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摘要:课堂效率的高低对于出色地完成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老师们也在不断探讨影响高效课堂的因素,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
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和比较,就会有进步,就会不断接近高效课堂,达成高效课堂。
关键词:地理教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方法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3315(2011)7-072-001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高效,费尽了心机。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传授新知—巩固练习一测评达标,整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着“知识”进行。
教师在课常上坚定不移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达到“当堂消化”的效果。
这种程式化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是很有效的。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多地表现为被动接受知识,成为储存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效果”是残缺不全没有潜力的。
那么如何去做才能高效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才能不断接近高效课堂,达成高效课堂。
第一,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和高效课堂的组织者,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渊博的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
在教学中能够旁征
博引,触类旁通,将抽象的理论用鲜活的事例来说明,将学生的视野延伸到不同的领域,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样教师就成为学生敬佩的老师,而不是学生敬畏的教师。
在课堂上,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主动合作,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其次,教师还应具备广博的爱心,细腻的情感。
尊重和引导学生的观点和言辞,这对学生眼前的高效学习和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再次,教师还应具备自觉反思,善于反思的能力。
对教学及时反思,发现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差距,积累成功经验,改进不足之处。
既使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补充。
第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才是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现代教学观。
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
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银河渡口——天津。
)通过猜谜底,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活跃同学们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也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
同样教学中若能巧问善诱,激情奋志,也能提高探究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自主学习有极大的调动作用。
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善于
问,更要会问。
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高。
例如,在学习“广东省”时,选用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思考:歌曲中春天的含义是指什么?为什么?歌曲中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学生们的反应是热烈的,他们各抒己见。
接下来安排学生观察课本“中国改革开放地域变化图”,让学生思考改革开放随时间的变化。
每个同学都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
目前教学条件的改善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声音、形状、图画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高深的知识简单化,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例如:图片在教学中具有直观、形象、逼真的特点。
有时候对于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理论,也许需要费尽口舌去讲解。
但是一经图片展示,便无须赘言,就一目了然,省时且有效;再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教学手段的重大革新。
在教学实践中,将课本上一些内容制做成多媒体课件,并且注重色彩、图片、音乐的应用,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选择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
高效地理课堂的模式,绝不应千篇一律。
首先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内容,不同教师教的方式也会有差异;相同内容,同一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教学模式也存在差
别。
每个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至于具体教学内容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最适合,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
第五,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
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不理想。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放下架子,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
如在课堂上,可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这个问题你仔细想一想一定会解答的,再试一试好吗?”当学生能够解答后,就鼓励学生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告诉大家好吗?”“听听大家的意见和你的想法一样吗?”等等。
在教学中,要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或互相亲切交流,或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学生不会有受制于教师的感觉,师生之间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教师或给学生当学习顾问,或与学生交换意见,或帮助发现问题,或鼓励学生,而不是操纵课堂、不作武断的评价、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而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