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

一、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1.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一贯都是以初一《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的呆板滞后的教材体系结构。

新教材改为初一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之后,先学世界地理,初二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

这种安排,体现了地理学由整体到局部,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世界区域地理更加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了层次。

以《东亚》一章为例,新教材改变过去没有“概述”,分国地理平铺直叙、没有突出重点的缺点。

在容安排上增加了“概述”,以归纳共同性,突出东亚区域地理特征,并侧重讲述其东西部差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改变了过去面面俱到的传统体系。

并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分析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在联系,以利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在国家地理方面,新教材选择了东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容上比旧教材具有份量适当,头绪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等优点。

《概述》一节,自然地理多于人文地理。

《日本》一节人文地理为主,并体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的精神,在自然地理容上也作了较大改变,突出了重点。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重视。

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

以《巴西》一节为例,该节小标题可连结成: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人口分布在东部沿海——壮阔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危机——迅速发展的经济——新建设的首都巴西利亚。

这些简短的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巴西国家地理的主要容与特征,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地关系。

3.图象丰富多彩,更贴近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

新教材大量增加了图表、漫画等,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

每幅图都能紧密配合教学容,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识图技能和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新教材对图象也进行了创新,每幅图的信息量有所减少,使图象表达的容重点更加突出,便于学生掌握。

4.练习编写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注意地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基本训练。

在增加图幅的同时,还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练习的题型多种多样,与教材容紧密配合,图文并茂,目的性明确。

新教材中设“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三个小栏目,以丰富学习容和启发学生思考,促进讲练结合。

练习容有一定弹性、具有可选择性特点,减少了记忆量,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1、人教版《地理》教科书的容特征人教版初一年级的地理实验教科书以世界地理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先讲述地球和地图基础知识,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从而为学习和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打下基础;目的之二是获得有关地图的一些基础知识,初步学会阅读和运用政区图和地形图。

在世界地理概况中,以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及其活动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等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各种自然资源、居民和国家等概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从而初步认识人类、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地理的分区,是按地理位置及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来划分各地区的,每一地区只重点讲述一二个有代表性或有特点的国家,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地区和国家,及其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初步熟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具有根据一定的地理事实材料,运用所学过的地理基本知识分析认识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初步能力。

初二年级的地理实验教科书,采用中国地理总论——中国区域地理——中国在世界中,即“总一分一总”的知识结构。

中国地理总论,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况;自然环境、人口和自然资源的基础情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树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观点;我国主要工业、农产品、重要交通线、商业中心、著名旅游地等的分布概况;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农业、交通、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中国区域地理,首先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区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共同发展的观念;其次,了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概况,再进一步学习乡土地理。

“中国在世界中”,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但在经济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要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肩负着的重要责任。

特点及运用1.建立新的教材体系(1)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要克服过去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基本上按地方志方式编写,罗列地理事实材料,以记忆为主的缺陷,必须首先改变建立教材体系的指导思想,即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建立教材的新体系,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的科学态度,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

(2)按照地球、地图、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的顺序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

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中外地理教材都用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绍,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

在新教材中仍要保留这一部分知识,需要改进的是这部分知识的表述方法,使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区域地理部分,我们采取先外后中的顺序和“详中略外”的原则安排教学容,这样由整体到部分、由系统到区域、由宏观到微观,与小学社会由近及远、由个人-家庭-社区-中国-世界的体系相呼应,以加强初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能在打好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宏观地认识世界,然后比较深入地学习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

1.建立新的教材体系(1)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要克服过去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基本上按地方志方式编写,罗列地理事实材料,以记忆为主的缺陷,必须首先改变建立教材体系的指导思想,即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建立教材的新体系,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的科学态度,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

(2)按照地球、地图、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的顺序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

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中外地理教材都用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绍,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

在新教材中仍要保留这一部分知识,需要改进的是这部分知识的表述方法,使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区域地理部分,我们采取先外后中的顺序和“详中略外”的原则安排教学容,这样由整体到部分、由系统到区域、由宏观到微观,与小学社会由近及远、由个人-家庭-社区-中国-世界的体系相呼应,以加强初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能在打好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宏观地认识世界,然后比较深入地学习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

新的初中地理教材加强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通论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国地理总论的容,提高对地理科学规律性和我国地理国情的认识。

对世界区域地理和国家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力求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层次,减少所学国家和区域的数目和次要地名。

新教材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结构如下表所示。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材主要为述式,以解释概念、记叙地理事物、描述地理现象为主,格局比较刻板、单调,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人教版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一改这一弊端,从形式到容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教材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更加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更加得心应手。

其主要表现为:一、加强了教材的直观性,便于教师运用图象教学新教材把地理图象变成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图象的数量还是类型都比以往增加了许多,而且形式多样。

如第一册的地理图象总共有234幅,比原来的《世界地理》上册的地理图像(94幅)增加了一倍多。

这样就加强了教材的直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确切掌握教材中的每一幅图象所表达的容,就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采的图象进行教学,可使知识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掌握。

二、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教材在确保科学性和思想性正确的前提下,注意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首先,不同的章节用了不同的引入法,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如:在讲天气和气候这一部分时,以询问的形式:“同学们注意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了吗?当地今天是晴天、阴天、还是雨雪天气?”在“地球在宇宙中”这一节,从两个同学争论的:“我们生活在地上还是生活在天上?”的问题开始,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另外,新教材还编排了“读一读”、“想一想”和“做一做”的小栏目。

如在“读一读”的栏目中,还编了“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喜玛拉雅山概况”,以及“长江三峡”等生动形象的描述。

在“想一想”的栏目中提出了“两个板块碰撞时,岩层会发生什么变化?”“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人布?”等思考性的问题。

在“做一做”栏目中,还安排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容,如:“用一根竹竿,在它顶端用细线系一条较长的纸条,拿在院中,根据它的飘动,辨别风的方向”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小栏目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容和启发学生思考。

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同时,可以深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调整了知识体系和结构,减少了层次,降低了难度新教材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加强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国地理总论的容,提高对地理科学规律性和我国国情的认识。

对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力求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层次,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难度也降低了。

如世界地理中原来的教材讲了40多个国家,现在减为10余个。

像东亚,着重介绍经济发达的日本,南亚只讲印度。

再如,旧教材中讲了“地理上的气压带、风带及季节移动”等,容难度较大。

许多学生难以接受。

而新教材对此作了较大的改动。

这样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省劲不少,只需突出重点,用启分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就会抓住重点,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新知识。

四、突出了时代特点,加强了有关环境、资源、人口方面的容目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与计划生育的推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污染的治理等等,均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

而这些容都是地理学科所涉及的畴。

因此新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了人地关系,加强了有关环境、资源、人口方面的容。

例如:教材中,植树造林和滥伐森林两种不同的人类活动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为例,说明了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