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配伍、禁忌、用法

中药配伍、禁忌、用法


(二)妊娠禁忌 1.禁用药 一般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属于禁用的药物。如巴 豆、芫花、甘遂等。 2.慎用药 一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辛热滑利的药物属于慎用的 药物。如枳实、桃仁、芒硝等。 禁用药一般都不能使用,慎用药应根据孕妇病情, 斟酌使用。若无必要,都应尽量避免。如非用不可,则 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炮制和配伍,尽量减轻 药物对妊娠的危害,做到用药有效而安全。

注意
相须、相使可提高药物疗效,是常用配伍。 相畏、相杀可减弱药物毒性,使用毒性药物时应
考虑使用。 相惡会削弱药物疗效,力戒使用,但特殊情况下 亦可使用。 相反会产生强烈毒性,应避免使用。
二、禁忌
用药禁忌主要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配伍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
(一)配伍禁忌 目前共认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 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 芦反人参、苦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 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 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 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
一、配伍 二、禁忌 三、剂量 四、煎服法
一、配伍
配伍,即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选择两种以
上药物配合应用的一种用药方法,是中医临床用 药的主要形式,也是组成方剂的基础。 前人将配伍关系总结为药物“七情”。“七情” 的提出首见于《本经》,其序例云:“药……有 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 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 之”。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 轻或消除。如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所以说半夏 畏生姜。 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和副 作用。如生姜杀半夏。 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 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 降低甚至丧失。如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故 人参恶莱菔子。 。 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如 甘草与甘遂相反。
1.单行:用单味药治疗疾病,也称单方。适宜于
病情比较单纯,或病证较轻者。如独参汤。 2.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起 协同作用。如石膏和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 泻火的功效。 3.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 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 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伍,茯苓 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5.特殊煎法: 先煎: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 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川乌、附子等 药因其毒烈之性经久煎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 后下:芳香类药、不耐热药,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 煎沸几分钟即可。 包煎:花粉、细小种子类药入煎时宜用纱布包裹。 另煎: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 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烊化:胶类药,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冲服: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物,宜用煎好的 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
(二)影响用药剂量的因素 1.病人年龄、体质、病证轻重缓急 老人、小儿、体虚者用量宜小。一般五岁以下幼儿用药量为成人 量的1/4,六至十岁小儿用药量为成人量的1/2。 病轻者用量宜小,以免耗损正气;病重者剂量可大,以免药力不 足;病势缓的慢性病,用量不必大;病势急者需要大剂量急救。 2.药物性能和质地 质地轻松的药物,用量可小些;质地重实的药物,用量可大些。 鲜品药材用量比干品药材一般可大1~2倍。 3.配伍、剂型 单味药应用,剂量宜大;入复方应用,用量可小些。方剂中,主 药用量宜大些,辅佐药用量宜小些。 汤剂药物用量一般比丸、散剂大。 4.季节 夏季发汗药、热性药宜少用,降火药宜重用;冬季发汗药、热性 药宜重用,降火药宜少用。
(三)服药食忌 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简称食忌,俗称忌口。 一般而言,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辛辣、油腻、腥膻、 有刺激性的食物。 根据病情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 辣、油腻、煎炸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胸痺患者应 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头晕 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 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坚硬、 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 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古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 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甘草、黄连、桔 梗、乌梅、苍耳子忌猪肉,商陆忌犬肉,蜂蜜忌葱等。 这些记载仅供参考。
三、剂量
一般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称为剂量。 在方剂中的药与药间的比较分量,为相对剂
量。
(一)计量单位 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铢、两、钱、 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 合等)多种计量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 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 =160钱。 现在中药材的计量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制“克”。 近似换算如下 一两=30g;一钱=3g;一分=0.3g;一厘=0.03g
四、煎服法
(一)煎煮方法 (二)内服方法
(一)煎煮方法 1.器具: 最好用砂锅、砂罐,其次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2.用水: 煎药用水须洁净澄清,无异味,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3.煎前浸泡: 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 果实为主的药浸泡1小时。 4.火候及时间: 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 解表药及芳香性药物,一般武火迅速煮沸,文火维持10~15 分钟即可。 矿物类、介壳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目前医药界
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两者并非绝对禁忌。 相反药配伍同用,古代经方中就有,现代临床上 也有。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 的功效,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但是,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 期阶段,目前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 步深入研究。为了用药安全,凡属十八反、十九 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 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