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消化系统肿瘤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精品PPT课件
消化系统肿瘤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精品PPT课件
各种靶向治疗药物在中国的上市时间
希罗达
格列卫
Xeloda
Glivec
美罗华
赫赛汀
MabThera
Herceptin
特罗凯
易瑞沙 爱必妥 Tarceva Iressa Erbitux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Avastin 恩度 Endostatin
胃肠间质瘤
1
2
3
4
5
特
占胃肠道 肿瘤10%
特异的表 达c-kit
超过30% 是恶性的
对常规化 疗和放疗
消化系统常用分子靶向药物
一、Bevacizumab( 贝伐单抗) Avastin:阿瓦斯丁
Avastin是针对VEGF人工合成的一种重组人源化IgG1 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于VEGF后能阻碍后者与内 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VEGF不能发挥促进血管内皮 细胞增殖以及肿瘤内血管新生的作用,从而阻断血液、 氧气和其他生长必需的营养供应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概念
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环节(如细胞信号传 导通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及受 体、抗肿瘤血管形成、自杀基因等),从分子 水平来逆转这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 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的 生物治疗模式。
靶向治疗和传统细胞毒药物对比:
靶向治疗
细胞毒药物
1 靶向性:高度特异性 高度选择性 高度亲和作用
明显的转移
(再次形成新生血管)
新生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
Adapted from Poon RT, et al. J Clin Oncol 2001;19:1207–25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理是在癌细胞膜外与 生长因子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信号传递过 程,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两种过程均触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最终导致癌细胞增殖,诱导血管形成及转移。
对疾式的变化
肿瘤部位(实体)
肿瘤组织
分子生物学
肿瘤的基因类型
• 从分子水平对疾病的重新认识
• 不断提高的诊断技术和不断积累的临床实践
• 将来的肿瘤治疗模式:以分子生物学诊断为基础的综 合性靶向治疗
优点是选择性“杀灭”,对正常体细胞几 乎没有伤害,从而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 长和扩散,并大幅度降低毒副作用。
6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1.抗EGFR单抗: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Erbitux爱必妥)
2.抗HER-2单抗: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Herceptin赫赛汀)
新新生生血血管管生生成成参参与与肿肿瘤瘤形形成成生生长长转转移移的的全全程程
恶变前期
(((肿(肿肿肿瘤瘤瘤瘤无无无无血血血血管管管管))))
恶性肿瘤
肿瘤生长
血管侵袭
微转移处于 休眠状态
((血(血血管管管新新新生生生开开开始始始始))) (肿((肿(肿瘤肿瘤瘤瘤形形形形成成成成血血血血管管管管))) ) ((肿肿瘤瘤细细胞胞进进入入血血管管内内)) ((远远道道种种植植))
2 非细胞毒性,副反应轻 3 疗效/毒性比高 4 个体化程度高 5 对肿瘤细胞起调
节和稳定作用
靶向性差
细胞毒性,副反应重 疗效/毒性比低
个体化治疗较难实施 有杀伤和抑制作用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分类
按作用机制分类: 1.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 2.新生血管抑制剂; 3.环氧合酶抑制剂; 4.叶酸抑制剂。
第一
个用 于
HCC 治疗 的靶 向药 物
三、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STI571) :商品名:格列卫,生产商:瑞士诺华
作用机制: 一种能抑制酪氨酸激酶第571号信 号传导的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bcr-abl、cKit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 酪氨酸激酶,属小分子化合物。
临床应用:2004年2月26日,美国FDA批准贝伐单抗 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使其成为世界上第1个批准 上市的VEGFR抑制剂。主要用于一线治疗晚期结直 肠癌。 200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将贝 伐单抗提高大肠癌生存率作为当年的十一个重要成 果之一。
二、索拉非尼(Sorafenib,多吉 美)
作用机制: 靶向作用于Raf和RTKs的多激酶 抑制剂。阻断野生型和突变型 B-Raf的活性。 阻断VEGFR和PDGFR-β的活性。
适应症: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原发肝细 胞癌。
200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报
告对肝功能较好的肝细胞肝癌患者单药有效率
达到40%以上
肿瘤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3.抗CD20单抗: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
4.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单抗: 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
肿瘤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
1. 肿瘤细胞分泌促进细胞增生的特异性分子---生长因子(GF)
2.肿瘤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生长因子选择结合 的特异性蛋白----生长因子受体(GFR)的异常过 度表达而获得自主性及失调性增生的能力。
临床应用: 2002年2月,美国FDA批准伊马替 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该药是靶向治 疗最早也是最成功的范例 。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7
可编辑
17
胃肠间质瘤(GIST)
指主要发生于消化管道含有梭形细胞、非普通 型上皮样细胞或含有两种细胞的间叶细胞瘤。
特点:CD117阳性 CD34阳性
中心外科教授
大部分实体瘤可长期处于无血管的休眠 (
dormant )状态, 肿瘤细胞依靠被动扩散获得
营养, 最大直径小于2mm。 4
Folkman,J. Tumor angiogenesi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 N.Engl. J.Med. 1971. 285:1182-1186.
按药物特点可分为二类: 小分子化合物(smart drugs) 单克隆抗体(Mab)
肿瘤血管生成理论
Judah Folkman 教授
1971年,提出“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 管生成”这一观点,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 域。
肿瘤的生长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无
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和有血管的快速增殖阶
波士顿儿童医院医疗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