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国内外丁辛醇市场分析及对策与建议

最新国内外丁辛醇市场分析及对策与建议

国内外丁辛醇市场分析及对策与建议2010-5近年来我国丁辛醇供不应求,价格高涨,引发投资者的热情。

但随着时问的推移,新装置逐步进入投产,必将引发价格的回落。

作者基于多年来对丁辛醇市场的跟踪,提出市场供需的预测,以期对投资者提供参考。

一、世界市场1、正丁醇(1)世界正丁醇供需现状2008年世界正丁醇生产能力351万吨/年,产量288万吨,开工率82%,表观消费量288万吨,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减少了2.3万吨。

2008年世界98.7%的正丁醇以丙烯为原料,采用羰基合成法生产。

其中,亚洲生产能力为l31万吨/年,产量103万吨,开工率79%,比世界平均开工率低3个百分点。

净进口量28万吨,表观消费量l31万吨。

目前亚洲是世界最大的正丁醇生产和消费地区,生产能力和表观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37%和46%。

北美是世界第二大正丁醇生产和消费地区,该地区的生产和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2008年生产能力111万吨/年,表观消费量76万吨,分别占世界生产能力和表观消费量的32%和27%。

北美亦是世界正丁醇主要净出口地区之一,2008年净出口量近16万吨。

2008年西欧正丁醇生产能力65万吨/年,表观消费量60万吨,是仅次于亚洲和北美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其生产能力和表观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l8%和21%。

非洲正丁醇生产能力仅占世界产能的5%,由于下游工业欠发达,表观消费量仅占世界产量的2%,2008年净出口正丁醇12万吨,是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净出口地区。

(2)世界主要正丁醇生产企业根据与国外公司交流及SRl统计数据,2008年世界主要正丁醇生产企业见表1。

其中,BASF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正丁醇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为64.9万吨/年。

世界正丁醇生产较为集中,前l0位生产商的产能占世界产能的77%。

表1 2008年世界主要正丁醇生产企业生产能力 单位:万吨/年排序公司名称生产能力1BASF64.92Dow Chemical59.43Oxea Group28.024.74Eastman ChemicalCompany5中国石油20.56Sasol Limited18.87台塑集团18.88Kyowa Hakko13.09Petronas12.210中国石化①12.0以上小计272.3其它79.1世界合计351.4①为股权量,含合资为l7万吨,年。

(3)世界正丁醇消费结构根据作者多年追踪及与国外公司的技术交流,2008年世界正丁醇的下游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涂料和油漆领域,如丙烯酸丁酯和乙酸丁酯,2008年二者占总消费量的55%,溶剂占消费总量的l6%,乙二醇醚占消费总量的l0%。

图1为2008年世界正丁醇消费结构。

图1 2008年世界正丁醇消费结构(4)世界正丁醇供需预测根据SRI的统计及预测数据,预计2013年世界正丁醇生产能力403万吨/年,需求量362万吨,开工率90%。

未来5年产能年均增长率2.8%,需求量年均增长率4.7%,分别比过去5年的年均增长率高l.2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

表2 2003—2013年世界正丁醇供需状况及预测项目实际预测年增长率2003年2008年2013年2003-08年2008-13年324.6351.4403.11628生产能力/万吨开工率/%838290产量/万吨268.4288.2362.51447消费量/万吨268.4288.2362.51447表2为2003~2013年世界正丁醇供需状况及预测。

表l和表2可以看出过去5年及未来5年世界正丁醇产能的增长主要在亚洲地区。

过去5年该地区产能年均增长率8.9%,未来5年预计为6.0%,产能由2003年的85.3万吨/年增加到2008年的130.6万吨/年,预计2013年产能将达到l74.8万吨/年。

预计届时亚洲正丁醇产量为155.4万吨,需求量为l80.7万吨,地区内供不足需,缺口量25万吨。

而2008年该地区缺口为28.2万吨,供需态势仍基本维持现状。

2、辛醇(1)世界辛醇供需现状2008年世界辛醇生产能力333.5万吨/年,产量286.6万吨,开工率86%,表观消费量286.6万吨。

以丙烯为原料采用羰基合成法生产辛醇是目前唯一的工业生产方法,这些企业分布在约20个国家/地区,有30余家生产企业。

亚洲辛醇生产能力l71万吨/年,产量161万吨,开工率95%,比世界平均开工率高9个百分点,表观消费量179万吨。

亚洲辛醇的生产能力和表观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和62%,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地区。

尽管亚洲的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但依然供不足需,2008年净进口量为l8万吨。

西欧是仅次于亚洲的主要辛醇生产和消费地区,但生产能力和消费量均远低于亚洲。

2008西欧辛醇生产能力55.5万吨/年,占世界产能的17%;表观消费量33.2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2%。

受下游工业的发展,北美相当部分丁辛醇装置的设计以生产正丁醇为主,其辛醇生产和消费量远低于正丁醇的生产和消费量。

2008年北美辛醇生产能力为40万吨/年,表观消费量34万吨/年。

中东辛醇生产能力为21.5万吨/年,表观消费量13.4万吨,为净出口地区,2008年净出口量9万吨。

(2)世界主要辛醇生产企业根据与国外公司交流及SRl统计数据,2008年世界主要辛醇生产企业见表3。

其中,中国石化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辛醇生产企业,辛醇产能含合资装置为41.5万吨/年,不含合资装置为30.5万吨/年。

表3 2008年世界主要辛醇生产企业 单位:万吨/年排序公司名称生产能力1中国石化①30.52Oxea Group30.03LG Group26.54BASF26.35Eastman Chemical Company25.16Formosa Plastics Group18.77Kedzierzyn Nitrogen Works17.014.68Mitsubishi ChemicalCorporation9Gazprom13.110Perstorp12.5以上合计214.9所有其它118.6合计333.5①含合资生产能力41.5万吨/年。

(3)世界辛醇消费结构根据作者多年追踪及与国外公司的技术交流,计算得出2008年世界辛醇消费结构:增塑剂是最主要的消费领域,约占消费总量的77%;其次为丙烯酸辛酯,占消费总量的15%; 其它为8%。

(4)世界辛醇供需预测根据SRl统计及预测数据,预计2013年世界辛醇生产能力为366万吨/年,需求量352万吨,开工率96%,具体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未来5年产能年均增长率l.9%,需求量年均增长率4.2%,分别比过去5年的年均增长率高l.0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未来投资有所增加,但预计需求增长更快。

表4 世界辛醇供需现状及未来预测项目实际预测年均增长率/%2003年2008年2013年2003-08年2008-13年319.3333.5365.5919生产能力/万吨开工率/%918696----产量/万吨291.8286.6351.5-442291.7286.6351.5-442消费量/万吨预计亚洲产能由2008年的l70.7万吨/年增加到2013年的203.4万吨/年,产能年均增长率为3.6%,前5年的产能年均增长率为4.8%,均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

预计届时产量204.0万吨,需求量221.4万吨,地区内缺口l7.4万吨,而2007年地区缺口为17.7万吨,未来该地区缺口与目前基本持平。

二、中国丁辛醇现状分析及预测1、供需概况(1)正丁醇2008年我国正丁醇生产能力36.5万吨/年,产量38.9万吨,进口量24.5万吨,出口量0.2万吨,表观消费量63.2万吨,自给率62%。

与2007年相比,产量下降6.1万吨,进口量下降4.5万吨,表观消费量下降l0.7万吨。

近5年产量年均增长率14.00%,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4.92%。

图2为近年我国正丁醇供需状况。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年度图2 近年我国正丁醇供需状况(2)辛醇2008年我国辛醇生产能力54万吨/年,产量55.8万吨,进口量27.3万吨,出口量0.2万吨,表观消费量82.9万吨,自给率67%。

与2007年相比,产量下降0.5万吨,进口量下降0.5万吨,表观消费量下降1.1万吨。

近5年产量年均增长率l7.40%,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7.70%。

2、国内生产状况分析目前我国丁辛醇共有5家生产企业7套装置(详见表5),分别为中国石化齐鲁公司、北京化工四厂、中国石化与BASF的合资企业扬子--巴斯夫公司、中国石油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大庆石化总厂。

目前,我国除个别企业采用粮食发酵法生产正丁醇(产量有限),主要丁辛醇装置均采用羰基合成法生产工艺,只是催化剂及采用技术有所不同。

吉林化学公司及齐鲁石化公司采用英国DAVY公司液相低压铑法,大庆石化总厂采用英国DAVY公司气相低压铑法,北京化工四厂采用日本三菱化学公司液相低压循环铑法。

表5 2008年我国丁辛醇生产现状 单位:万吨/年生产企业正丁醇辛醇设计生产能力产量设计生产能力产量中国石化1721.3341.542.45齐鲁石化公司5 5.5225.525.11扬子巴斯夫公司1014.1211.012.34北京化工四厂2 1.69 5.0 4.71中国石油19.517.6012.513.30吉林化学公司17--7.0--大庆石化总 2.5-- 5.5--厂合计36.538.9354.055.753、进出口分析(1)正丁醇表6为近两年国内正丁醇主要进口关口。

可以看出,南京、满洲里、广州和宁波是我国最主要的正丁醇进口关口,2008年各占全国进口总量的32%、23%、l8%和l5%。

其中广州的进口数量由2007年的2.36万吨猛增到4.49万吨,所占进口比例由8%增加到l8%,与其下游工业的迅速发展不无关系。

表6 近两年我国进正丁醇的主要关口关口2007年2008年数量/万吨比例/%数量/万吨比例/%南京8.86317.9132满洲里8.0728 5.5123宁波 4.4715 3.6815广州 2.368 4.4918黄埔 1.977 1.104上海 1.4350.783浙江0.7730.392拱北0.5520.231合计29.0410024.47100(2)辛醇表7为近两年国内辛醇主要进口关口。

可以看出,宁波、拱北和南京是我国最主要的辛醇进口关口,2008年各占全国进口总量的30%、21%、l9%。

这主要与国内增塑剂装置的布局有密切关系。

表7 近年我国进口辛醇的主要关口关口2007年2008年数量/万吨比例/%数量/万吨比例/%宁波9.07338.3330拱北 6.4523 5.7521南京 6.2222 5.3219黄埔 2.6810 2.8110广州 1.415 1.616青岛 1.094 1.546杭州0.401 1.536合计27.8310027.331004、消费结构分析(1)正丁醇我国正丁醇消费领域主要为丙烯酸丁酯、乙酸丁酯和增塑剂DBP 3种酯类,共占正丁醇总消费量的95%左右,由于这3种酯类大部分可实现切换生产,因此对原料的消费比例是动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