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之班主任工作

教育学之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班集体与班主任
名词解释
班集体:是按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班主任: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

★班集体的特征(埃拉斯莫斯):一、明确的共同目标;
二、一定的组织结构
三、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四、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形成期(不稳定)——巩固期(稳定)——成熟期(平等和谐上进合作)
班集体的形式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的地位: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班主任领导方式:放任型,权威型,民主型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和方法:一、班主任工作内容(品德教育操行评定;教育学习;指导
课余活动;组织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指导班委会工作;做好家访;)
方法(组织培养良好班集体;做好个别工作;
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
总结和评价)
二、班主任了解学生内容(了解个人;了解群体关系;了解
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全面性,经
常性,发展性)
方法(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书面
材料分析法,调查法,测量法)
第二节班级管理
名词解释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内容:一、班级组织建设二、班级制度管理
三、班级教学管理四、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
二、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
三、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重要功能)
班级管理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
2.班级平行管理(马卡连柯“平行管理思想”)
3.班级目标管理(德鲁克,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
★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偏重于专断。

(缺乏自主性)
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班干部)
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制)
一、以满足学生发展为目的
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三、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