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股份制

农村股份制

【新昌】农村股份制村民成了股东 2006年04月14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新昌县城关镇上礼泉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像农村,它类似于绍兴市区的城中村,挨着热闹的城镇,也沾染了现代的气息,村委大楼很气派,村民的房子也挺时尚。

4月8日,记者走进上礼泉村时,村党支部书记潘均兴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上礼泉村有今天的发展,全靠股份制改造这个创举。

“这个股份制,和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有些不一样。

”新昌县城关镇政府西郊办事处主任、经济师张鹏荣说起股份制来也是一脸兴奋,他说这的确是个创举,有了它村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证,每年都有固定收益,不用再为温饱发愁。

被上礼泉人所称道的股份制究竟是个什么模式,潘均兴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

2004年4月份,在新昌县体改委、城关镇政府等有关单位的帮助下,上礼泉村将原村属的固定资产和债权债务核实后进行了调整,确认集体净资产为9004万元,可纳入股份量化的经营性资产为8385万元。

经村集体决定,可享受资产量化的为户口在本村的农业人口,计算截止日2004年5月10日24时,每人10股,折合币值为51800元。

就这样,从2004年5月开始,上礼泉村的集体资产被划分为股份,分到村民手中。

“大多数村民每个人分到了10股。

”潘均兴告诉记者。

记者在村里碰到了上礼泉村的村民章成君,他欣喜地告诉记者,实行股份制后,我们每年都有分红,2004年每股分红300元,2005年每股分红330元。

记者了解到,章成君一家3口每人10股,也就是说,光是一年分红,这个家庭就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

而且村里保证,每年分红的金额,将逐步递增。

张鹏荣介绍说,这些股份是不能转让的,但可以继承。

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但操作很正规,还设有监事会,监事陈春岳告诉记者,监事们每周都会查账,看看村民的钱到底用在了哪些地方。

在保证村民每年分红收益的基础上,这些股份化的资产被上礼泉村用来经营,以求不断增值。

据了解,东莞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始于2002年,2004年7月全面铺开。

通过改革,东莞集体经济产权制度逐步与城市化相适应,并较好地解决了资产资源权属争议、债权债务纠纷、呆账坏账处臵等历史遗留问题。

在改革中,全市各村组共化解债权债务纠纷3942宗10.8亿元,核销呆坏账5783宗8.4亿元。

【杭州】农村股份制改革 8.5万农民变股民 2006年07月10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农民成了股民,这在当下杭州农村早已不再是新闻!昨日,在全市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再次为农村股改“加码”:到2010年,全市要完成农村股份制改革400家!1998年杭州实施第一批撤村建居以来,到今年6月底,城区共159个撤村建居村中,已经有6成多,共计103个村完成改革,8.5万撤村建居时的农民变成了股民。

与此同时,至今年上半年,萧山、余杭和其他区、县(市)有94个村完成了股份制改革。

这样,全市完成股份制改革的村达到了197个,量化资产67.2亿元。

股份制改革将瞄准三类村庄下一步农村股改主要瞄准了三类对象。

对象一:已经撤村建居的村。

目标是到2010年要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革。

这类村庄在改革中主要是用足用好留用地政策,盘活存量资产,不断拓宽经营范围,确保集体资产增值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对象二:目前土地征用较多,农民已经全部或者多数农转非的“镇中村”和工业园区周边的村庄,目标是争取5年内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主要是积极争取并用好开发性安臵用地政策,落实开发项目,确保年终分红兑现。

对象三:集体资产较多,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即年可分配净收益在100万元以上)的村,也要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革,切实解决村集体收益的分配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五方面细化农村股份制改革“这次我们对农村股份制改革的政策修订,侧重于细化1999年出台的《关于撤村建居后原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的原则性内容。

”市农办有关人士表示,他们正在规范股权设臵,明确享受的对象;规范清产核资办法;规范组织机构的产生和民主管理的程序;加强股权流转管理和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五个方面考虑给予完善。

哪些人给予股权需要进一步明确,每一分资产都要核实清查。

市农办有关人士表示,这次政策修订后将对资产评估的要求进一步给予细化。

股东代表可以确定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要经过股东代表大会确认。

不良不实资产核销也要经过股东代表大会同意才能调整账户。

不让少数人说了算。

选举股东代表必须制定并通过《股东代表选举办法》,明确选民的资格、股东代表名额、条件及具体选举方式等。

股东代表选举通过差额选举或者直接选举方式产生。

重要事项包括融资、担保、受益分配等,必须由股东代表大会决定。

股权流转要“见光”。

股权的转让和赠予必须坚持自愿协商、公开公正、依法有序、手续完备的原则。

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权转让或者赠予,必须满一定年限,并经过董事会同意,避免暗箱操作、恶性竞争和出现垄断。

股东可以将股权转给一个人也可以转给多人。

经营者激励在方式上将更加灵活,可以实行股权奖励与资金奖励相结合的办法。

在实行奖励政策时,股东利益将被充分考虑。

此外,兑现奖励也更加严格,要在实行严格审计后兑现奖励政策,并且严格剔除非经营性增值的因素。

成功案例西湖区〃楼宇经济2005年,4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了股份分红,分配金额达到了1.04亿元,高的合作社人均股份分配达到了1万多元。

2005年可分配收入达到了3.51亿元,8年内平均年递增13%,集体净资产达到了24.86亿元,8年平均年递增16.4%。

改革主要是通过发展“楼宇经济”,利用市政府10%留用地政策的扶持,撤村建居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争取标准厂房、写字楼、专业市场、宾馆等项目建设。

萧山区〃政策激励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41家,其中完成撤村建居股份制改革26家,占撤村建居村总数的38%。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区将完成61家以上,其中撤村建居村股份制改革达37家。

区委、区政府推出了三项措施。

措施一:政府免费提供股权证书;措施二: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对工商登记中发生的验资、评估费用,由区、镇街道两级财政负担;措施三:对今年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村,经验收合格后,区财政一次性奖励2万元/村。

来源:杭州日报作者:孙吉晶编辑:邱新松 [发表评论]关于农村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初步设想作者:高去远 | 原创 | 2005-05-30 19:14 | 投票投票人标签:股份制改革所有权集体经济村民小组经营权一、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农民是其所有者,村民小组是其法人代表,而其经营者又是农民。

农民的双重身份限制了农民只能是农民,农民只有作了经营者,才能体现出其所有者权益;同时,作为所有者的农民,必须承担经营者的各项费用开支(如农业税、摊派款等等)。

农民的这一双重身份,导致农村工作长期以来复杂化,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影响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上世纪80年代初,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只是将农民作为经济者,由集体经营改为个体经营,将集体经济的经营权平均化,然而仅此一举,在中国的土地上引起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和动力。

但随着时代与科技发展,它的弊端日益明显:首先,两权不分,它把农村经济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依然捆绑在一起,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管理的基本框架;其次,个体经营的平均主义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再次,个体分散经营制约农业的产业化、企业化的发展道路。

因此,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必须从政策调整发展到制度创新,进行股份制改革,两权分离、开放经营,建立现代化农业企业制度。

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明晰产权关系,确立农村企业法人财产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实行公司制度,使农村集体经济走产业化、企业化的发展道路。

这,势在必行!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内容和途径对集体所有制经济来说,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份制管理是其最佳选择。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成功实施和《公司法》的颁布,股份制制度的日益健全、规范和科学化,以村民小组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农村集体经济,采取股份制改革的时机亦日趋成熟。

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革,大体上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将乡政府的行政管理与村民小组集体经济资产的经营分开。

乡政府行使包括宏观控制与引导在内的行政管理职能。

村集体资产由村民小组成立的股份公司实行自主决策、独立经营、自主管理、自负盈亏,并对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负保值增值的责任。

这样,摆脱村经济公司对乡政府的行使依附关系。

(二)将集体经济公有制所有权实行股份化。

这是改革的核心,将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由集体共同所有,转为按所有者人数实行一人一股的等额股份制所有。

每位村民既为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之一—股民,执一份书面股权证书,享受股民的一切权利和义务。

(三)将农民所有权与村民小组法人财产权分开。

农民作为村集体经济的所有者,通过其股民形式,具体行使出资人所有权,村公司拥有由出资人投资所形成的法人财产权。

这样农民对村组织依附关系就变成股东与公司法人的经济关系。

(四)开放村公司的经营权与经营方式。

村公司对村民小组集体资产的管理经营由实物形态为主转为以价值形态为主,开放经营权,根据各自适应的市场条件,采用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

(五)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条件,鼓励村经营公司之间、村公司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及其他经营公司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参与。

(六)加快金融、财税、资产评估、医疗、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配套改革,使农村管理走企业化、科学化、城市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基本途径:改革的重点是理顺产权关系,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明晰产权归属关系,切实按我国《公司法》办事,调整资产的分布结构,确立新型的农业股份制公司。

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广阔、地域经济差距大,可先从较发达、条件较成熟、易改制地区作试点,再逐步进行大范围的股份制公司改造。

(1)在经济条件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经营的地区,先试点改制。

(2)对大部分农村进行摸底清查工作,全面清产核资,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选择改革具体措施。

(3)对少数经营效益好、管理效率高、符合生产政策方向的富裕村,可以直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4)对部分符合产业政策方向的已形成产业基地或初具规模的村,可以改组为村公司或其他若干法人机构包括外商共同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5)大部分以基础农业为主的村民小组,在以原集体资产为准的范围,不得要求农民再出资入股和其它法人参股的前提,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

(6)对偏远、落后和十分微小的村民小组,可以安现代企业制度加以规范,有的改组为股份合作公司,也可采取承包、租赁的经营方式,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合承包到户的方式,极少数可以拍卖,实行产权转让。

三、农村集体经济的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一)它为世界范围内公有制经济的资产所有者和一些国家的公共资产所有者如何充分行使其所有权,提供了新的启迪和思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