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研论文写作讲稿

教科研论文写作讲稿

第一章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意义开展教育改革,离不开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研究、探索出的经验我们怎样才能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的一种动力呢?示范是一种办法,但范围有限;口头介绍是一种办法,但口说转瞬即逝。

最好的办法是把探索的结果写成教育科研论文,发表在报刊上。

发表后,能使教改成果:传播的范围要宽得多,传播得时间要久得多影响也要大得多。

例如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法”,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如果不发表,其影响就有可能仅局限在一个学校或一个地方。

当前,我国的教育科研有两种不好的倾向。

一种是专门搞理论研究的,他们很少接触教育、教学实践,而是关起门来看外国的教育著作,关起门来写教育科研文章。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很难谈得上有实际指导意义,一般老师看不懂,也不愿意看。

另一种人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主要是教师,他们则走向了另一面:埋头苦干,而不去总结经验,不去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许多有价值的科研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

许多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并不是从“写”开始的,而是从“做”开始的,用“写”来指导“做”,用“做”来充实“写”“做”的过程,既是探索的过程,又是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

这样,就可以提高“做”的积极性和探索性,从而达到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另有一种情况:“做”的时候并无明确的写作目的,“做”完成后觉得有一些体会,想写成论文,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作一次全面的回顾总结。

这样回顾与总结,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有的老师,教了几十年书,对自己的教学很少做过反思与总结,结果是年复一年原地踏步,教学少有长进。

若坚持实践与思考相结合,经常总结,就不但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很快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离不开撰写教育科研论文(一)它可以促进教师提高理论素养撰写教育科研论文,需要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应是比较前卫的理论,若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基础,仅列摆事实、教例、文章的“含金量”不高,那是很难成为教育科研论文的。

所以,写论文,可以成为一种动力,即“逼”着自己去读书,去啃那些自己原来并没有真正领悟的教育理论。

每写一篇论文,就学习了一次教育理论,论文写得多了,理论素养就自然渐渐提高了。

英国18世纪著名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什,早于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

可惜卡文迪什的文字功夫太差,他未能用书面文字及时地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阐明自己地学术观点。

他在一生近50年地科学生涯中,连专论也没写过一篇,留下的只是一堆杂乱的手稿,因而他的研究成果影响不大,本人的知名度也不搞。

倘若他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又能及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发表,那么物理学上著名的“欧姆定律”恐怕就要更名为“卡文迪什定律”了。

(二)它可以促进教师广泛地吸取信息。

写论文,可以“逼”教师去广泛收集信息,看看在某个问题上别人已经探索了一些什么,哪些探索比自己高明,哪些探索还不如自己。

信息多了,教师就会站的比较高了。

(三)可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要是教学实践,但光有实践肯定不行。

离开了研究、分析、反思、总结,教学水平的提高就可能出现“高原”现象。

(四)可以促进教师成为名师乃至成为教育家。

会教书又会写文章的教师很快就可以出名;而会教书不会写文章的老师出名就很难了,这是信息社会的特点。

第二章教育科研论文的特点教育科研论文属于议论的范畴。

议论文,是用议论、说理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章体裁,一般具有理论性强、概括性强等特点。

教育科研论文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教育、教学及其规律的一种议论性质的文章。

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1.源于实践一、实践性: 2. 受实践检验3.在实践中发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理论性因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其基本特征便是“论”,有论点、论据,并且运用恰当的议论方法,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具有指导性。

三、科学性与逻辑性科研的任务不是记叙事实,不是抒发感情,而是要揭示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成为教育教学的指南。

立论上:不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要求论据上:要求真实可靠,占最多的资料形式上:注重逻辑性,使文章富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四、针对性主要是针对现实情况,从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从中筛选人们十分关心而又未能解决的课题。

五、创造性第三章教育科研论文的分类与基本模式大致有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心得体会。

一、实验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是把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课题进行总结的文章。

△实验报告终结后,可以写;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可以写。

(没有进行实验,研究,是写不出好的实验报告来的)实验报告的写作,一般须写清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实验的缘由。

为什么做这个实验,面对的是什么实际情况,受到了什么启示,依据(课题的提出)怎样的理论。

△实验的措施和过程。

(课题的开展)实验如何操作的,分几个方面实施,分几个阶段开展。

遇到了什么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解决的。

——且报告的主体部分,要写得详细,让读者能仿效操作。

这才具备推广的条件和价值。

△实验的成效。

坚持实事求是,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

(课题的研究成效)△问题的讨论。

还有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可有可无)对于如何实事求是地总结实验的成绩上,要有说服力,注意:①如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比较,必须有可比性,实验班本来基础较好,就不可能把通过实验后仍然高于非实验班,都归因于实验的1结果。

②实验对象在实验初与实验结束后成绩的对比,提高幅度也不能单以考分来评定,因为考题难度也不会完全一致。

二、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对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表达研究成果的议论性文章。

基本形式: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1.序论:又称“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由来或背景。

2.本论:侧重详细论述作者的研究成果,应有层次展开论述。

3.结论:是本论部分的结语。

又的学术论文含在开头或本论中。

三、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把调查情况、研究问题取得的材料提炼出规律性认识后所写成的文章。

它与实验报告的区别在于,实验报告重在写自己实验及结果,调查报告重在写教育、教学客观存在的现状。

△模式:调查报告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要具有以下内容:前言:交代调查的目的,调查的问题、对象和方法。

主体:归纳调查的状况,并加以说明和论述。

结论:结论性认识。

四、经验总结经验总结是把教学经验系统化,并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教学经验进行分析而成的一种教育科研论文。

这是教师写得最多得一种教育科研论文。

△经验总结与学术论文的比较:共同点:都属于论说文的范畴,都要说道理。

不同点:①学术论文(篇幅长):侧重于理论论述,要全面、深刻、系统,可摆事实,也可不摆事实。

②经验总结(篇幅短):以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为名,实践特征强,注重摆事实,而且大多结合个人的实践来摆事实。

△写好经验文章的四句话:1.一个好论题,口子宜开小。

2.一组好例子。

(作论据用)3.事实加分析。

五、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也就是教育杂文,其素材既可以来源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也可以是读书读报,或看了别人的教学而产生的心得体会。

篇幅一般千字左右,行文也比较活泼。

关键是要有一个好事例:新颖、有内涵、发人深省。

第四章教科研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写作前的准备指下笔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愈充分、愈扎实,写作起来就愈顺利,文章质量也会提高;反之,写起来就会遇到很多麻烦,觉得材料不够用,论证不充分,等等,又要搁下笔来临时再去补充,阻阻滞滞,停停打打,无法一气呵成,不仅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写出的文章也没有那么流畅。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材料都准备齐全,就等于走完了写作全过程的一大半。

准备工作包括四个方面:思想理论准备、开展教育研究、进行实际调查、搜集积累资料。

一、作好理论准备学术论文,本身就是一种理论的阐述。

经验总结,同样离不开理论基础。

首先,没有理论基础,你的经验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也难以特别清楚。

例如,过去在语文教学上流行一个“讲深讲透”的口号。

在这个口号下,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刨根问底,抓着一个小处都要去发掘微言大义,好像这样做了就使学生收获很多,认识最深。

其实,这又是忘记了《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深度的标准。

违背这个标准而笼统地、简单地提出“讲深讲透”都是会产生严重负面效应地。

举个例子,初中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上本科读中文时,还会遇到《背影》;如果读研究生,专攻现代文学,还得读《背影》;你如果成了专家,专门研究朱自清你还要研究《背影》。

那么在初中就要“讲深讲透”,这个“深”与“透”是要达到本科标准还是研究生标准呢?可见这个提法是不正确的。

你若缺乏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就会很赞成这个提法,认为这是负责任的,是最能显示教师水平的,是让学生有收获的,这就是凭主观所产生的“想当然”的错误。

△没有真正的理论水平,又最容易机械地、错误地套用理论。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三年级)短语“大摇大摆”时,机械套用“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例子。

其实,三年级学生对“大摇大摆”并不陌生。

最后,理论上的准备,以长期的、渐进的,不能靠突击。

当然,在集中研究某一问题时,针对性地学一些理论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开展教育科研这里的教育科研,并不狭义地指课题实验,它指包括课题实验研究在内的一切教育教学的研究,当然也就包括我们日常工作中所经常进行的教研活动了。

三、进行调查研究(略)四、搜集积累资料(略)第五章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对教师的要求“文如其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写作活动就是写作者自我展示的过程。

作者的职业道德、理论素养、文化底蕴、实践经验、写作技能,都能在其所写的文章里得到反映。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对教师的要求有:一、较完备的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教师,较完备的专业知识应该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所有教师都应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学法规、教育思想等方面的知识,以其中的教育思想为例,就涉及到教学观、师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这些往往与一名职业教师的认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二是教师个体所从事的相关学科的知识。

例如,物理教师应掌握物理学方面的知识,英语教师应掌握英语方面的知识。

二、丰富的教学实践丰富的教学实践,对于写经验文章而言,它是基本材料;对于写理论文章而言,它是论据。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就没有论文。

三、深厚的底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长久而广博的学识储备,必定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论文创作而言,必将有如神助。

词典中对“文化”一词的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文化底蕴,说到底时一个学识储备问题。

所谓学识,即学问知识。

这里的学问知识当然包括有2教育、教学方面的学问、知识,但主要指的是除此之外的学问、知识,如人文知识、艺术修养、严谨的逻辑思维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