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清华大学法理学真题(1999--2014)
清华大学法理学真题(1999--2014)
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
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运用法律价值相关知识分析。(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八十五条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从法律渊源的角度对此规则进行分析。
2,法官李某对证据规则的使用是否适当?(10分) 3,请结合本案说明当前推行的对抗制在基层司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10分) 4,请结合本案说明法律与社会的关系。(10分)
2009年研究生考试清华大学法理学试题
一、简答(共55)
1、简要回答法理学的特点和学科地位(10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
2005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一题15共45分) 举例说明法学对法律发展的贡献。 结合部门法,谈谈法律原则对于法律规则的意义。 如何鉴定良法和恶法。 二、论述(一题25,共50分) 1.法律权威的建立对遵守法律有影响。而守法的动机却是多样的,试分析之。 2.试论述法律统一视阈下与法律多元化视阈下的习惯法。 三、分析题(55分) .立法者应该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去发现法律规则,有意识的把精神关系的规律性反映到立法中。如果立 法者以臆想来妄为法律,会被认为是极端任性的,而如果一个私人也以臆想而妄为的话,立法者就有权 利认为他是极端任性的。 请谈谈你对上面论述的理解(20') 2.赵某和马某是夫妻。一日赵某在看报纸,看到报纸上说某两夫妻平日如何恩爱,结果离婚分割财产的时 候还是闹的不可开交。平时素爱开玩笑的赵某便对马某说:“如果我们两离和戊追加为被告是否正确?为什么?
3、戊请求追加乙为被告是否正确?为什么?
4、乙的答辩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5、你如果作为原告的律师,你认为以谁为被告最佳?为什么?
2002年清华法理专业考研试题 法学理论(仅列出法理专业必做题,此外还有刑法的这里没有写) 一、简析题(法学理论专业考生在前三道题中任选两题,按“简析题”回答;第四道题按“论述题”回答 。) 1、试述法的形式特征。(15分) 2、以中国大陆现行法为例,试述法的渊源。(15分) 3、试论法律意识对于法律实践的作用。(15分) 4、如何理解通过法律来进行社会控制。(35分) 二、论述题 试述法与正义的关系。(35分)
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论语,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德礼犹晓与阳,刑罚犹昏与秋,言德礼与刑罚犹昏晓相须而成一昼夜,春阳与秋阴相须而成一岁也
。 是以降纶言於台铉,挥折简於。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10分)
3、简论经济法的社会整体调节机制(9分)
4、简述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特点(8分)
5、简述国际私法上的识别制度(8分)
6、简述我国法律关于涉外侵权行为的准据法的规定(9分)
三、论述题(l5分)
试论法的分类及根据
四、案例分析:(15分)
某日,甲在某饮食店(乙)门前打电话,突然被悬挂于该店二楼的空调室外机(属某房地产公司丙所有
2.所谓历史法学派的“历史”,究竟意味着什么?就中国百年来大规模移植西方法律以建设现代法治这 一事件来看,“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能否和应否发挥什么作用? 3.法律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3年法理综合考试 一、简答题 (一)谈谈对商鞅“礼法以时而定”、“垂法而治”观点的认识。(15分) (二)周公的礼、德观及其历史地位。(17分) (三)晋代的杜预认为:“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也。”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18分 ) (四)简述西塞罗的法律思想。(15分) (五)评述阿奎那关于法的分类。(17分) (六)洛克“天赋人权论”的论证基础与基本内容。(18分) 二、论述题 (七)试论近代中国改良派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25分) (八)论富勒的法制原则。(25分) 清华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法学院法理学 一、简答每题15分 1法律责任的后果。 2公法私法分立的预设理论基础是什么,这样划分的意义和局限性。 二、论述每题30分 1法律是以道德为基础的,比如禁止偷盗等即属于道德演化而来,请结合中国部门法的规定021论述法律的道德性(大致是这样) 2为什么需要法律解释,法律解释的意义和局限性 3权力制衡理论和制度及其对现代法治的影响 三、法例分析 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的《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婚前检查自愿,夫妻双方要签订声明 结婚登记不要单位证明,离婚登记当场办理,离婚登记不要单位证明,也不许街道办事48号处证明。 1如果上述规定与其他法律规定相冲突的话,应如何处理?10 2上述规定体现了什么法理价值?10分 3上述规定有何利弊?
部都给你。”马某正在削苹果,于是开玩笑的用水果刀指着赵某说:“口说无凭,你敢就写下来。”于 是赵某遍立书一字据,愿在离婚分割财产时将全部共有财产给马某。后来两人感情逐渐恶化,两人诉到 法院要求离婚分割财产。两人都同意离婚,但在分割财产的问题上,马某拿出赵某当时写的字据要求取 得全部共有财产。赵某主张当时是马某拿水果刀逼他写的,要求分得自己应有部分的财产。主审的林法 官认为,赵某无法举证出其主张的字据无效的证据。所以认定字据显示的为他真实的意思表示,于是林 法官判决马某和赵某离婚,马某取得全部共有财产。 试回答: (1)法官的判决合不合法?(5') (2)法官的判决合不合理?(10') (3)林法官的法律思维路径是什么?是否合适?(10') (4)结合本案,请你谈谈你对法治的理解(10')
代理人指出,空调是丁出售非安排戊安装的,因此.空调室外机的脱落致甲伤亡之事与己无关,丙不应
当作为被告.乙在诉讼中也指出,自己不应当是本案当事人,空调室外机脱落致人伤害系安装人的责任
,与己无关.即使本店装修与脱落有间接关系,也应另案处理.如果你是本案律师,请说明:
1、法院在受理案件时,有何错误,应如何纠正?
法学理论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2、《读通鉴论》 3、社团法人 4、继续性合同 二、简答题(共24分) 1、梁启超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7分) 2、用益物权的特征。(7分)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10分) 三、论述题(共64分) 1、试述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和现实意义。(12分) 2、试述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12分) 3、评述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权利观。(15分) 4、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及其理由和根据。(25分)
2006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入学考试试题 法理学 一 简答题 1.法律与命令的异同之处。 2.“绳之于法”中的“绳”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基本涵义。 3.有人说,“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解释这句话的义理。 二 论述题 4.试从法理学的视角说明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多元特征及其基础。 5.现代法治强调权利、选择、沟通,并重视规则和程序。试以权利、选择、沟通、规则和程序为关键词, 写一篇短文。(不少于800字) 三 案例分析题 随着严重影响人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国务院颁布了限制人身自由的条例。----- 1.国务院颁布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条例是否具有合法性? 2.如何协调个人自由和社会公益之间的冲突? 3.有人说,“自由是做法律范围内的事。”这句话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各是什么?
清华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卷试题 (1999-2014) 1999年综合课 一、概念题(每题2分) (1)法学 (2)法律作用 (3)司法解释 (4)偷税 (5)国库 (6)对外贸易 (7)保税货物 (8)专属管辖 (9)必要的共同诉讼 (10)先予执行 (11)审判监督程序 (12)法律关系本座说 (13)反致(14)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15)最惠国待遇 二、简答题(每题5分) 1、当代中国的立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2、简述现代西方法理学的形式特征。 3、简述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货币政策工具 4、简析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5、适用回避的情形 6、对妨害民事纠纷行为的强制措施的种类 7、简易程序的特点 8、简述我国法律关于涉外合同的准据法的规定 9、简述我国法律关于涉外继承关系的准据法的规定 10.简述我国关于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的法律制度 三、论述题(每题10分) 1、论法治 2、论经济法和政府适度干预经济的关系
(15分)
5、《唐律疏议》:“今之典宪,前圣规模,章程靡
失,鸿纤备举,
文选奏弹曰,肃明典宪。
汉书曰,规模宏远。汉高祖命张苍定章程。诗传曰,大曰鸿,小曰雁。鸿训为大。纤者,细微也。谓律
内大小
之刑,无不备举。
而刑宪之司执行殊异:大理
当其死坐,刑部处以流刑;一州断以徒年,一县将为杖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
2003年法理
一、简述题(法理学专业任做五题,刑法学专业全做)
1.法的特征
2.法与法律
3.法的体系
4.法的要素
5.善法与恶法
6.法律是手段,正义是目的。 二、论述题(刑法专业任做二题,法理学专业全做) 1.法律应当于人类的深切而迫切的情感作出真切的回应,正义应为慈悲所支配;不能说什么道德和正义 不是法律,从而驱使人们对法律滋生怀疑和蔑视,相反,应当在法律与道德、在法律的戒律与理性和良 知的戒律之间保持必要的关系;一套法制必须表明其与道德和正义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或必须根植于服 从它乃为一种道德义务的广泛的价值判断之中法律效力紧系于道德价值。通过诉诸理性和良知,不仅法 律保持了一致性和确定性,而且,法律的世俗性与超越性亦且获得了统一。如何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
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
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你对这一法律规定及其理论根据的
理解(10)
3、《淮南子》“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
2007年清华大学法理学考研试题(综合卷截取) 论述题 1、论法治国家的公权力制约。 2、论法律原则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