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热力环流和风
• 图6
•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 ( 上升 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 所示:
•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 ,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 • (1)海陆风
• 图1
• 【提示】 受热地区空气会膨胀上升,近 地面空气密度变小,气压降低;上空空气 密度变大,气压升高(如图2)。 •
• 图2
• 2.如图3,一地区冷却,空气会作何运动 ?近地面与上空空气的密度如何变化?气 压如何变化?
图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提示】 冷却地区空气会收缩下沉,近 地面空气密度变大,气压升高;上空空气 密度变小,气压降低(如图4)。
• (2)山谷风
• (3)城市热岛环流
(1)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 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将 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以减小对市 区的污染。
1.热力环流(重 难点)。 2.大气水平运 动(重点)。
热力环流
1.概念: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冷热不均 引起的大气运动, 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
2.过程
(1)A 地受热, 空气上升, 形成 低压 ; D 处空气密度增大, 形成 高压 ; (2)B、C 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 高压 ;F、 E 处空气 密度减小,形成 低压 ;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 高压 流向 低压 。
•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_原理。 • (2)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 A 向 ________( 填 左 或 右 ) 偏 , 纸 片 B 向 ________(填左或右)偏。 • (3) 试根据纸片 A 、 B 的偏动情况,解析这 一现象。 • (4)在图中用箭头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
第 2 课时 热力环流和风
• ●课标要求 •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 ●课标解读 • 1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大气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 2 .利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 热岛效应、海陆风等现象。 • 3 .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掌握高空 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及特点。
• ●新课导入建议 • 诸葛亮于农历 6 月的一天,在葫芦峪设下 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的军队。这 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是施用火攻的 绝好良机,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的大队人 马引入谷中……然而,正当火旺人困,司 马懿全军即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 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豪情壮 志,使他发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可强也”的千古悲叹!这场雨是天意? 还是人为?导入新课——热力环流和风。
• 图4
• 3.如图5,相邻两地区,一地受热、一地 冷却,则两地区的近地面气压有何差异, 上空有何差异?两地区的近地面和上空的 气流如何运动?
• 图5
• 【提示】 近地面,冷却地区形成高压, 受热地区形成低压,空气由冷却地区向受 热地区运动;上空,地面受热地区形成高 压,地面冷却地区形成低压,空气由地面 受热地区上空流向地面冷却地区上空 ( 如 图6)。
• 【答案】 (1)热力环流 • (2)右 左 • (3)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发热,空气 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 气压;冰块处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低处 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这样,同 一水平面气压出现明显的差异,空气就由 高压处流向低压处,故纸片A向右偏动, 纸片B向左偏动(言之有理即可)。 • (4)大体如下图所示。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 2 米、 1 米和 1 米且 6 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 导线连到柜外 )和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 张下垂的纸片 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薄 纸片 B(如下图所示 )。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 根据纸片 A、 B 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
特征 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 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始终与风向 相反 .
③ ④
方向始终与风向 3.风向 ,使风速减小 (1)高空风向与等压线 平行 。
摩擦力
(2)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 斜交 。
• 2 .由近地面到高空,风向与等压线的夹 角如何变化? • 【提示】 越来越小。
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常见形式
• 【问题导思】 • 1. 如图 1 ,一地区受热,空气会作何运动 ?近地面与上空空气的密度如何变化?气 压如何变化?
• 1 .白天,沿海地区的风向是怎样的?为 什么? • 【提示】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白天,陆 地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升 温慢,相对陆地气温低,是高压区。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
2.主要作用力及特征
数 字 ①
作用力 水平气 压梯度 力 地转偏 向力
• 【思路点拨】 冰块相当于冷处,电炉相 当于热处。这样,实验演示的是地面冷热 不均形成的热力环流。 • 【解析】 第(1)题,结合实验过程,电炉 处形成低压,冰块处形成高压,实验验证 的是热力环流原理。第(2)题,结合高、低 压位置,低处风由冰块吹向电炉,故纸片 B向左偏,高处正好相反。第(3)题,纸片 A 、 B 的偏动体现的是空气的流动,存在 着高、低压中心。第(4)题,结合气压分布 状况进行绘图。
• ●教学地位分析 • 本课时知识介绍大气运动的常见形式 —— 热力环流和风,是高考的高频考点。结合 气候要素等值线分布图进行命题是高考的 命题趋势。命题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 。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认识等压面,理解热力环流 的形成原理,并能利用所学知 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城 市热岛效应。 2.理解导致大气水平运动的原 因,了解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 形成及特点。 3.掌握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及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