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小小的船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小小的船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小小的船优秀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课文是一首描写晴朗夜空的儿童诗。

诗人展开大胆的想象,巧用比喻,勾画出一幅坐在月亮船上,与星星细语,畅游蓝天的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儿童对晴朗夜空的憧憬和向往。

诗歌只是勾画出一个画面,如果在教学中能创设故事情景,增加故事性,则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读文结合了解内容。

2.课文的插图,描绘的是一个小女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伸着手与星星对话,表现了诗歌后两行的意思,有助于学生对诗句意思的了解。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2011版课标)不但规定了词句意思学习的目标水平——了解,而且根据第一学段儿童内部言语发展的水平阶段,规定了词句的了解和课文内容的了解,还可以借助读物的插图——课文的插图完成。

即“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既要作为教学目标追求,也可作为教学策略用于组织教学。

同时,该目标要求也提示我们,要把握好一上阅读理解的教学目标水平的度来组织教学。

4.本课继续让学生认识一些偏旁,根据教师用书对“要求认识的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认识偏旁的目的,是知道合体字这个概念;到认识积累了一定量的字后,再了解其表意的功能,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识记汉字,不要拔高目标要求。

学情分析:1.通过汉语拼音的学习,大多学生基本能拼读和认读音节,但有部分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要充分利用课文全注音的有利条件,复习巩固提高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让学习慢的学生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达到汉语拼音学习的目标要求。

2.虽然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由于一上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本教学设计不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3.一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外部言语能力为主,内部言语能力开始发展,因此,借助读物插图阅读,既是教学目标,又是很重要的教学策略。

应充分运用这个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评价学生是否了解。

教学目标:1.借着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感受星空的魅力,激发了解星空的兴趣。

3.认识偏旁门字框,能正确认读“的”等10个生字新词。

4.认识笔画“横折钩、竖弯钩”,知道笔顺规则“先外后内”能正确读写“月”等4个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认识短语“××的××”,感知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能仿照例子,用叠词做形容词说一说。

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的”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月”等4个字。

教学难点:1.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感受星空的魅力,激发了解星空的兴趣。

2.认识短语“××的××”,了解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能仿照例子,用叠词做形容词说一说。

教学准备:教师:“的”等10个生字字卡,“月”等4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学生:每人一套“的”等10个生字字卡。

(不注音)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用完整的句子说话;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复习有关的音节、声母、韵母。

1.PPT出示下面的音节、声母、韵母:zh__z ch__c__x l__n ɑn__ɑnɡin__inɡliànɡchuàn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音节、声母、韵母,注意读准音。

2.反馈指导。

指名读或拼读,相机指导。

齐读。

小结:读准舌面音、舌尖前音和翘舌音,边音和鼻音,正确拼读三拼音,有助于读准字音,帮助我们纠正地方音。

(二)看图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秋天》,了解了秋天的一些特有的景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又让我们了解一些什么景象呢?让我们先看一幅图画,了解了解。

(PPT出示图画后)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晚,一个小女孩漫步走在海边的沙滩上,她抬头远望,看到的是什么样景象呢?出示任务: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小女孩来到海边,看到了什么?抬头远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小女孩来到海边,看到两只弯弯的小船停泊在海边。

她抬头远望,看到晴朗的夜空,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亮高高挂起,星星在闪烁。

3.导语:是呀,晴朗的夜空多美呀!小女孩完全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象里了。

这时,一位诗人看到了小女孩抬头远望夜空的情景,触发起创作的灵感,写下了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就能了解了。

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②小小的船(“的”“船”注音)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的”“船”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好了课文的题目了。

从课题我们知道诗人写的诗歌是小船有关。

但是,诗人看到的是小女孩在抬头远望夜空,怎么会与小小的船有关呢?我们将课文读好了,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借助汉语拼音,尝试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反馈指导:分行指名朗读,正音后学生自由朗读或齐读该行诗句。

3.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还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4.反馈指导:指名朗读,师生按要求评议。

齐读。

5.小结: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课文也是一首童谣,童谣的朗读同样要讲究节奏。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童谣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个体朗读,同桌互读交流。

2.反馈指导:指名朗读,师生按要求评议。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童谣的朗读要讲究节奏,就像我们歌唱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会认的字学习。

1.导语:同学们能把课文读下来了,把会认读的字单独拿出来,你还会认读吗?等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宝宝,就能进一步学习课文,知道诗人为什么用“小小的船”做题目了。

请同学们像上一篇课文学习那样,按照课后双横线列出会认的字的顺序,在课文里把会认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

出示任务:把会认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个体操作练习。

2.反馈指导:(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2—3人,关注学习较慢的学生。

)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3.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

(1)导语:通过刚才会认的字的读音学习,你觉得哪个字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的?出示任务:读读这些会认读的字,你觉得哪个字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2)反馈指导。

预设:翘舌音:船、闪;后鼻音:两、星;平舌音:在;边音:里。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

4.导语:读准了会认读的字,你能给这些字找朋友吗?贴出“船、头、在、里、看、见、星”等字字卡。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5.反馈指导。

(1)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2)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

(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3)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4)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6.认识门字框。

(1)导语:上一篇课文我们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合体字,知道了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而构成合体字的部件有一个名称,叫“偏旁”,认识了木字旁、口字旁和人字头三个偏旁。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偏旁,是构成哪个字的什么偏旁呢,同学们在会认读的字那里找一找。

(2)反馈指导:预设:闪(“门”“人”)(3)小结:同学们找得真准确!“闪”字是合体字,它由一个“门”和一个“人”构成,这个“门”字作为偏旁也有自己的名称,叫“门字框”(板书:门字框)。

(4)出示PPT,齐读一遍:“闪”字——“门”,门字框5.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偏旁,交了一个新朋友:门字框。

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四)朗读课文。

1.导语: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学习了新的偏旁,你们能把课文朗读得更好吗?出示任务:击掌,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个体练习,同桌互读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检查后,齐击掌朗读。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四、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晴朗夜空的美好,尝试背诵课文。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就要结合课文的图画,学习课文了。

(PPT示图画)刚上课的时候,我们看图说话,讲到又一位诗人看到了小女孩眺望夜空的情景,触发起创作的灵感,写下了课文的这首诗歌,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歌,看看诗歌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就能知道诗人为什么要用“小小的船”做题目了。

(一)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

1. 出示任务:(PPT示课文图画)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小女孩现在在什么地方了?她在干什么?个体操作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预设:小女孩现在坐在弯弯的月亮上面。

她伸着手与星星说话呢。

3.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根据根据诗歌每行的意思,一边读,一边在课文的图画中指出对应的画面。

个体操作练习,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根据课文句子的意思在图画中指出对应的画面的情况,同桌对了给予表扬,同桌错了给予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