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用范围本方案仅适用XXXX装置压缩机基础土建工程施工。
2 编制依据2.1设计文件2.1.1装置压缩机基础平面布置图。
2.1.2压缩机厂基础图纸图号为2.1.3现行施工规范和标准a)《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b)《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0)c)《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1)d)《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10)e)《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f)《大体积混凝土规范》(GB50496-2009)g)《施工安全技术规程》(GB50484-2008)h)《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i)《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j)《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k)《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l)《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8)m)《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文件》(建质安[2012]304)2.2公司相关文件规定及施工经验:公司技术、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作业条件及相关规定,公司现有各种资源状况及类似现场、装置的施工经验。
3 工程概况3.1主要工作内容装置压缩机基础土建工程施工,主要工作内容为:挖土方、凿截混凝土桩头、混凝土垫层、绑扎钢筋、支模板、安装螺栓、预留孔模板、浇筑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防腐、回填土方等工作。
3.1.1基础主要采用桩承台基础,。
3.1.2材料:钢筋:分别采用ⅠHPB300;ⅡHRB335;ⅢHRB400级别钢筋;预埋件、连接件中的钢板材质和未注明地脚螺栓材质为Q235B。
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C30;框架柱、梁C30;素砼基础C25;垫层C20。
二次灌浆层采用水泥基无收缩灌浆料,强度等级CBG-A。
3.1.3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泥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并参加粉煤灰和矿粉替代部分水泥,以减小混凝土的水化热,配合比如下:C30混凝土配合比:1:2.51:3.58:0.49,水胶比:1:0.49每立方米用量:305kg:765 kg:1092 kg:185 kg:5.6 kg:25 kg:44 kg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矿粉粉煤灰3.2压缩机基础主要工程内容3.2.1压缩机基础主要有:2个SJ-K-1201B/A基础,SJ-J-2201基础。
a)SJ-K-1201B/A基础承台长10.2m、宽10.2m,承台高度1.5m,基础高度为6.5m;b)SJ-J-2201基础:基础承台长14.1m、宽6.1m,承台高度1.2m,基础框架高度为6.9m,SJ-J-2201基础顶板厚度为1.2m。
3.2.2SJ-K-1201B/A基础需要分二次施工,基础底板和上部基础分开浇筑时,在底板顶面上设置预留垂直插筋Ø12@600,梅花布置,上下各锚500MM。
3.2.3SJ-J-2201基础需要分两次施工,底板一次,柱子和框架底板一次施工。
3.2.4基础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承台底板为100MM)埋入土内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其余为35MM。
3.2.5压缩机要做沉降观测,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压缩机基础施工完毕;压缩机组安装完毕;试运转期间和投产运行后各观察一次。
3.3工程特点3.3.1C2回收装置压缩机基础大型混凝土整板基础,施工时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底板内外温差及混凝土收缩,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
3.3.2确保施工中的埋件、预留孔和地脚螺栓等预埋设件要求精度高,因此保证预埋设施的准确是施工中控制重点。
3.3.3本工程地点位于天津分公司炼油部院内,工程施工应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好施工围护工作,施工中要把安全、文明施工放在重要地位。
3.4主要工程量4 主要施工工序及工艺4.1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土方开挖----桩头处理----混凝土垫层----绑扎钢筋----支模板----预埋件、地脚螺栓孔安装----浇筑混凝土基础-----模板拆除-----基础防腐-----回填土-----设备安装-----二次灌浆-----交工验收。
4.2施工工艺4.2.1施工准备4.2.1.1技术准备a)....... 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结构的形式和特点,确定需要采用的施工工艺。
b)....... 编制施工方案并报经总包、监理、业主审核批准。
c).......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
确保具体施工作业人员对工程的基本情况、工程难点、技术重点及容易出现问题的工序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要求在施工中引起重视。
4.2.1.2施工准备a)....... 施工人员已到位且经过公司及业主相关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件。
b)....... 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已经进场,相关证件齐全并且已检验合格。
c)....... 必须办理动土证、动火证等相关证件,对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物需要车间再次进行确认无误后才能施工。
4.2.2测量放线4.2.2.1基础放线a)....... 测放轴线: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使用全站仪进行轴线定位,再用J2经纬仪按平面图尺寸对基础分别详细定位,并填写定位放线记录,报监理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2.2.2基坑开挖定位测量a)....... 依据已被设的轴线及工程平面图,确定基坑开挖的横、竖轴控制线。
b)....... 依据基础详图及开挖深度、放坡系数,确定基础开的边线,并做好控制桩。
c)....... 基础的控制桩应尽量远离基坑边并作好保护,以免基坑上部发生位移产生偏差,这样也为后续结构施工提供准确的轴线控制桩。
d)....... 验线:先由施测人员进行自检合格后,再由工长复检,专职质检员专检,在确认无误后申报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坑土方开挖。
4.2.2.3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a)....... 先在基础垫层上引测构筑物轴线交点,然后根据基础平面图弹出所有轴线及构筑物边线。
b)....... 将轴线控制点移至基坑边,并设置木桩作为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点,该平面控制点与控制轴线点进行轴线位置的复核,其误差不超过±3㎜。
c)....... 基础施工,所需标高可以从现场内水准点逐步引至槽底,并在槽边适当位置设置水准点,水准点都应进行往返闭合测量,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
d).......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点及水准点要加设护栏进行保护,对轴线控桩四周3m内不准行驶车辆和堆放重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控制桩位移,影响精度。
4.2.3土方工程4.2.3.1挖土方a)....... 本工程的±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5m,现场实际标高为4.6m,基础最深为-2.1m,相当于绝对标高2.4m,采用机械和人工配合开挖,翻斗车转运。
b)....... 基槽开挖时确定好挖土顺序及行车路线,机械挖土须留100mm厚暂不开挖,待桩处理完成后再人工清理到设计标高。
基坑开挖后连续施工并应尽量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
c)....... 基础开挖边坡放坡为1:0.5-0.75,基础外留置0.8m宽工作面,基槽内沿基础四周设置排水沟,d)....... 本工程的土采取大开挖的形式,因现场狭窄无法堆放土方,开挖的土方全部转运至甲方指定的堆放点堆放(运距5km)。
e)....... 基槽开挖完毕,自检合格后,应及时报请总包、业主、设计、监理等部门及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f)....... 基础开挖后在基坑 1.5米设安全防护栏杆,基坑中间位置搭设斜梯、供施工人员上下。
4.2.4桩头处理4.2.4.1本工程桩基为钻孔灌注桩,截桩采用风镐配合人工钎凿方式进行施工。
4.2.4.2截桩前采用测量逐根桩给出控制标高点,按照给出的标高点进行截桩。
4.2.4.3桩头上部采用风镐破除,接近桩顶标高时采用人工剔除,不允许破除桩顶以下混凝土。
4.2.4.4截桩后剩余的桩头和混凝土块,采用吊车和运输车及时清理出现场,运至业主指定的地点堆放。
4.2.4.5灌注桩主筋伸入承台内锚固长度为650mm,桩顶嵌入承台内长度为100㎜。
4.2.5钢筋工程4.2.5.1材料准备a)....... 本工程所用钢筋,全部选用中石化网络供应的产品。
钢筋进场后,现场材料员对钢筋的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铭牌标识及外观质量等进行检查。
b)....... 钢筋进场经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见证抽样检验,钢筋取样时由抽样员根据见证抽样的有关规定进行。
c)....... 钢筋经检试验合格后,不同规格、型号,不同批次分别做好标示存放在钢筋料场内;存放钢筋的场地要平整干燥,钢筋下方用砖砌筑或方木垫起300mm,并且要有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的措施。
d)....... 钢筋检验按照《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文件》规定做试验4.2.5.24.2.5.3钢筋加工a)....... 根据基础设计图纸及现行规范,由钢筋工长负责计算、抽样,专业工程师审核,然后进行钢筋加工,关键部位要进行放样。
b)....... 接头位置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本工程采用机械连接,Ⅰ级直螺纹连接。
c)....... 成型的钢筋必须挂牌标识,注明几何图形、尺寸、根数及使用部位,码放整齐,按使用部位发放4.2.5.4弯曲成型a)....... 钢筋成型,应根据结构构件配筋详图,结合对保护层厚度、接头形式、弯钩及弯折的弯曲直径等要求进行加工,Ⅰ级钢筋末端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为2.5d,平直部分长度为3d;b)....... Ⅱ级、Ⅲ级钢筋末端需做90°或135°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为4d,Ⅲ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为5d;c)....... 箍筋末端的弯钩:Ⅰ级钢筋弯钩的弯曲直径≥受力钢筋的直径或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为箍筋直径的10倍,弯曲形式为45°/135°。
4.2.5.5钢筋设置接头的位置a).......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
b).......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c).......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d)....... 设置在同一纵向构件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e)....... 纵向受力钢筋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为35d,且不小于500mm,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为 1.3l;在一个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f)....... 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不宜设置接头。
4.2.5.6钢筋绑扎施工a)....... 准备工作1)... 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