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精准扶贫

旅游精准扶贫

旅游精准扶贫
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扶贫实践中存在的“旅游扶贫项目可行性不足”、“旅游扶贫对象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的帮扶政策”、“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逐渐显露。

旅游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旅游扶贫的提升和突破,是旅游扶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的选择。

我觉得旅游精准扶贫需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

旅游精准扶贫应贯彻以下要求:
1政策先行,科学规划。

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旅游扶贫和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各地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具体政策,尤其是扶贫小额信贷、驻村干部工作制度、帮扶制度、社会帮扶具体实施方案等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性政策,从法制层面加强对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引导。

更要从旅游扶贫的角度出发,科学安排、统一规划。

2明确开发理念,谨慎选择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旅游业繁荣、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受益之间经常存在“两难窘境”,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扶贫对象以及当地其他居民的受益情况。

3,因地制宜地选择旅游精准扶贫项目。

对于旅游精准扶贫,经济发展是前提,贫困地区的综合发展是主要内容,贫困人口的发展是核心。

因地制宜地确立旅游扶贫项目是旅游精准扶贫得以成功的基础。

因地制宜,不仅包括当地特色资源还
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需求和特点、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当地居民忙闲时令等。

4因时、因地开展旅游扶贫精准识别。

旅游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有效帮扶的前提,当前的实务中采用的是以收入水平为核心的国家标准和民主评议的识别方法,这是一种相对较为有效的识别方法,由于各种原因识别的精确度依然有提升的空间。

虽然同属贫困地区,全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却不尽相同。

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要以国家标准为根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明确精准识别标准和精准识别方法,兼顾科学性与民主性,保证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

5健全精准帮扶制度,因人而异制定帮扶对策。

旅游精准扶贫的特殊性在于其扶贫方式以贫困人口的参与为主。

要在干部驻村帮扶的基础上,加快对旅游扶贫对象开展全面了解,明确其致贫原因、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参与旅游扶贫的能力,以及参与旅游扶贫的障碍等。

加快制定旅游扶贫对象具体的帮扶对策,针对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精准帮扶对策,消除或减少贫困人口的参与障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