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处做起寻找新商机
——药店巧打情感牌
中国医药报
【日期】2007-02-05
当前的药店经营者着重创新,试图采取差异化营销战略创造品牌药店。
一些
药店的“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但药店经营者似乎陷入了某种误区,常常是为了
创新而创新,缺乏真正打动人心的有效手段。
笔者以为,只有让大众“感动”,
药店的创新才会有所成效。
“创造感动”才能赢得商机。
■感动他人从关爱员工开始近
年来,各地药店纷纷加强了内部管理,包括对员工进行培训、合理设计柜台
陈设等。
其中,药店经营者格外重视对员工的管理,建立了严格、细致的奖惩制
度,希望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但是,有了规章制度,实施起来也很严格,但却
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效果,原因就是这些规章制度过多关注完善程度,没有体现人
文关怀。
员工在感情上没有产生亲近感,也就从心理上地法真正接受之。
一些优秀企业之所以成功,多离不开“关爱文化”。
他们的规章制度中充满
了人性关爱,能让自己的员工最先“感动”,也把更多感动传达给客户。
以海尔
公司为例,海尔以员工的名字为其创新发明命名,这种做法超越了简单的薪金问
题,让员工充满了自豪感,能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
因此,药店经营者应从关爱自己的员工做起。
员工为药店创造价值时,药店
应给予鼓励,并以某种形式让其他员工知道并向其学习。
节假日,不妨走访那些
特殊的员工家庭,慰问家属,以此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爱。
如果药店经营者认为
全靠奖惩就能产生效益,不关心员工的感受,长此以往,药店就无法创新,无法
面对新的挑战。
关注员工,让员工感动才是管理之本。
■制造感动从细节做起
某药店店员免费送药到某顾客家中,送完药后准备出门时,他发现门口放着
一个垃圾袋,顺手就帮顾客提下了楼。
此举让顾客很感动,写信给店长说:
工不仅仅是送药,还送温暖和体贴。
店长也很受启发,随后在店里开展了“我们
给顾客送什么”的活动,请更多员工共同参与,提高服务意识。
顺手扔了一个垃圾袋,的确是小事一桩,而由于店员关注了一个细节,就为
整个药店赢得了好口碑。
因此,药店经营者不妨多在细节上下点工夫。
有的药店店面设计、装修豪华漂亮,却没有让人产生温暖之感;有家药店在
门上安了两个把手,一个给大人用,一个给小孩用,小处体现其用心;有的药店
在店内设置了饮水机,却没有饮水杯,饮水机成了摆设;有的药店为顾客设立了
健康档案,却束之高阁。
看似相同的做法,却会让顾客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之
所以如此,关键在于药店是否把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中。
■关注顾客而不是对手
药店经营者为了生存,想方设法打探竞争对手的消息,比如进货渠道、药品
价格、促销计划等等,这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只关注竞争对手,而忽视了顾客的
需求,无异于本末倒置。
药店要很好地生存下去,必须关注顾客需求,而不是竞
争对手。
一个顾客来到某家药店要求购买治疗牛皮癣的药,由于买此种药的顾客很少,
店里没有这种药物。
听到店员说没有,顾客转身就走。
正巧被店长看到,她对顾
客说“我们有,您稍等片刻”。
随后,她向总店请求支援,很快药就送到了。
顾
客非常感动,一笔不大的生意,赢得了顾客的信任,留住了一个忠诚顾客。
如果
只是简单“打发”了顾客,这个顾客恐怕就再也不来了。
过度关注对手,不如实践“顾客至上”的口号,惟此才能赢得更多美誉度。
■顾客的难题是创新主题
为了“创新”,一些药店“别出心裁”,促销时搞“噱头”,宣传时“作秀”,
打折时“哭穷”,如此这般,其实,药店经营者并没有切实从解决顾客的“难题”
入手,所以再“花样翻新”也不能引起公众共鸣。
解决顾客的“难题”其实也不难,或许是在下雨天借给顾客一把伞;或许是
店员扶着一位老顾客出门,并目送他走远;或许是帮顾客换零钱等。
而这些
难住顾客的小事正是药店创新的主题:多雨的地区,能不能多摆放几把“便民”
伞;公交站点的附近,能不能设立“换零”专柜……创新无大小,关键在于药店
是否能为顾客着想。
只要为顾客着想了,顾客就会“感动”,就会帮助药店传播
好名声。
(马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