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操作》PPT课件
选择合适的面罩
加大氧流量?……
.
28
专门问题─低氧血症
增加氧流量/氧浓度
B
I
增加EPAP/CPAP
R
M
.
29
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完美统一
B 准确地判断应用时机——Eagle’s eyes
I
R M
技术的“温柔”的操作——Lady’s
hands
果断的向有创通气过渡——Lion’s heart
.
4
选择合适的呼吸机
B
根据吸入氧浓度要求
I
R
M
模式要求
压力支持水平
.
5
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B I R M
鼻/面罩选择是否合用是无创通气 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
6
呼气装置及漏气孔
B I R M
漏气孔(打开 ?关上?)
平台型呼气阀
.
7
常用的呼气装置
B I R M
.
8
患者交流——致关重要
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必要性
13
B I R M
.
14
B I R M
.
15
通气效果的初步评价
呼吸困难症状减轻
B
I
可见较明显的胸廓起伏、呼吸音清晰
R
M
辅助呼吸肌动用消失/减少
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
SpO2改善
.
16
床旁监测
鼻/面罩与面颊接触部位是否漏气
B
I
鼻/面罩与面颊接触部位是否有压迫性不适
R
人—机是否协调性
.
22
“过量漏气”的危害
自动触发
B
I
切换延迟导致反比通
R
气
M
Rise time延迟导致 压力支持不足
.
23
自动触发对通气的影响
压力未能有效转换为
B
流速
I
出现流速时压力不能
R
很好维持
M
呼吸频率增快 诱发PEEPi
.
24
理想的漏气量控制
B 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
I
呼吸机配套呼气装置的漏气量为10-
.
30
BiPAP≠BIPAP
关于T
.
26
与无创通气操作有关的几 个问题(4)
给氧
B
I
温湿化
R
重复呼吸:100-200ml
M
镇静剂的使用
CO2潴留所致意识障碍
.
27
专门问题─高碳酸血症
增加IPAP
增加或减少EPAP
B I
Base Flow
R
PEEPi
M
增加非故意漏气
合理使用漏气孔
无创机械通气的操作
B
I
R
M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孙兵
2007年6月15日
.
1
行无创通气的操作前准备
人员配备和培训
B
无创通气的操作人员:医护人
I
员、呼吸治疗师等
R
无创呼吸机的维护人员
M
呼吸机的维护保养
——保证其处于备用状态
滤网、管路的清洗,更换
.
2
选择合适的病人
适合行无创通气的患者
R
M
行无创通气后2小时内症状无缓解,指标无改善
出现呕吐、严重上消化道出血
气道分泌物增多,排痰困难
出现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等循环系统异常表现
.
19
与无创通气操作有关的几 个问题(1)
患者不能耐受
B
鼻/面罩所致的不适感
I
呼吸机设置不合理
R
面罩漏气
M
排痰不畅
误吸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意识状态、基础肺功 能等过差
M
患者呼吸切换与呼吸机压力转换是否一致
支持水平是否达到病人要求
通气效果:血气分析等
——及时与患者交流、作出调整
.
17
负反应观察
B
气道分泌物
I
R
面部、眼压迫损伤
M
血流动力学变化
消化道改变:腹胀、呕吐等
其他
.
18
无创通气的终止
病情好转撤机
B
较有创通气更为灵活
I
转为有创人工气道的保
R
不宜行无创通气的患者
M
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应用的增加, 其应用范围得到拓宽
.
3
无创通气对机械通气治疗概念的影响
机械通气治疗地点的变化
B
I
从ICU拓展至普通病房、家庭
R
机械通气介入时机的变化
M
正压通气更早地介入
呼吸负荷增高、呼吸肌疲劳
轻中度低氧血症
调整?
or
放弃?
.
20
与无创通气操作有关的几 个问题(2)
B
I R
漏气问题
M
.
21
呼吸机的设计和临床观察
与有创不同,无创呼吸机必然涉及漏气
B
无创呼吸机单管路的结构特点
I
鼻/面罩难以完全密闭
R
——无创呼吸机设计了漏气补偿
M
过量漏气会产生不利影响
临床实践经验
——无创呼吸机的漏气补偿能力有限
I
1、将面罩正确置于患者面部
R
M
2、开动呼吸机、连接
3、正确地用固定带固定鼻/面罩
一次性连接
——治疗初期不应急于用固定带固定鼻/面罩
.
11
B I R M
.
12
通气参数调节
B
由低到高,逐步调节
I
R
M
初始设置EPAP 4cmH2O、IPAP8—
12cmH2O,经过5-20分钟逐步增
加至合适的水平
.
R
30L/min左右
M
在此基础上,面罩等部位的额外漏气量应控
制在20-30L/min以内
.
25
与无创通气操作有关的几个 问题(3)—通气模式
BiPAP是通气模式的名称
B
I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R
BiPAP®是一个注册商标
M
BiPAP=PSV+PEEP(CPAP)
B
行无创通气后可能出现不适
I
R
针对上述不适,操作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M
强调:尽可能长时间行无创通气
教会患者和家属如何迅速摘下面罩
取得患者认同和增加其安全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
9
无创通气成功实施的原则
B
充分交流
I
R
循序渐进
M
床旁监测
及时反馈
.
10
治疗开始时的连接
体位:半卧位
B
适应性连接三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