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哲学史(下)第四讲 二程兄弟之程颢
中国哲学史(下)第四讲 二程兄弟之程颢
一、程颢:身世与学说 程颢: 荆公寖行其说,先生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 荆公寖行其说,先生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数 月之间,章数十上。尤极论者:辅臣不同心, 月之间,章数十上。尤极论者:辅臣不同心,小 臣与大计,公论不行,青苖取息,卖祠部牒, 臣与大计,公论不行,青苖取息,卖祠部牒,差 提举官多非其人及不经封驳, 提举官多非其人及不经封驳,京东转运司剥民希 宠不加黜责,兴利之臣日进、尚徳之风浸衰, 宠不加黜责,兴利之臣日进、尚徳之风浸衰,等 十余事。荆公与先生虽道不同,而尝谓先生忠信。 十余事。荆公与先生虽道不同,而尝谓先生忠信。 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荆公多为之动。 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荆公多为之动。而言 路好直者必欲力攻取胜,由是与言者为敌矣。 路好直者必欲力攻取胜,由是与言者为敌矣。先 生言既不行,恳求外补,神宗犹重其去。 生言既不行,恳求外补,神宗犹重其去。上章及 面请至十数,不许。遂阖门待罪。 面请至十数,不许。遂阖门待罪。神宗将黜诸言 命执政除先生监司差权发遣京西路提㸃刑 者,命执政除先生监司差权发遣京西路提 刑 累请得罢。( 狱。……累请得罢。(《行状》) 累请得罢。(《行状》
一、程颢:身世与学说 程颢: 二程家族,世代官宦。 二程家族,世代官宦。高祖程羽是太祖赵匡 胤的将领,太宗为晋王时的腹心幕僚, 胤的将领,太宗为晋王时的腹心幕僚,宋真 宗的老师。父珦以荫庇得官,历黄州黄陂、 宗的老师。父珦以荫庇得官,历黄州黄陂、 吉州庐陵二县尉,润州观察支使。 吉州庐陵二县尉,润州观察支使。后改大理 寺丞,知虔州兴国县,龚州,徐州沛县。 寺丞,知虔州兴国县,龚州,徐州沛县。后 又监在京西染院,知凤、 汉三州事。 又监在京西染院,知凤、磁、汉三州事。 熙宁中,议行新法” 及法出, “熙宁中,议行新法”,“及法出,为守令 者奉行惟恐后。成都一道, 者奉行惟恐后。成都一道,抗议指其有不便 独公(程珦)一人。 者,独公(程珦)一人。”(《先公太中家 》《二程集 二程集》 传》《二程集》) 程颢( ),明道先生。(文 程颢(1032-1085),明道先生。(文 - ),明道先生。( 彦博题“明道先生墓表”) 彦博题“明道先生墓表” 程颐( ),伊川先生 程颐(1033-1107),伊川先生。 - ),伊川先生。
一、程颢:身世与学说 程颢: ——程颢与张载、载戬 程颢与张载、 程颢与张载
熙寧初, 张载之胞弟 张戬]為監察御史裏行 张载之胞弟, 為監察御史裏行。 熙寧初,[张载之胞弟,张戬 為監察御史裏行。累 章論王安石亂法,乞罷條例司,及追還常平使者。 章論王安石亂法,乞罷條例司,及追還常平使者。 公亮。陳升之、趙抃依違不能救正。 劾曾公亮。陳升之、趙抃依違不能救正。韓絳左右 徇縱,與為死黨。李定以邪謟竊臺諌,且安石擅國, 徇縱,與為死黨。李定以邪謟竊臺諌,且安石擅國, 輔以絳之詭隨。臺臣又用定軰,繼續而來, 輔以絳之詭隨。臺臣又用定軰,繼續而來,芽蘖漸 吕恵卿刻薄辨給,假經術以文姦言, 盛。吕恵卿刻薄辨給,假經術以文姦言,豈宜勸講 君側。書數十上,又詣中書爭之。 君側。書數十上,又詣中書爭之。安石舉扇掩面而 戩曰:戩之狂直宜為公笑, 笑,戩曰:戩之狂直宜為公笑,然天下之笑公者不 少矣。趙抃從旁解 戩曰:公亦不得為無罪, 少矣。趙抃從旁解之,戩曰:公亦不得為無罪,抃 有愧色。遂稱病待罪,出知公安縣。徙監司竹監, 有愧色。遂稱病待罪,出知公安縣。徙監司竹監, 舉家不食筍。( 宋史》 。(《 至,舉家不食筍。(《宋史》) 是年(熙宁二年)闰十一月,张载被召入对, 是年(熙宁二年)闰十一月,张载被召入对,除崇 文院校书,因与王安石意见不合, 文院校书,因与王安石意见不合,神宗令往勘苗振 程颢上《乞留张载状》 狱。程颢上《乞留张载状》。
一、程颢:身世与学说——程颢与王安石 程颢:身世与学说 程颢与王安石
昔王荆公排明道曰: 伯淳之学善矣, 昔王荆公排明道曰:“伯淳之学善矣,其如入 壁何? 明道曰: 拙状如壁,不可入也。 壁何?”明道曰:“拙状如壁,不可入也。公 则如捕风矣。 一日荆公又戏明道曰: 则如捕风矣。”一日荆公又戏明道曰:“伯淳 纵高,不过级级至十三级而止耳。 纵高,不过级级至十三级而止耳。”明道谢之 公自十三级而出焉,上据相轮, 曰:“公自十三级而出焉,上据相轮,恐难久 以安也。 晁说之《答袁季皋先辈书》 以安也。”(晁说之《答袁季皋先辈书》, 景迂生集》 《景迂生集》) 元丰二年( 元丰二年(1079)吕大临记二先生语云:今 )吕大临记二先生语云: 异教之害,道家之说则更没可辟, 异教之害,道家之说则更没可辟,唯释氏之说 衍蔓迷溺至深。今日是释氏盛而道家萧索。 衍蔓迷溺至深。今日是释氏盛而道家萧索。方 其盛时,天下之士往往自从其学, 其盛时,天下之士往往自从其学,自难与之力 惟当自明吾理,吾理自立则彼不必与争。 争。惟当自明吾理,吾理自立则彼不必与争。 然在释氏却未消理会, 然在释氏却未消理会,大患者却是介甫之 如今日, 学。……如今日,却要先整顿介甫之学,坏了 如今日 却要先整顿介甫之学, 后生学者。( 二程遗书》 。(《 后生学者。(《二程遗书》)
续 上一讲 张载
牟宗三先生评张载——诚关河之雄杰,儒 诚关河之雄杰, 牟宗三先生评张载 诚关河之雄杰 家之法匠。( 心体与性体》 。(《 家之法匠。(《心体与性体》)
橫渠昔在京師,坐虎皮,説周易。聴從甚衆。一夕, 橫渠昔在京師,坐虎皮,説周易。聴從甚衆。一夕, 二程先生至,論易。次日,橫渠撤去虎皮, 二程先生至,論易。次日,橫渠撤去虎皮,曰:吾平 日為諸公説者,皆亂道。有二程近到,深明易道, 日為諸公説者,皆亂道。有二程近到,深明易道,吾 所弗及,汝輩可師之。( 。(注 所弗及,汝輩可師之。(注:逐日虎皮出是日更不出 虎皮也)橫渠乃歸陜西。( 二程外书》 。(《 宋史》 虎皮也)橫渠乃歸陜西。(《二程外书》,《宋史》: 撤坐輟講,與二程語道學之要,渙然自信。 撤坐輟講,與二程語道學之要,渙然自信。曰:吾道 自足,何事旁求?於是盡棄異學,淳如也。) 自足,何事旁求?於是盡棄異學,淳如也。)
一、程颢:身世与学说 程颢: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中进士第(与张载同 年 中进士第( )。熙宁二年 公元1059年)二月,王安石议行新法。 熙宁二年( 年)。熙宁二年(公元 年 二月,王安石议行新法。 四月,遣使往诸路察农田水利赋役,程颢为家田水利使。 四月,遣使往诸路察农田水利赋役,程颢为家田水利使。 八月, 授太子中允, 八月,因御史中丞吕公著荐 ,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 行。 時王荆公安石日益信用。先生每進見,必為神宗陳君道。 時王荆公安石日益信用。先生每進見,必為神宗陳君道。 以至誠仁愛為本,未嘗及功利。神宗始疑其迂, 以至誠仁愛為本,未嘗及功利。神宗始疑其迂,而礼貌不 尝极陈治道。神宗曰:此堯舜之事,朕何敢當? 衰。尝极陈治道。神宗曰:此堯舜之事,朕何敢當?先生 愀然曰:陛下此言,非天下之福也。( 明道先生行状》 。(《 愀然曰:陛下此言,非天下之福也。(《明道先生行状》) 程颢《论王霸札子》 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 程颢《论王霸札子》:“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 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事也。 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事也。”
一、程颢:身世与学说 程颢:
程颢: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 程颢: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 颜子仲尼乐处 所乐何事?( 二程遗书》 ?(《 所乐何事?(《二程遗书》) 程颢:某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 程颢:某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 吾与点也“之意。( 二程遗书》 。(《 吾与点也“之意。(《二程遗书》) 学说大略—— 学说大略 定性书》 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 《定性书》: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 外。 《识仁篇》: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 识仁篇》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 同体。 同体。 道器相即与性气相即
续上一讲 张载 程颐《二程外书》 程颐《二程外书》—— 吕与叔作《横渠行状》 吕与叔作《横渠行状》,有“见二程尽弃 其学”之话。尹子言之,先生曰: 其学”之话。尹子言之,先生曰:“表 叔平生议论,谓颐兄弟有同处则可, 叔平生议论,谓颐兄弟有同处则可,若 谓学于颐兄弟则无是事。 谓学于颐兄弟则无是事。顷年嘱与叔删 不谓尚存斯言,几于无忌惮。 去,不谓尚存斯言,几于无忌惮。” 朱熹注: 行状》今有两本。一本云: (朱熹注:按《行状》今有两本。一本云: 尽弃其学而学焉。 一本云: “尽弃其学而学焉。”一本云:“于是 尽弃异学,淳如也。 恐是后来所改。) 尽弃异学,淳如也。”恐是后来所改。)
一、程颢:身世与学说 程颢: 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 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 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 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 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 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 后得之。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后得之。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知尽性至命必本 于孝弟,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辨异端似是之非, 于孝弟,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辨异端似是之非, 开百代未明之惑,秦汉而下,未有臻斯理也。 开百代未明之惑,秦汉而下,未有臻斯理也。谓 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已任。其言曰: 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已任。其言曰: 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 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 害深而难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 害深而难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入人也 因其髙明。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 因其髙明。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 言为无不周徧,实则外于伦理;穷神极微而, 言为无不周徧,实则外于伦理;穷神极微而,不 可以入尧舜之道。 可以入尧舜之道。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入于 。(程颐 明道先生行状》 程颐《 此。(程颐《明道先生行状》)
一、程颢:身世与学说——程颢与王安石 程颢:身世与学说 程颢与王安石
先生尝语王介甫曰:公之谈道,正如说十三级塔 先生尝语王介甫曰:公之谈道, 上相轮,对望而谈曰:相轮者如此如此, 上相轮,对望而谈曰:相轮者如此如此,极是分 如某则戅直,不能如此。直入塔中, 明。如某则戅直,不能如此。直入塔中,上寻相 辛勤登攀,逦迤而上,直至十三级时, 轮,辛勤登攀,逦迤而上,直至十三级时,虽犹 未见相轮,能如公之言。然某却实在塔中, 未见相轮,能如公之言。然某却实在塔中,去相 轮渐近,要之,须可以至也。至相轮中坐时, 轮渐近,要之,须可以至也。至相轮中坐时,依 旧见公对塔谈说此相轮如此如此。介甫只是说道, 旧见公对塔谈说此相轮如此如此。介甫只是说道, 云我知有个道如此如此,只佗说道时, 云我知有个道如此如此,只佗说道时,已与道离 不知道只说道时,便不是道也。 佗。不知道只说道时,便不是道也。有道者亦 一作言)自分明,只作寻常本分事说了, (一作言)自分明,只作寻常本分事说了,孟子 尧舜性之” 舜由仁义行” 言“尧舜性之”、“舜由仁义行”,岂不是寻常 说话?至于易,只道个“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说话?至于易,只道个“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则和性字由字也不消道,自己分明, 则和性字由字也不消道,自己分明,阴阳刚柔仁 义只是此一个道理。( 二程遗书》 。(《 义只是此一个道理。(《二程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