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青少年吸毒

关于青少年吸毒


这些故事、、 令我们寒心,令我们心碎……
【毒品,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是一个吃人不吐骨 头的白色恶魔 】
绝不要有第一次 “千万不要尝试毒品,只要有第一次,就 会恶魔缠身,难以摆脱。”在某戒毒所,阿虹 面对探望她的同学流下了忏悔的泪水。你可知 道,阿虹,这位美丽而憔悴的少女,曾是某省 体操大赛冠军即将保送进重点大学深造的幸运 儿,只因一念之差在朋友的引诱之下,她吸了 后来使她的人生之路走向毁灭的第一口。渐渐 地阿虹对学习对体操对其他事情失去了兴趣, 转而拿吸食毒品当作了最爱。阿虹吸毒上瘾了, 父母为她家财也消耗已尽,最后不得不强制将 她送进了戒毒所……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涕 泪横流,万蚁噬心,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感 觉,也第一次对毒品产生了刻骨铭心的恐惧。 请记住阿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的教训: 奉劝大家一句,如果你不想像我一样,或是比 我更惨的话,吸毒,千万千万别去尝试第一次, 因为那不是你的意志所能左右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使,可我们不能自残羽 翼,堕落了自己,放弃了宽广的蓝天,成为一 个滴血的针尖上悔恨终生的天使 ……
她曾像一只受伤的小鸟
对象:小琴 23岁,19岁开始吸毒,现已成功戒毒 小琴是周炜接触的第一个青少年吸毒者,那时她刚结束强制戒毒回家。听 人说小琴的妈妈很凶,从不让外人进门。于是上门那一天,周炜特意带上了同 是女性、经验丰富的柴老师。那天凑巧,小琴妈妈不在,小琴一个人在家。看 到小琴的第一眼让周炜颇为惊讶,非常文静秀气的女孩子,身上有一种病态的 美,由于长得瘦小,显得特别年轻。周炜说,在现实生活中,像她这样的女孩 子正是风华正茂、众星拱月的季节。如果读书,现在应该大学毕业了。而她却 这样呆在家里浪费青春,实在令人痛心。 那时是冬天,屋里开着空调,周炜和柴老师热得流汗,坐上床上的小琴居 然裹着被子直发抖。当时周炜感觉她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可怜,无助。问她 现在想干什么,小琴竟脱口而出:想打针。此言一出可把周炜和柴老师吓了一 跳,两个人待在她家不敢走了。两个人一直坐到小琴妈妈回家。坦诚交流下来, 感觉小琴妈妈其实并不凶。不希望别人上门,是因为怕别人知道家里的隐私, 而她又是特别好面子的人。说到伤心委屈处,小琴妈妈失声痛哭。 考虑到小琴很有可能重新吸毒,柴老师和周炜要求小琴妈妈把她带到自己 工作单位,“贴身监护”。有一次周炜打电话过去,小琴坦承前几天曾“蘸过 酱油”(偶然吸毒),周炜心里万分紧张,嘴上还是苦口婆心地劝诫。又一次 打电话过去,小琴妈妈说小琴已经很久“没弄”了。听到这话,周炜一下子宽 心了许多。 3月上旬周炜从宝山路社工点转到彭浦新村社工点,但对小琴仍然十分牵挂。 令他放心的是,富有爱心和经验的柴老师在继续帮助这只“受伤的小鸟”。 前不久柴老师告诉周炜,小琴已经基本戒毒成功,人也胖了,像个阳光女 孩了!周炜听了一直高兴到现在。周炜说,成功戒毒是非常不容易的,小琴不 负众望,我们都为她高兴!
有我在 ---- 一位禁毒社工的 工作笔记
【迷失了方向的孩子们,不要逃避眼前的现实 了,不要沉沦于无知的迷惘之中了,有我在这 儿、、我做你们的指路标……】
我想救他却无能为力
对象:小俊 22岁,15岁开始吸毒,现在每天注射两次 昨天上午9时,周炜用马甲袋拎了个韩氏戒毒仪,迈开双腿往小俊家走去。 周炜很自信地说,他白天肯定在,吸毒的人白天一般没有精力活动的。满头大汗 赶到家门口,小俊奶奶说他跑了。原来刚才奶奶接电话时,小俊以为有人来抓他, 爬起来就逃。 小俊还在吸毒,并患有严重的肝炎。左右为难的是,戒毒所希望他治好了肝 炎再来戒,医院希望他先戒掉毒瘾再治疗,而小俊本人哪儿也不想去。他要自己 戒,他不相信自己随便就能死了。但周炜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前不久咨询权威医 生时,医生明确说,如果小俊出现并发症,“马上就要走人的”。 小俊15岁就开始吸毒了。周炜说,刚知道他15岁开始吸毒时,真吓了一跳, 太小了! 刚接触的时候,小俊对社工很抵触。在一次深谈后,小俊终于掏心窝了:除 了家人和你,别人都像躲瘟疫一样避开我。大哥,你给我一个月,我保证戒掉, 我才几岁啊!过不多久打电话给小俊妈,她张口就说,全是鬼话,越吸越厉害! 尽管从去年11月开始才做了半年多社工,但毒魔的可怕,周炜早已领教。 一会儿,小俊妈妈回来了。说起儿子,她几乎是哀求的口气:你们快点想想 办法吧,我真的要被他逼死了!天天要160元钱买毒品,不给就骂,这种日子怎 么过?! 周炜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小俊。为了设法给他治病戒毒,他几乎跑遍了上海 的戒毒机构,也跑了几家医院。但哪家都说不能收。 周炜说:“我想能不能给他特设一个病房呢?毕竟他的情况太特殊了。这样 下去,他只有死路一条。”
我希望她永远阳光下去
对象:小菊 23岁,16岁开始吸毒,刚解教回家,处于巩固期 快到中午的时候,随周炜去小菊家探望。小菊几天前刚刚从劳教所解教回 来。周炜说,劳教不失为强制戒毒的一种途径,但一旦恢复了自由身,如果吸 毒者缺乏自制力,很容易再一次滑入深渊,所以规定社工必须在3天之内与解 教对象接上头。周炜说,她第一天回来时没去成,不过我第二天就去了。这是 和毒贩、她过去的坏朋友抢时间,我希望她永远阳光下去。 就像周炜形容的那样,小菊看上去确实挺阳光,她身上不再有以往的戾气, 显得懂事、向上。她说她想找一份工作,苦一点不要紧,朝九晚五。她再也不 想回到过去地狱般的日子了!很难想象,她曾带邻居小女孩一起吸毒,最后被 双方父母关在屋子里,她们竟从楼上吊篮子下去买毒吸! 下午2时,周炜顶着烈日陪小菊去街道办低保。几天来观察到周炜确是一 片诚心,小菊向周炜讲了许多心里话。最让周炜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的是,小菊 说:她16岁时学男友吸了第一口毒,那时我什么也不懂,这不公平!
初一1班 李雪禅 1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珍 爱 生 命 拒 绝 毒 品 珍 爱 生 命 拒 绝 毒 品 珍 爱 生 命 拒 绝 毒 品
青少年模仿恶习步入“毒”途
吸毒,使无数人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吸毒, 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吸毒,使多少无 知的孩子死于非命,命丧黄泉……。吸毒造成的 危害,人们早已有目共睹,人人皆知。毒品已对 人类健康、人的生命,甚至国家的稳定构成重大 威胁。
借 毒 消 愁 愁 更 愁
阿珍是市区人,谁也想不到,今年17岁的她“毒龄” 竟已有两年多了。据阿珍称,是她那个畸形的家将 她逼上了这条路,据阿珍介绍,其父母在她13个月 大时便离异了,她被判随生母,后母亲再嫁时后父 嫌她累赘,便把她送给了市区一对结婚多年未曾生 育的夫妇(也就是她现在的父母)。阿珍承认,起 初养父母对她很好,吃的、穿的无不关爱有加。但 当她7岁时,养母生下了弟弟后,她又成了“累赘”, 成了家中的“保姆”,每天做饭、打扫卫生、看管 弟弟等什么杂务都“承包”了。为此,阿珍不止一 次在夜里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因缺乏家的温暖和 关爱,阿珍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己慢慢对学习 也失去了兴趣。小学毕业后,她即跟着在歌舞厅认 识的朋友们离开了家。有一天她见几个朋友躲在一 个隐蔽角落里抽烟,仔细一看,发现他们的抽法很 奇特,于是她凑了上去,学着他们的样子狠命抽吸 了一口,她称,那一刻她感觉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 的“解脱”。上瘾后,因无经济来源,她便再也离 不开那些娱乐场里的“朋友们”了,因为只有和他 们在一起,她才能获得毒品来应付她日益强烈的毒 瘾。
参与禁毒斗争 构建和谐社会
不要让其再三相 “折”
生命因为有限, 所以珍贵, 因为有限, 所以请不懈努力
谢谢
周炜也替他们感到不公平。小俊和小菊, 一个15岁、一个16岁开始吸毒,就像一朵鲜 花,在刚刚绽放的时候就被毒魔无情摧折。 要是家长、学校、社会能让他们早早认识到 毒品的极大危害性,在他们走向不良少年第 一步时及早把他们拉回来,又如何会走到惨 痛的今天。 周炜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不外乎好 奇,恶友怂恿、激将,遭遇挫折等等。一开 始可能是“玩玩”摇头丸,以后几乎必然地 走向静脉注射,不能自拔。另一方面,独生 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过于脆弱也是一个危险因 素。小菊曾是一个优秀生,就因为换了学校 没人把她当优秀生了,心理落差之下竟自暴 自弃。周炜想通过本报告诉青少年朋友:千 万不要交坏朋友,千万不要吸第一口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