
部位
宫颈管粘连 宫腔粘连: 中央型 周围型 混合型
粘连程度
轻度: <1/4宫腔 中度: 1/2~1/4宫腔 重度: >1/2宫腔
粘连性质
内膜性粘连 肌性粘连
结缔组织性粘连
宫颈管粘连:在颈管内口处可见不规则薄膜或结
子宫肌瘤切除术
子宫肌瘤切除术
注意事项: 1、切除肌瘤术中监护:B超监护:导向作用,并提示子宫穿孔 2、可能遇到的问题:视野不清,出血
3、6cm以上肌瘤GnRH-a预处理
4、1h内完成手术,灌流吸收量在2000ml内防TURP综合征的发生 5、分次切除
6、禁性生活2个月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三级)
局限型癌:息肉型、结节型
乳头型、溃疡型
PS:四种常混合存在
弥漫型癌:多表现为杂乱、凹凸不平的突起,
表面有时可见迂曲、怒张的血管,组织脆弱, 易发生接触性出血。表面可有溃疡形成,脓液、 坏死物质较多,去除表面坏死组织后,随即显 露出灰黄或红黄色的不规则、颗粒状凹凸的病 灶。
局限型癌:表现为表面欠规则,富有曲张、
缔组织样增生;
宫腔粘连:
中央型:粘连位于子宫前后壁间;
周围型:粘连位于宫底或子宫侧壁特别
是宫角内,使宫角闭锁,输卵管开口未见,特别 需与单角子宫鉴别。
混合型:同时有中央型和周围型。
内膜性粘连:与周围组织相似,质脆较软,易分
离,断离后断端呈白色,柔软,无出血,多见于中 央型;
肌性粘连:表面有许多腺体开口,分离稍需用力,
手术时机选择:
月经后,内膜增生早期,内膜厚度≤4mm,为理想手术时期 已做预处理,子宫内膜薄化或者萎缩
子宫内膜电切术
禁忌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