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的思考

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的思考

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的思考(2009-03-04 08:11:51)转载▼标签:教育摘要本文着重从社会学角度对青少年吸毒现象进行了的研究,内容涉及了毒品问题的历史渊源、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特点及其危害、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策略。

笔者认为,影响青少年吸毒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及社区等,并从这几个层次来探讨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毒品问题青少年吸毒同龄群体一、毒品问题的历史回顾毒品问题在我国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清明道光年间,我国民族英雄林则徐即在虎门销烟,创我国禁毒斗争销烟之首。

大陆解放前夕,吸毒者约有 2000万人,占当时总人口的4.4%,尤以西南地区的烟民最多,共600多万人,占全国地区总人口的8%。

新中国建立以后,政府果断采取有力措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仅仅3年时间里就基本上在大陆禁绝了毒品,使我国以“无毒国”而享誉世界。

这种状况大体维持到 70年代末,但是因为80年代国门的开放,全球毒品犯罪日益严重。

由于我国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治理毒品问题的立法与司法滞后等原因,国际贩毒分子又把目光投向我国,吸毒这种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

到今天,吸毒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困扰着世界各国,这并非危言耸听。

据联合国禁毒属(International Necrotic Control Board)《1997年世界毒品报告》统计资料,目前,每年全世界的吸毒人口达2.4亿,吸毒成瘾者总数约有5000万,全球毒品年交易额达8000亿至10000亿美元。

其中,青少年是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袭,据有关调查的情况得知,绝大多数的吸毒者初次吸毒年龄为20岁至25岁。

被称为世界最大“吸毒器”的美国,目前的吸毒人数达2300万,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1/10。

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透露:美国吸毒者最突出的是青少年,25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每3人就有1人吸毒。

素以绅士之国美誉的英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仅有300多名隐君子,而80年代中期的统计表明,每12个英国人中就有一个使用过毒品;1995年英国前内政部国务大臣迈克尔福塞思称,毒品的阴影正威胁着英国的每一个校园,每6名14-15岁的孩子中就有一名承认吸过毒。

近年来,由于受国际日益严重的毒潮和周边毒情的影响,流入浙江的毒品数量逐年上升,特别是沿海一带吸毒不但在某些“亚文化”群体中流行,而且渗透至“主流社会”和“所有社会阶层”,而“新生的吸毒者主要是15岁至1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引自1997年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报告)。

青少年吸毒,毁掉的不仅是他们自己的身体和未来,从长远来看更是危及国家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二、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特点及危害根据有关资料,青少年吸毒的情况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吸毒人群逐年增加,复吸率居高不下。

近几年,吸毒人员有从城市逐渐向县城、乡镇渗透的趋势。

因复吸率极高,彻底戒毒成功的人数没有增加,屡戒屡吸的人员增多,需戒毒的人员也相应只增不减,面临的戒毒任务也越来越大,戒毒工作也越来越艰巨。

第二、毒品吞噬巨额社会财富,吸毒引发的治安问题和社会问题较为突出。

吸毒人员需要大量的资金以购毒品,多数吸毒青少年有的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或是无业人员,或是在校学生,没有收入来源,为了获取毒资,不惜采取非正当的手段,如敲诈勒索、偷盗抢劫、贪污卖淫、诈骗贩毒等违法犯罪,给社会带来种种不安定因素,危及社会治安。

据有关部门统计,六盘水地区相当数量的刑事案件是由吸毒人员所为或因涉毒原因引发。

毒品问题已成了影响该地区社会治安稳定的因素之一。

第三、吸毒人员中低学历、低年龄仍占多数。

据统计,近年来,六盘水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四成左右,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最多,部分为文盲。

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吸毒人员趋于女性化。

尽管青少年吸毒呈现多种特点,但危害是一样的。

吸毒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据专家介绍,毒品对人类的作用首先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系统的功能。

其次是影响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

吸毒者或其配偶生下畸形儿、怪胎屡见不鲜。

吸毒可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类疾病。

这些人往往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默然。

严重的则丧失劳动能力,以致日渐衰竭而死亡。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吸毒者后期往往靠吸食毒品不能满足要求,转而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他们共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注射器和针头,致使艾滋病传播。

据介绍,共用针具经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只要其中一人感染有艾滋病毒,注射器就会被传染,艾滋病毒就会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开来。

由于吸毒直接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生命,使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因吸毒而记忆力衰退、营养不足、抵抗力降低,极易染上各种疾病,使健康活拨、生命力极强的青少年的心理变态、人格解体,毒瘾发作时,极易导致自伤、自残、自杀。

据医学推算,吸毒成瘾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3年至5年,体质差的随时突然猝死,过量者会导致休克死亡。

第二、严重污染社会环境,破坏家庭幸福,诱发各种违法犯罪。

吸毒对社会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不少青少年因吸毒而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心态畸形、放荡形骸。

据有关调查,每个吸毒者一天需花100至1000元购买毒品,除极少数富家子弟外,绝大多数吸毒青少年为了支付巨额毒款,花自己、拿家庭、骗亲朋,拖垮了自己、家庭和朋友之后,为牟取吸毒开支,开始“以赌养吸”、“以卖淫养吸”,败坏社会风气,导致社会丑恶现象加速发展,更有相当部分铤而走险,实施盗窃、抢劫、敲诈勒索、贪污诈骗、贩毒、杀人等犯罪,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吸毒而诱发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

三、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分析由于吸毒对青少年的身心、社会网络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吸毒原因进行了探讨,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一现象发生的呢?以下笔者对青少年吸毒的原因进行分析。

青少年吸毒是一种社会现象,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但这个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这一现象并不是一种脱离社会背景、孤立、偶发的案例,而是置于当时社会背景条件下,社会诸多相关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青少年吸毒是一种既损害个体身体、摧残个体灵魂、危及个体生命又损害群体及社会利益、损害群体意志、危及群体及社会价值规范的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严重的社会病态。

一般来讲,吸毒的动机反映着吸毒者追求畸形需要的心理满足,吸毒行为的开始和持续就是以满足这种需要为动力的。

所以,吸毒的原因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来认识。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部分青少年吸毒是基于无知和好奇的心理,他们没有或严重缺乏关于毒品方面的知识而使自己的判断失误或发生盲目涉毒行为,他们产生这种心理主要是受毒品本身的神秘性、吸毒情况的隐蔽性和对吸毒的体验等三因素的刺激。

也有部分青少年吸毒是出于精神空虚、追求刺激、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由于其意志相对比较薄弱,很容易接受到别的人或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认知,产生一种从众心理,出现模仿行为,产生一种从众心理,就这样进入了吸毒大军之列。

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作为一个社会人就不可能脱离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青少年的行为有很大一部分可归结为变迁的社会。

有学者认为,社会因素来自家庭因素、教育落后、不稳定的劳动和生活状况、贫富差距过大、政府官员腐败、传播媒体误导等六个方面。

也有学者认为,青少年的吸毒可以归结为社会转型因本来的人口压力引发人数蔓延引起社会总资源的缺乏,譬如教育、就业、住房等资源与巨大的人口之间的反差使得原来应该可以去学校上学、就业的青少年因竞争而失去了这样的机会而被迫流落社会,社会应对这样的现象负责。

而笔者认为,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应从家庭、学校、同龄群体、社区等四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不良的家庭环境是造成青少年吸毒的首要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人生起步的第一堂课,父母是孩子接触最为密切的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中心的张玉林调查研究认为:从众多青少年毒品犯罪人员分析来看,共同的一点是不完整的家庭和工人、农民家庭的子女占了绝大多数,这是青少年毒品犯罪的主要原因,他们得不到应有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对吸毒青少年的家庭情况调查中发现:1. 家庭缺乏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健全的生活方式。

在青少年毒品犯罪人员中,父母感情不好,缺少家庭温暖的占45%。

这也是青少年毒品犯罪的重要因素,健全、完整的家庭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对子女的人生观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子女,人格的形成容易出现障碍和偏差,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父母的言行对青少年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感情不好的家庭常打打闹闹,使子女养成了粗暴好斗等不良性格的同时,人生观的形成也受到严重影响,有的青少年在进行毒品犯罪中直言不讳的说:“他们崇拜自己,人都是自私的,世上没有好人,每一个人都一样,包括父母”,还有的说:“金钱比什么都重要,我就是为了钱为了生活得舒适些,我才去吸毒、贩毒”。

2. 离婚家庭,导致家庭结构破裂,也是导致青少年毒品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

父母离婚后,这些家庭子女一般都由爷爷、奶奶代管,一些则由外公、外婆收养,也有少数的跟着父母进入重新组建的家庭中生活,但重新组建的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合也使子女感受不到原有家庭的温暖,子女便投身到社会中去,去寻找知音。

3. 家庭的不轨行为。

家庭成员中某些恶习或不轨行为给子女提供了直接模仿的榜样。

青少年吸毒是因为他们视自己的父母为心中敬慕和模仿的对象,他们认为父母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

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他们自然也认为吸毒是正确的。

家长应该身体力行给子女塑造一个健康而正确的形象,帮助青少年平安的度过青春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确立远大的理想。

这样父母才是成功和负责的。

第二、学校管理不善和学校教育不够重视。

学校是未成年人直接接受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专门场所。

而沿袭多年的应试教育使中、小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轻德、教育方式陈旧、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导致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力,减弱了学校教育育人的双重作用。

同时,在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师素质的提高都关系到学校教书育人的效果,一旦这些方面把握得不好,也影响学校教师育人的力度,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青少年吸毒与犯罪中,多数都是因各种原因辍学或失学的少年,从主观上讲他们自己也努力,但从客观上讲,学校教育的不适应,某些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也起了一定的负作用。

另外,很多青少年染上毒品是由于学习成绩不良,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在群体中遭到排斥等因素引起的,现在的青少年多为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社交圈主要来自学校,于是在学校的环境中同学之间也易形成一个亚文化的群体,而因为青春期的团体模仿心理比较强,所以在团体形成后就比较会引发其他的犯罪行为而这样对社会和青少年本身的危害是无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