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是《 茶馆 》。
71、1983 年,(
)在美国演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的《推销员
之死》,轰动了美国。
72、曹禺的剧作《 雷雨 》乃应人之作,虽基于史实,但有拔高之嫌。
73、田汉历史剧创作的高峰之作是 《关汉卿》 。
74、善于使用“话剧加唱”手法的作家是 田汉 。
75、 戏曲改革 是贯穿整个当代戏曲史的一根红线。
76、1953-1957 年, 独幕剧 剧出现了一个创作数量可观的时期,代表
作有孙芋的《妇女代表》、崔德志的《刘莲英》等。
77、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家是 秦牧 。
78、《社稷坛抒情》提到的一位“戴着高冠,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是
屈原。
79、在十七年“散文三大家”中善于营造诗的意境的是 杨朔 。
57、《致青年公民》是诗人 郭小川 的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
58、在十七年的诗歌创作中,以创作“战歌”见长,被誉为“战士诗人”
的是 郭小川 。
59、郭小川的《一个和八个》的文学体裁是 诗歌 。
60、郭小川努力表现自己对人生社会独特观察、思考和发现,体现了知
识分子独立思考理性品质的诗作是 《望星空》
61、诗人 闻捷 被称为“大跃进运动的战鼓”。
62 闻捷 以写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劳动与爱情见长,被誉为“爱情诗
人”。

63、《苹果树下》出自组诗 《天山牧歌》。
64、郭小川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曾以 马铁丁 为笔名写了大量的“思
想杂谈”。
65、《 复仇的火焰 》反映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格调高昂,语言
洗炼,富于地方特色,是闻捷叙事诗的代表作。
节存在于其中。 26、孙犁的《 山地回忆 》写抗战时期在阜平的一段生活经历,表现了 军民情谊,是对人间真情和逝去岁月的美好回忆。 27、赵树理 1955 年完成的《 三里湾 》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 运动的长篇小说。 28、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宏大的规模、壮阔的气势反映 了宽广的社会历史生活,再现了明末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人物性格鲜 明,具有深远的悲剧内蕴。 29、罗广斌、杨益言的《 红岩 》被誉为“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是十 七年中发行量最大、社会反响最强烈的作品之一。 30、1958 年的 文艺大跃进 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委组织、发动的一 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 31、1957 年 5 月,钱谷融发表《 论文学是人学 》,反对把人当作反映 整体观念的一种手段,主张以写人为中心。。 32、《论文学是人学》作者 钱谷融 。 33、“亭面糊”是《 山乡巨变 》中的人物。 34、1954 年 10 月 6 日,毛泽东写信给中央政治局,批评《文艺报》和 《人民日报》,支持两位青年批评家蓝翎、 李希凡 对俞平伯的批判。 35、 西戎 善于写中间人物,《赖大嫂》是其代表性的作品。 36、第一部以鸿篇巨制的形式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小说是杜鹏 程的《 保卫延安 》。 37、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是 农村题材 和 革命历史题材 。 38、在《三家巷》中, 周 家是世代打铁的手工业劳动者, 何 家是靠 大荒年办赈济暴发的官僚地主, 陈 家是由小商人发展起来的买办资本 家。 39、《红日》的作者是 吴强 。 40、朱老忠根植于燕赵风骨传统,跨越新旧两个历史时代的农民英雄人 物是以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红旗谱》 。 41、柳青所写的《创业史》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 说。曾被看作“十七年”文学的重要收获,并被称为“纪念碑”式的作 品,是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 梁三、梁生宝。 42、蛤蟆滩“三大能人”:郭振山、郭世富、姚士杰。 43、在《红旗谱》中,三告冯兰池,最终以倾家荡产而告终的是朱老明。 朱老忠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有勇有谋。 44、《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描写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 林道静与余永泽初次相识是在北戴河的海边。 45、林道静早期单纯,倔强,耽于幻想。 46、卢嘉川把林道静引上革命之路。 47、白莉萍虚荣、放纵、自私、堕落、贪图享乐。 48、王蒙五十年代的“干预生活”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青 年人” 是林震。其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作风简单粗暴的官僚主义者 是王清泉。装腔作势、才智浅薄的官僚主义者是韩常新。刘世吾“就那 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49、路翎所著《洼地上的“战役”》(王应洪)。
50、茹志娟所著《春暖时节》。
51、小说《百合花》中质朴清纯的百合花的象征作品主人公纯净美好的
心灵。
52、《百合花》在刻画人物性格时采用了细节描写手法。
53、邓友梅所著《在悬崖上》
54、宗璞的《红豆》是“双百”方针提出后出现的打破爱情描写禁区的
作品。
55、《西盟的早晨》是诗人 公刘 的代表作。
56、臧克家 1933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烙印 》,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当代文学 期末复习资料
吉林师范大学
一、填空题 1、“中国当代文学”只是中国 20 世纪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 般特指 1949 年以后的中国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十七年、文革、新时期。 3、首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于 1949 年 7 月 2 日。 4、 周恩来 作了《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 5、以 1949 年 7 月 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召开为标志, 中国文学以此为开端以及向下延伸迄今所产生的文学,称之为中国当代 文学。 6、 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于 1953 年 9 月 23 日至 10 月 7 日在北京举行。 7、茅盾、周扬、邵荃麟是新中国最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8、建国后第一次重大的文艺论争是 1951 年对电影 《武训传》 的讨论。 9、对《红楼梦》研究中 主观唯心论 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第二次大 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10、关于 胡风 文艺思想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三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 艺思想斗争。 11、胡风强调作家的 “主观战斗精神” ,提倡创作中体验的现实主义。 12、“三十万言书”是 1954 年 3 月至 7 月, 胡风 在其支持 者的协助下写成的。 13、1957 年开展的对文艺界广大艺术家造成严重伤害的政治运动被称 之为 文艺界的整风反右运动 。 14、当代文学中第一篇被批判的小说是 萧也牧 的《 我们夫妇之间 》。 15、《陶渊明写挽歌》是 陈翔鹤 的作品。 16、1956 年《人民文学》第 4 期发表刘宾雁的特写《 本报内部消息 》, 对当时的官僚主义、保守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状况作了深入揭示,产生强 烈的反响。 17、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 》反映了 50 年代初期到中期党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接受社会主 义改造过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18、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取材于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作者是 曲波 。 19、引发持续十年文革的直接导火线是对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 》的 批判。 20、在文革中用“艾珊”的笔名发表小说的是 赵振开 。 21、作家黎汝青写于“文革”间的小说作品是 《万山红遍》 。 22、“文革”地下小说创作中, 影响最大的手抄本长篇小说是 张扬 的 《 第二次握手 》 。 23、 黄翔 是“文革”中最早觉醒的青年之一,他以诗歌《野兽》对那 个时代发出了最强烈的诅咒。 24、“两结合”创作方法指的是, 革命的现实主义 和革命的浪漫主义 相结合。 25、谢铁骊、丛深《 千万不要忘记 》,将“阶级斗争”引入家庭生活, “与中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口号下,“红青年被丈母娘腐蚀”故事情
66、“双百方针”提出后,一些作家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从
1956 年春天开始出现 “第四种剧本” 。
67、王利发是话剧《 茶馆 》中的主要人物。
68、话剧《茶馆》中塑造了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形象,他是 秦仲义 。
69、《茶馆》主要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人像展览式” 。
70、老舍话剧中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经典”和现实主义话剧的高峰的
113、苏童:《1934 年的逃亡》(成名作,家族史小说。)《我的帝王生涯》 (燮王端白)《十九间房》 (春麦、金豹 )《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 114、孙甘露《访问梦境》、《我是少年酒坛子》 115、余华:《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活着》《在细雨中呼喊》 116、北村:《施洗的河》 117、刘索拉 1985 年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被有些批评家称为“真 正的现代派小说”。 118、刘震云《一地鸡毛》 119、池莉《烦恼人生》(印家厚) 120、方方《风景》小八子“汉口河南棚子一个十三平米的板壁屋子” 121、叶兆言《艳歌》 122、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伏羲伏羲》《黑的雪》 123、 刘心武 的《立体交叉桥》揭示了文革造成人民心灵的变异,个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压抑,呼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宽容。 124、张思远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蝴蝶》 。 125、 陆文夫 以创作“小巷文学”而闻名,从 50 年代创作《小巷深处》 开始,他将自己的创作与苏州小巷联系在一起。 126、刘心武作品中呈现花瓣式结构的是《 钟鼓楼 》。 127、1954 年高晓声发表的以新婚姻法为背景的小说《 解约 》引起了 文坛注意。 128、刘心武的短篇小说《 班主任 》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129、王蒙的长篇小说《 活动变人形 》通过主人公倪吾诚与他的妻子 姜静宜、妻姐及岳母的矛盾,展示了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 130、“救救孩子”是小说《 狂人日记 》发出的呼吁。 131、在新时期文学中,率先使用“意识流”写作技巧的作家是 莫言 。 132、陆文夫的《美食家》塑造了一个嗜吃如命的吃客朱自治的形象。 133、追求苏州的地域文化意味和民俗价值的小说作家是 陆文夫 。 134、谢惠敏、宋宝琦是《 班主任 》中的人物。 135、在《活动变人形》中,作者塑造的最令人惊悚的女性形象是 倪藻 。 136、《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等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改革者形象 被称为改革者/开拓者家族。 137、1978 年张洁发表处女作《森林里来的孩子》引起文坛注目,获当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38、《沉重的翅膀》是张洁创作的“改革小说”。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139、张洁是获两次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 140、谌容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人到中年》主人公陆文婷。 141、邓友梅是与陆文夫并列为“以小说写城市”的民俗作家,主要成 表现在对老北京民俗的描写上。 142、汪曾祺 1947 年创作的短篇小说《 老鲁 》,在小说题材和创作风 格等多方面都受到沈从文小说的极大影响,并显露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 格。 143、汪曾祺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骑兵列传》 144、具有散文化写作倾向的作家是 沈从文 。 145、冯骥才“文化小说”创作是作家艺术风格成熟的标志。看似对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