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皮还是削掉吧答案【篇一:湖北省黄冈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8分,每小题1分)1、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2、白头吊古风霜里,______________。
(陈与义《登岳阳楼》)4、赵翼在《论诗》中表现诗歌要创新,热切期盼创新诗人出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农家酷热难耐,辛苦劳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对逆境,我们不能气馁。
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杜牧以兵家的眼光批评项羽,在《题乌江亭》中感慨,“______________,卷土重来未可知”。
8、《增广贤文》有言“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说明新生事物是挡不住的。
这句话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语言基础和运用(共23分)9、请将下面的句子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分)疾风知劲草,岁寒识风霜。
12c.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特别提醒人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d.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昨天,学校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老师们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b.武黄城际铁路以至少200多公里的时速来往于武汉、黄冈两个城市之间,给旅客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c.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d.这家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15、下列各项的判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管理”“推测”“增加”“喜欢”这几个词都是动词。
b.“身体健康”“感觉良好”“东方红”与“说清楚”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c.“我们的祖国给科学家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祖国开辟前途”。
d.“他从不愿向外人吐露自己贫困的真实的一面,可见他的心理负担是何等沉重!”这个句子是因果复句。
16、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关羽是《三国演义》中作者着力塑造的英雄人物,他威猛刚毅,义重如山。
曾经义释曹操,千里走单骑,放水淹七军。
3d.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在散文、诗歌等方面均有成就,我们学习了他创作的《醉翁亭记》。
1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沙丁鱼是一种十分受人欢迎的海产,但是经过长途运输,往往剩不下几条活鱼,____,____。
____。
____,____。
沙丁鱼的活力增强了,就不容易闷死。
①就在沙丁鱼群中放上几条鲶鱼②鲶鱼好动,它在沙丁鱼中不停地游来游去③原来,沙丁鱼喜欢群集,生性不好动,所以容易缺氧而死④使沙丁鱼受到干扰,也不得不增加活动⑤渔民为了使沙丁鱼能够长时间保持鲜活a.①③②④⑤b.③①④⑤②c.⑤①③②④d.⑤④②③①18、口语交际。
(4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卫生部已经发布公告,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这是继三聚氰胺、瘦肉精、膨大剂等事件后的又一场食品安全危机。
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同学们看法不一。
有的同学认为,食品安全不是我们中学生所能左右的,只能听之任之。
你赞成这种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要求语言连贯、得体,60字左右。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学们在对学校附近商店进行暗访时,发现一些食品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此时,恰好林晓同学来买零食,如果你在场,你将怎样善意提醒她?(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浅层阅读理解(共2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同答19一20题。
(4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9、请概括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列对诗中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歌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比作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池上异常平静的状态。
b.第三句中“忽起”二字,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c.三、四两句用“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d.全诗描写与议论相结合,情景交融,让读者身临其境,令人赏心悦目。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21一22题。
(4分)果皮,还是削掉吧史军①5【篇二:静安区2013年中考语文一模卷试题及答案(电子版word)】九年级语文试卷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 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2.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3. 知否,知否?。
(《如梦令》)4. 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5.,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思,死千安乐》)6. 殚其地之出,。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菜7-8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大凉好个秋。
7. 辛弃疾,代词人。
请写出我们学过的另一首辛弃疾词作的词牌。
(2分)8. 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
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
c.“欲说还休”表现出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豁达与超脱。
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以下信息和陶渊明无关的一项是()(2分)a.东晋诗人b.五柳先生c.读《山海经》d.婉约派代表人物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注意加点词语含义。
(3分)复前行,欲穷其林。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忽逢桃花林”的“忽”表明渔人的发现实为意料之外。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了桃花源里美丽夺目的景致。
c.“仿佛若有光”和“初极狭”表现了桃花源入口的隐秘。
d.“黄发”两句从老、幼着笔,更能体现桃花源人的安闲。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苏子美饮酒子美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
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
闻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
”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正献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诚不为多也。
”(选自龚明之《中吴纪闻》)【注释】①妇翁:妻父。
②率:标准。
③大白:大酒杯。
④下物,指下酒物。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13.苏子美为什么会令“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请摘录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14.苏子美读书时所说的“惜乎!击之不中”和“君臣相遇,其难如此”这两句话分别表现了他的心情,从中能看出这是一个读书的人。
(3分)15. 对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项是()(3分)a.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子美酒量的信心。
b.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子美之举的理解。
c.这句话表达了正狱公《汉书》魅力的肯定。
d.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上中情趣的赞同。
二、现代文阅读(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22分))果皮,还是削掉吧(有删改)史军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带皮吃才够营养”成了吃水果的指导原则。
每每在家人威逼下,我扪不得不嚼着混有青涩果皮的苹果,让味蕾备受折磨。
可是,被牺牲的口感能不能换成足够的营养呢?②除了像金橘这样以皮为卖点的水果,恐怕大多数果皮都不会让我们的舌头舒服。
对于果实而言,这层细胞一来要防止水分流失,二来要防御动物、微生物的侵袭。
所以,这里的细胞要紧紧相靠,同时还要在外部“抹”上延缓水分丧失的果蜡——“味同嚼蜡”的感觉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不仅如此,作为防御系统,自然少不了储备一些化学武器,来对抗那些在不适当时间偷嘴的家伙。
虽然,这些酸涩的化学武器会在果实成熟时被大量“移除”,但是其含量多少还是比内里的果肉要高。
③查阅诸多文献之后,也无从得知吃果皮这一提法从何而来。
实际上,像苹果、梨这样的果子上的“果皮”和“果肉”,在植物解剖学上,同属于果皮结构。
这样看来,所谓的果皮有营养,更像是一个算命先生口中出来的圆滑真理。
?当然,如果说果皮中的营养含量高一点也不过分,毕竟这部分细胞要排列得更紧密,水分也更少。
但是不要忘了,即使“含量”高出果肉数倍,考虑到二者的重量比,果皮在营养总量中的贡献也微乎其微。
有一点值得果皮炫耀的,那就是它们含的花青素等色素通常是果肉所缺乏的。
要想让这些新兴的保健物质起作用,恐怕要大量地吞吃果皮才行。
?要注意一点,即使在正常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苹果皮上的农药残留量也要比果肉中高20%。
虽然,携带正常农药残留的水果不会引起中毒反应,可是谁能保证有些被逼着生产漂亮水果的果农不会用更多的农药往水果身上招呼呢?此外,一项研究发现,铂、镉、铜、锡、铊等重金属元素,在果皮当中的浓度都明显高于果肉。
比如说,果肉中的铅含量是0.53mg/kg时,果皮是0.76mg/kg,约高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