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产科期末考试重点

妇产科期末考试重点

妇产科期末考试重点第二章⒈妊娠: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⒉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⒊胎盘的构成: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

⒋胎盘的物质交换和转运方式:①简单扩散,②易化扩散,③主动转运4其他⒌胎盘的功能:⑴气体交换⑵营养物质供给⑶排泄废物⑷防御功能⑸合生功能(主要合成激素和酶)⒍脐带:妊娠足月胎儿的脐带长约30~70cm,平均约55cm,直径0.8~2.0cm,表面被羊膜覆盖生灰白色。

脐带有两条脐动脉及一条脐静脉。

脐血管周围有华通胶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⒎正常的羊水量:孕38周羊水量约1000ml,妊娠40周羊水量约800ml。

⒏羊水的功能:1保护胎儿,2保护母体⒐胎儿的发育:4周末:可辨认胚盘合体蒂;8周末:初具人形,B型超声显像可见心脏搏动;12周末:胎儿四肢可活动,肠管已有蠕动;16周末从外生殖器可判断胎儿性别;20周末: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科听到胎心音;28周末:有呼吸运动;32周末:出生后生存率不高。

第三章⒈妊娠全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妊娠12周末之前称为早期妊娠,第13~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称为晚期妊娠。

⒉早期妊娠的症状:①停经②早孕反应③尿频④乳房的变化⒊正常胎心:120~160次∕分⒋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

⒌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⒍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第四章⒈产前检查:首次产前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应与妊娠20~36周每四周检查一次,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一次,即与20、24、28、32、36、37、38、39、40周共做产前检查9次。

⒉推算预产期的方法: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所得日期即为预产期。

⒊腹部四步触诊法第五章⒈分娩: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⒉早产:妊娠满3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8日)期间分娩,称为早产。

⒊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259~293日)期间分娩,称为足月产。

⒋过期产:妊娠满42周(294日)及以后的分娩,称为过期产。

⒌分娩能否顺利取决于: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⒍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和膈肌收缩力及肛提肌收缩力。

⒎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

子宫收缩力的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

⒏产道包括:骨产道和软产道。

骨产道即真骨盆,是产道的重要部分。

⒐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称为骨盆轴。

⒑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

⒒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⒓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

⒔先兆临产:分娩发动之前,常出现一些预示孕妇即将临产的症状,称为先兆临产。

⒕临产前的诊断:开始的标志: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左右,并伴有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⒂分娩的临床经过:先兆临产,临产的诊断,产程分期。

⒃产程分期:一般分为三个产程,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至宫口全开;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

⒘胎头拔露:宫缩时胎头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为胎头拔露。

⒙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也不再缩回,称为胎头着冠。

⒚胎盘剥离征象有:①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子宫底升高达脐上。

②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脐带自行下降延长;③阴道有少量流血④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按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脐带不回缩。

⒛胎盘剥离及分娩的方式:①胎儿面娩出式,②母体面娩出式。

21、新生儿处理:①清理呼吸道②处理脐带③阿普加评分④处理新生儿。

第六章⒈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

一般为6周。

⒉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恶露分为三种:①血性恶露,②浆液恶露③白色恶露第七章⒈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⒉流产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停经、腹痛和阴道流血。

⒊流产的临床类型:⑴先兆流产⑵难免流产⑶不全流产⑷完全流产。

流产的三种特殊情况,即反复自然流产、稽留流产和流产感染。

⒋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种植发育者称为异位妊娠。

⒌输卵管妊娠发生在壶腹部者最多见。

输卵管妊娠的结局:⑴输卵管妊娠流产⑵输卵管妊娠破裂⑶继发腹腔妊娠⑷陈旧性宫外孕。

输卵管妊娠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其次是非手术治疗。

第八章⒍妊娠高血压疾病: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

全身小血管痉挛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病理生理变化的基础。

⒎子痫前期处理应住院治疗,防止子痫及并发症发生。

治疗原则休息、解痉、镇静、降压、合理扩容及利尿,适时终止妊娠。

解痉的首选药物为硫酸镁,毒性反应中毒现象首先为膝反射减弱或消失,随着血镁浓度增加可出现全身肌张力减退及呼吸抑制,严重者心跳可突然停止。

注意事项⒏前置胎盘:正常的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

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者覆盖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⒐前置胎盘分为三类①完全性前置胎盘,②部分性前置胎盘③边缘性前置胎盘。

⒑前置胎盘特征性症状: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⒒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⒓胎盘早剥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底蜕膜脱落出血,在子宫壁与胎盘母体面之间形成血肿,使胎盘从附着处分离。

胎盘早剥的病理类型分为显性、隐性及混合性剥离。

⒔羊水:在妊娠任何时期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

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0ml称为羊水过少。

⒕双胞胎的类型及特点:⑴双卵双胎,两个胎儿的性别血型相同或不同,其容貌相似程度同一般兄弟姐妹;⑵单卵双胎,胎儿的基因相同,性别血型相同,容貌相似。

⒖过期妊娠:凡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大于等于294日)尚未分娩者称为过期妊娠。

第十章⒈妊娠32~34周、分娩期和产后3天内尤其是产后24小时是心力衰竭的高发时期,处理上应加倍注意。

⒉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易发生母婴垂直传播,分别是经胎盘感染胎儿、分娩时通过软产道接触接触母血或羊水传播及产后接触母亲唾液及哺乳传播。

⒊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处理:在早开奶的同时,新生儿娩出后30分钟开始定时滴服25﹪葡萄糖液,多数新生儿在生后6小时内血糖恢复至正常值。

⒋孕妇早期梅毒首选青霉素,淋病孕妇首选头孢曲松钠。

第十一章⒈分娩异常: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以及四个因素间不能相互适应,而使分娩进展受阻,称为异常分娩,又称难产。

⒉产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异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亦称为产力异常。

⒊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的因素是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⒋滞产:总产程超过24小时者,称为滞产。

总产程不足3小时称急产。

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调节子宫收缩,恢复正常节律性及其极性。

⒍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分为两种⑴强直性子宫收缩⑵子宫痉挛性狭窄环⒎骨产道异常:是骨盆径线过短或形态异常,致使骨盆腔小于胎先露部可通过的限度,阻碍胎先露部下降,影响产程顺利进展,亦称狭窄骨盆。

⒏狭窄骨盆可以分为:⑴骨盆入口平面狭窄⑵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⑶骨盆三个平面狭窄⑷畸形骨盆。

骨盆入口狭窄可以分为①单纯扁平骨盆②佝偻病性扁平骨盆。

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可以分为①漏斗骨盆②横径狭窄骨盆⒐小骨盆:骨盆外形属女型骨盆,但各个平面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亦称为小骨盆⒑狭窄骨盆的诊断:⑴病史⑵全身检查⑶产科检查⒒持续性枕后位:仅有5~10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持续性枕后位。

⒓臀先露临床分类:⑴单臀先露或腿直臀先露⑵完全臀先露或混合臀先露⑶不完全臀先露。

肩先露是对母儿最不利的胎位,容易引起子宫破裂,威胁母儿生命。

⒔忽略性肩先露:若宫缩强,胎肩及胸廓一部分被挤入骨盆内,胎体折叠弯曲,胎颈被拉长,上肢脱出阴道口外,胎头和胎臀仍被阻于骨盆入口上方,形成嵌顿性或称忽略性肩先露。

第十二章⒈子宫破裂的原因:⑴胎先露下降受阻(主要原因)⑵子宫因素⒉子宫破裂按破裂程度分为:完全性破裂和不完全性破裂。

按时间分为妊娠期破裂和分娩期破裂(多数发生于此时期,又可以分为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两个阶段)。

⒊先兆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产妇烦躁,呼吸急促,脉搏加快,下腹疼痛难忍,压痛明显,胎动活跃,胎心改变或听不清,由于膀胱受压充血,可出现排尿困难或血尿。

⒋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宫腔与腹腔不相通,完全性子宫破裂:子宫肌壁全层破裂,宫腔与腹腔相通。

⒌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⒍产后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原因)、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

⒎急性胎儿窘迫主要发生在分娩期,临床表现:胎心率变化,胎动,羊水胎粪污染,酸中毒。

⒏胎膜早破的原因:⑴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性感染⑵羊膜腔压力升高⑶宫颈内口松弛⑷胎先露衔接受阻⑸营养因素⑹机械性刺激。

⒐不能控制的阴道流液应与尿失禁、阴道炎溢液鉴别。

第十三章⒈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或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