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案例分析
寄畅园中漏窗的运用也是比较成功的, 漏窗在园林中的功能是漏光、 透气、聚景。漏的是阳光、月光、灯光, 诡谲变幻, 晨昏不一, 昼夜分 明, 四时异调, 那普照大地、四处弥漫的光线, 经由漏窗进入庭园, 就成 了人为之光、艺术之光。漏窗“聚景”, 人们可以通过遮挡物的透空 之处, 隐隐约约地看见探窗的红杏、临风的红枫; 可以嗅到桂花的浓烈、 香樟的幽香; 可以闻听知了的鸣叫、黄莺的啼声。漏窗使景致相互渗 透, 使不同的景区气息交流, 浑然一体。窗框中映出佳景, 成为天然图 画, 这也正是寄畅园在空间布局上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具 体表现。
4
园林设计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
中”。陈从周教授在《说园》中说到: “中国 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 个综合艺术品, 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 成‘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境界”, 这话说 得非常贴切。众所周知, 园林历来是人们亲近 自然的一种介质, 对于生活在都市的人来说, 更是大多数人闲暇放松的乐土。寄畅园就是 这样的一个园林, 它的文化含量丰富, 个性特 征鲜明,同时又多彩多姿, 极具艺术魅力, 在中 国古代园林中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后其曾孙秦耀于万历年间大修,改建成“寄畅
园”。
A
2
寄畅园整体上可分为5 个区块:山水区、入口区、卧云堂
区、嘉树堂区和湖石假山区,主园路贯通这5 个区。山水区
占整个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在基址原有地势地貌基础上,
通过“因高堆山,就底挖池”的造园手法塑造而来,是对基
址环境的理性利用和回应,也是寄畅园根据基址环境特征表
A
6
一·崇尚自然、妙造自然
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法自 然”的思想观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 寄畅园之所以崇尚自然、 追求自然, 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 而在于对潜在自 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寄畅园为山麓园, 景物皆面山而 构, 纳寄畅园为山麓园, 景物皆面山而构, 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在 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 并竭力追求顺应 自然的天成之美。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 不对称的布局, 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 姿态自然天成, 不受人工 约束。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 水面为虚; 近景 为实, 远景为虚; 景物为实, 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 这是受
A
14
A
15
A
16
。
江南园林的布局特色
A
17
一.立意与布局
在古典造园中,人们通过园林这种形式来表
达自身的情感和意义。根据具体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真实的景象被转化为概念
A
9
寄畅园是无锡锡惠公园的“园中园”, 而秉礼堂又被看做是寄畅 园的“园中园”。这种把园林的大空间分隔为若干小空间, 在每一个 小空间中作精心布置, 造成主次分明又互相流通的手法, 在古代造园 中被经常采用, 如苏州的拙政园、北京的圆明园等,使得在有限的面积 中求得了无限的美感。秉礼堂这组庭园, 面积不到一亩, 却非常整洁 精雅, 庭院内的水池、石峰和花木显得生动活泼。向着庭院的一排漏 窗关起来使厅堂静缢安详, 开开来鸟语花香。室内布局秩序井然, 室
A
5
寄畅园的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
寄畅园西靠惠山, 东南是锡山, 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 然条件, 以水面为中心, 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东部以水池、 水廊为主, 池中有方亭, 相互对映。园的面积虽不大, 但近以惠山为 背景, 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 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 所以, 寄 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 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 水平甚高。 在路线的组织上, 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从 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 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 走出厅堂, 则视线 豁然开朗, 一片山林景色。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 又必须经过山间 曲折的小 路。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的处理手法, 造成了对比效果, 使人感到 园内的景色生动和多彩。寄畅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艺术的杰出 代表,
神韵与历史的芳香。在寄畅园, 你可以邀上一壶茶, 静下心来感受、去品 尝, 这其中不乏诗情与画意,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似乎都经过了仔细推敲。 众所周知, 江南私家园林的主人一般都是归隐的达官贵人, 具有较高的文 化修养与审美趣味, 对自然的美丽较为敏感, 同时又有丰富的游历经验, 因此, 他们常如吟诗作文般对待其园林创作, 因地制宜地处理景物之间的 关系。郁盘、知鱼槛就是主人吟诗作对、下棋博弈的地方, 他们不仅要从 中寻求生活的乐趣, 而且要讲求环境的优美与内心的感受, 这就是文人趣 味的直接体现。吟诗做画、诗词歌赋, 都需要在空间设计的布局中进行考 虑与安排。陈从周教授就曾精辟地论断: 研究中国园林, 首先应从中国诗 文入手。寄畅园的设计里文人趣味是比较浓厚的, 其字画陈设,包括匾额、 楹联、挂屏、字画、刻石等装饰构成要素和家具、陈设等, 都可谓集自然 美、工艺美、书法美和文学美于一身, 集中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精雅文化的 艺术特征。寄畅园中轩窗边、几案上、墙壁上, 放置的都是古雅之“韵 物”, 诸如古书画、古瓶、雅石等, 或罗列布置在室内博古架上, 或陈列 在厅堂、镌刻在墙壁上, 既可随时得以摩玩舒卷, 也能营造出优雅的艺术 氛围。
A
12
四·意境深远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 就在于
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 它追 求的是“象外之象”, 即所谓的“意境”。寄畅园的空间艺术 创作中“意境”的产生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中 国古代哲学讲究“实中见虚、虚中见实”的虚实相生的思想 意境。在寄畅园的空间布局上, 有许多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 例如, 穿过含贞斋, 来到九狮台,始有山穷水尽之感, 然而从九 狮台处一折而变的豁然开朗, 锦汇漪由此映入眼帘, 从而造成 “虚中见实”之效。而且, 还有些地方处理为开门于不通之处, 映于竹石, 有“实中见虚”之意。
先后修复了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建筑,恢
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使整个古园气机贯
通,充满雅致。
寄畅园,初名凤谷行窝,又名秦园,位于惠山寺北
侧。元时为僧舍。明正德间,历任两京户、吏、工、
兵部尚书的秦金(秦金,自号凤山,又作诗云:
“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之句,乃名凤谷行
窝),买元代僧舍构建别墅园林,名“凤谷行窝”。
达园林主题的集中体现。山水区处园中心位置,以鹤步滩为
中心,构成一个南北向长轴约100 m,东西向短轴约60 m的
椭圆,控制着其他景点的尺度和布局。东部以水池、水廊为
主,池中有方亭;西部以假山树木为主。大门正对着惠山寺
的香花桥,其门匾为乾隆皇帝亲笔所题。穿过门厅后,是一
个大天井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山水、 植物等自然景物之外, 园林又引进了建筑、文学等各门艺术,把人 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它也是受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 想以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创造出了“崇尚自然而妙造 自然”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A
7
锦汇漪( 见图2) 就是一个较好利用水环境的例子, 锦汇漪位于寄畅园的中 心, 因为汇集着园内绚丽的绵绣景点而得名。锦汇漪水面南北纵深, 池岸中部 突出鹤步滩, 与鹤步滩相对处突出了知鱼槛, 二者把水面划分为两部分, 若断 若连。池北又有七星桥连接陆地, 似隔还通, 层次丰富。寄畅园的景色, 也主 要是围绕着锦汇漪而展开, 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 尽 汇池中。从池北的嘉树堂向东看, 又见“山池塔影”, 将锡山龙光塔借入园中, 空间层次丰富多姿, 使之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楷模。横跨锦汇漪的“七星 桥”, 不用江南水乡常见的拱桥, 而是平桥, 缩短了桥与水面的距离,表现出池 水的溢漫丰盈。七星桥后面的廊桥, 又遮挡了锦汇漪尾水的去向, 让人产生无 穷的意境。
A
8
二·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寄畅园就 具有这种灵性,它的灵性是通过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合一的空 灵绝配而造成的。通常, 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 的基本元素, 他们的组成与结合反映了园林的外观形象。一般 来说, 建筑作为人工景观, 其造型、色彩、体量都是非常考究 的, 尤其是园林建筑, 因为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所以, 首先必
江南之秀
——寄畅园
组员:汪若男
黄洲
刘林峰
蔡超玥
A
彭夏春
1
寄畅园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
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寄畅
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1988年1月13日国
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至2000
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
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
须根据园林规模、空间尺度来安排其体量、造型等。风景绚 美固然是园林建筑建设的重要标准, 但还有个重要因素,那就 是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 无论建筑多寡, 都要与山、水、花木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寄畅园就是一个较好的范例, 它将浓郁的
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规模上、 布局上还是规划经营上, 都具有精美的气派。同时, 寄畅园围 绕南北长、东西短的锦汇漪, 布置北堂、东廊、南树、山, 曲 折自由, 而且使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 适当阻隔游客视 线, 使人有曲径通幽之感, 意境也更加含蓄深远, 从造园艺术 上应该说是苦心经营的结果。寄畅园建筑物所占的比重较少, 而是以山水为主。下面, 从园中有代表性的建筑———秉礼堂 入手分析其呈现出的意蕴。
A
13
“形神兼备”也是寄畅园造园的宗旨, 寄畅园的山石景观并非是对 自然物的简单模拟或翻版, 而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 它追求的 是“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标准。寄畅园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意 境美, 同时也包含了与天地亲和的理想美、与环境互动的生活美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