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
凉城三中王永祥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后续课程,既能使学生了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是后面透镜及应用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光学现象的分析,可以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全章的重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做好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并用光的折射解释一些日常的光学现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③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演示和探究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并口头表述自已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

②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③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使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③结合“池底变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如:入射光线、法线等已有初步了解,具备了学习光的折射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以及多媒体辅助。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时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使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符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1)、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使学生尝试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兴趣。

所以,本节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教给学生“三会”:会从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提出猜想;会根据猜想和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规律。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海市蜃楼”(录像)请同学观看,接着请学生动手做一做:在空的碗里放一枚硬币.移动碗,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向碗中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让学生从观察现象。

,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是什么现象?从而引入课题。

这样开讲,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并让学生参与实验,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自主探究
(1)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提供以下器材:玻璃砖、水、铅笔、激光笔,三棱镜
(2)让学生自己弄弄上面的器材看有什么发现,把发现的现象告诉老师并记录在黑板上
(3)让学生讨论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得出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

这个实验完全由学生自己随意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课题: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目的:通过光的折射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器材:光的折射器、适量清水、激光器
实验过程:
提出问题:光射入水中怎么偏折?
假设猜想:光射入水中会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
设计实验:
步骤:
(1)、往折射器的容器中倒入水(容器的一半)。

(2)、用激光器的光线分别在水中和空气中照射观察现象。

(3)、用激光器的光线分别从空气中斜射和垂直射入水中观察现象。

(4)、用激光器的光线分别从水中斜射和垂直射入空气中观察现象。

记录表格
根据观察的现象画出折射规律图
1、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2、从水斜射入空气中。

3、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归纳总结规律
让学生自己动手,老师引导演示实验,记录现象,师生共同探讨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体现了老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

3、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现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变弯?“海市蜃楼”的成因?(学生讨论,请代表回答,然后教师利用电脑动画模拟)
〖现象二〗问:我们看见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哪个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请代表回答,然后教师电脑动画模拟)
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玩耍而溺水死亡。

请同学们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分析小孩因河水过深而溺水的原因。

〖拓展〗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浅了?
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解决了课前的疑问“筷子为什么变弯了”,前后呼应。

并能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结合“池底变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知识性习题(学生画光路图)
2、开发性习题(井底之蛙反映了人的目观光短浅,视野很狭小。

怎样让井底的青蛙视野变宽阔?)(答案:往井中加水。

)井底之蛙让学生打破了光的直线传播的思维定势,学会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

(四)课堂小结
1.鱼和鱼夫的故事历险的故事(5幅图片表达故事情节)
2.请学生思考
(1)鱼为什么看渔夫变高了?
(2)渔夫为什么叉不中水中的鱼?
(3)假设渔夫垂直叉鱼能否叉中?
用故事来进行小结符合初二学生的心里特征,让他们轻松巩固知识,记忆深刻。

六、板书设计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②光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③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不发生改变。

④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3、应用
该板书设计突出重难点,脉络清晰,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课堂评价
•谐发本节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于:
•两个体现
•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体现了以实验为主体的物理教学特点.
•两个突出
•突出了生活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突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
•两个注重
•注重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培养
•注重了学生的行为-认知-能力的和
•附教学流程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