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猪种选育与杂交利用

3猪种选育与杂交利用

杀放血,脱毛,去 掉内脏(保留肾脏和板油),去掉头、蹄、尾 所余下的部分。 胴体性状是指体现胴体价值的相关性状。 属于中、高遗传力,通过表型选择就可以获得 遗传。
宰杀放血
脱毛
去掉内脏
去头
去蹄
去尾
猪 的 胴 体
(三)胴体性状
1.屠宰率 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数。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一)杂交的概念及生物学效应
杂交:指不同品系、品种个体间的交配。 杂交的效应: 一是迅速和显著地提高杂种的生活力,从而 获得杂种优势,而且杂种的性状较一致; 二是杂交能够丰富遗传结构,使人们可以从 中选择优良个体,经过培育成为新品种。
(二)杂种优势及其度量
杂种优势: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 代群生活力提高,生产水平高于双亲平均值。 杂种优势值:杂种一代与纯合亲代均值间 的差数。生产中可用杂种优势率来表示。 父本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效应 母本杂种优势 个体杂种优势
(二)选配的方法
1.品质选配 根据双方个体品质的选配,又叫表型选配。 同质选配 品质选配 异质选配
1.品质选配
(1)同质选配 选择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的优秀公、 母猪交配。 目的:使亲本共同的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 给后代,使优良性状得到巩固和发展。 注意:一是交配双方品质同质,但应该是 优秀的而不是中等以下的交配;二是交配双方 除要求其主要性状同质外,还应无其他共同的 品质缺陷,以免加深这种缺陷。
2.杂交父本的选择
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性成 熟早,精液品质好,性欲强;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五)杂交方式
1.两品种杂交 2.三品种杂交 3.双杂交 4.轮回杂交 5.固定-轮回杂交 6.顶交 7.终端杂交
1.两品种杂交
二元杂交、简单杂交、单杂交
模式: A♂× B♀

洋二元 长白♂ × 大约克♀
胴体瘦肉率=肌肉重÷(骨骼重+皮肤重+肌肉重+脂肪重)×100%
遗传力较高,属中等偏上水平。不同的品 种、类型对瘦肉率影响很大。同一品种不同体 重下屠宰,其瘦肉率有很大不同。饲料中的能 量、蛋白质含量、饲喂方式也影响猪的瘦肉率 。
骨骼、肌肉、脂肪、皮肤
(三)胴体性状
3.背膘厚度 背膘厚是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 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属于高遗传力。表型选择就可获得较大的 遗传,每代可获得1mm的遗传进展。
(三)胴体性状
6.肉的风味 是评价肉的好坏的综合指标,用肉嫩度、 大理石状花纹等指标表示
二. 猪的选配
(一)选配的功能和意义 (二)选配的方法
(一)选配的功能和意义
选配是在选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有计划的 为母猪选择适宜的交配公猪。 目的:使个体间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促 使有益基因结合起来,产生大量品质优良的后 代,以巩固和加强选种的效果,不断提高猪群 的品质。 选配是选种的继续,选种是选配的基础。

土二元 长白♂×民猪♀

AB ♂♀育肥
100%后代个体杂种优势
F1长大♂♀育肥
100%后代个体杂种优势
长民♂♀育肥
100%后代个体杂种优势
1.两品种杂交
评价
●杂交方式简单易于推广; ●杂种优势没有充分利用,仅用后代个体的杂种 优势; ●洋二元杂交,杂交后代生长速度,饲料报酬, 胴体品质较土二元好,但适用性,繁殖力和肉 质不如土二元好; ●洋二元杂交适合城市,土二元适合农村。
四.杂交利用措施
(二)配合力测定和最优杂交组合的筛选 配合力就是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 优势程度,也就是杂交效果的好坏与大小。由 于各种群间的配合力大不一样,只要人们还没 有找到可以精确预测杂种优势的捷径,通过杂 交试验进行配合力测定是选择理想杂交组合的 必要方法。
(一)繁殖性状
1.产仔数 指母猪一窝的产仔总数(包括活的和死的)。 而对生产有指导意义的是产活仔数。 影响因素:品种、类型、年龄、胎次、营养 状况、配种时机、配种方法、精液品质。
(一)繁殖性状
2.仔猪的初生重
初生个体重:出生后12小时之内、未吃初乳前的重量
包括 初生窝重:各个仔猪体重的总和 影响因素:品种、类型、杂交、营养状况、妊娠后期母
3.双杂交
模式: A♂× B♀ C♂× D♀ ↓ ↓ AB♂ × CD♀ ↓ (AB)(CD)(商品肉猪)
3.双杂交
3.双杂交
评价 ●能够综合四个品种优良特性,获得杂种父本和 杂种母本双重优势,充分利用了个体杂种优势、 母本杂种优势和父本杂种优势; ●缺点:繁育体系复杂,需要饲养四个品种,进 行多次配合力测定。
2.三品种杂交
三元杂交
模式 A♂× B♀ 长白♂×大白♀

AB♀×C♂ ↓ C(AB)(商品肉猪) 三元杂交模式

长大♀×杜洛克♂ ↓ 杜(长大)(商品肉猪)
2.三品种杂交
评价
●能综合三个品种优良特性,充分利用了杂种后代个体和母体杂种 优势,杂交效果好于二元杂交; ●洋三元杂交生产瘦肉型猪是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杂交方式,能适 应外贸和内销的市场要求,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日增重800克以上) 饲料报酬高(2.8~3.0:1)瘦肉率高(65%以上)缺点是繁殖性能 稍低,肉质差。 ●两外一内的土三元杂交方式,由于利用了我国优良地方猪种资源, 在保持一定的增重速度的基础上提高了猪肉质量。生产的优质瘦 肉型猪能满足社会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是今后我国今后养猪生 产的方向。
猪的饲养管理水平、产仔数。
从选种意义上看,窝重更有价值。
(一)繁殖性状
3.泌乳力 反映母猪泌乳能力的一个指标,是母猪母 性的体现。常用20日龄窝重表示。 影响因素:品种、类型、杂交、营养状况、饲
养管理水平、产仔数。
(一)繁殖性状
4.育成率 指仔猪断乳时的存活个数占初生时活仔个 数的百分数。
育成率=(仔猪断乳时存活个数÷初生时活仔猪个数)× 100%
4.轮回杂交
两品种轮回杂交模式
A♂× B♀ ↓ AB♀×B♂ ↓ B(AB)♀ ×A ♂ ↓ ∶
杂种后代的全部公猪和大部分母猪供商品用
4.轮回杂交
评价
●虽然能综合两品种优良特性,保持子代个体和 母体杂种优势不消失,但只能保持 2/3 的个体 和母体杂种优势; ●减少从外引种带来的疾病风险;
●在我国利用比较少。
1.品质选配
(2)异质选配 选择性状不同或同一性状而性能表现不一致的公、 母猪交配。 目的: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公母猪交配,是 将两个个体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取得兼有双亲不同 优点的后代,从而使猪群在这两个性状上都得到提高; 选择同一性状而性能表现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猪交配, 是使后代品质得到改进和提高。 注意:不允许有相同的缺点或相反缺点的公母猪交配。
7.终端杂交
固定轮回杂交的最后一次杂交就是终端杂 交,后代全部商品用。
四.杂交利用措施
(一)杂交亲本种群的选优与提纯 这是杂交优势利用的一个最基本环节,杂种必须能 从亲本获得优良的、高产的、显性和上位效应大的基因, 才能产生显著的杂种优势。“选优”就是通过选择使亲 本种群原有的优良、高产基因的频率尽可能增大。“提 纯”就是通过选择和近交,使得亲本种群在主要性状上 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尽可能增加,个体间差异尽可能减 小。提纯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选优,因为亲本种群愈纯, 杂交双方基因频率之差才能愈大。不以纯繁为基础的单 纯杂交的做法是错误的,纯繁和杂交是整个杂交优势利 用过程中两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互为基础、互相不 可替代的过程。
(三)胴体性状
4.眼肌面积 指胸腰椎结合处的背最长肌的横断面积。 可用多种方法求出,但最准确的还是用求 积仪求得。 估算公式:
眼肌面积(cm2)=眼肌宽度(cm)×眼肌厚度(cm)×0.7
(三)胴体性状
5.肉的颜色 呈红色或粉红色,一般要求鲜红。年龄大 深,年龄小浅,放血不全呈暗红色,患应激综 合征时易出现PSE肉。
5.固定-轮回杂交
为了克服轮回 杂交的缺点,西方 一些国家,如美国、 德国采取固定-轮 回杂交的方式进行 商品猪生产,即采 用轮回杂交方式生 产后备母猪,然后 将这些杂种母猪与 终端父本公猪交配 生产商品肉猪。这 种方式的操作与轮 回杂交相似,只不 过是轮回杂交中交 配是用来生产终端 杂交用的杂种母猪。
2.亲缘选配
根据配对双方亲缘关系的远近和程度的高 低进行的选配。凡有较近亲缘关系的公母猪交 配就叫近亲交配,简称近交;反之叫非亲缘交 配。 近交有害,一般都应避免,但有时为了达 到某种目的,往往需要这种选配方式。
2.亲缘选配
近交的使用 (1)可以纯化猪群的遗传结构,提高其 同质性,使猪群的遗传性状趋于稳定。 (2)近交使有害基因纯化而提高暴露的机 会,淘汰带有有害基因的个体,可降低猪群内 有害基因频率。
W0:育肥开始时的质量,kg或个; T:育肥开始到结束所用的天数。
属于中等遗传力,表型选择和家系选择或家系内选择 都有明显的遗传进展。 影响因素:品种、类型、杂交、性别、营养状况、 日粮配合水平、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控制等
(二)生长或育肥性状
2.饲料利用率 指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饲料利用率=饲料消耗量÷增加的质量 属于中等遗传力,表型选择和家系选择或家系内选 择都有明显的遗传。 影响因素:品种、类型、杂交方式、性别、饲养管 理水平、日粮营养水平、环境控制等
宰前活重:宰前停食24h的空腹体重称为宰前活 重。停食但不停水。
属于中等遗传力。不同品种类型对屠宰率 的影响很大。同一品种不同体重下屠宰,其屠 宰率不同。要求在90kg体重时屠宰,用以比较 不同猪的屠宰率。
(三)胴体性状
2.瘦肉率 指将半片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骼、 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织,分别称重,然后 计算肌肉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数
4.轮回杂交
三品种轮回杂交模式
A♂× B♀ ↓ AB♀×C♂ ↓ C(AB)♀ ×B ♂ ↓ ∶ 杂种后代的全部公猪和大部分母猪供商品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