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1页11题内容及补充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 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4. 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让一般回到实践中去”的探索过程,并从这一过程中感悟到简单的辩证思想,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示标导学1、创情导课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 + ( ) = 25 + ( ) 38 + ( ) =b + ( )a + 73 + 27 = ( ) + (73 + 27) 160 + ( + a )=( + 40)+ ( )50 –20 –a = 50 –(20 + ) 60 –(a + 16)=60 –( ) –(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质疑:1.上面的运算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谁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2.这些运算定律都运用了加法和减法,谁能说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3.据生回答板书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如:458 + 542 = 1000 900 – 805 = 95质疑:谁能说出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4.据生回答板书:458 + 542 = 1000 900 – 805 = 95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质疑:现在我们知道了加法、减法各部分的名称,那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习的心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出事学习目标要解决本节课问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字母表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解决生活中问题。
3、自学指导要达到本节课学习目标,需要同学们认真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1页第11题的内容,重点完成表格里的内容,(2)解决“问题4:上游流域面积比中游多多少万平方千米?生回答师板书:生回答师板书:39 - 34 = 5(3)加减法算式个部分的名称师问:这两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39 + 34 = 73加数加数和39 - 34 = 5被减数减数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那么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问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根据39 + 34 = 73写出减法算式。
生1汇报:由39 + 34 = 73,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分别是:73 - 34 = 3973 - 39 = 34我们可以看出加数+加数 =和。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39 + 34 = 73加数 + 加数 = 和生2边画线边讲解:大家看39叫做加数,34叫做加数,74叫做和。
73 - 34 = 39,就是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操作如下)39 + 34 = 73加数加数和73 - 34 = 39和 - 加数 = 加数生3补充汇报:大家看39叫做加数,34叫做加数,74叫做和。
73 - 39 = 34,也是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2.验证结论师提问:是不是加法算式各部分之间都有这样的关系呢?谁来举例验证?生举例验证:我们通过解决“黄河上游和中游一共长多少千米?”的算式看一看,3470 + 1210 = 4680(千米),写两道减法算式为:4680 - 3470 = 12104680 - 1210 = 3470确实是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师点拨:我们写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把要求的加数写在前面,写成:师边板书边加方框线:让学生齐读一遍,并要求学生记住。
3.全班汇报(1)汇报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师引导:谁来汇报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汇报减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师提问:谁来汇报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生1汇报:由39 - 34 = 5可以看出被减数—减数 = 差师板书:39 - 34 = 5 被减数 -减数 = 差师点拨:这是减法各部分最基本的关系,还有其它的吗?生2汇报:我把课本第8题填完整是(生展示):❖❖100—30 =7070 + 30 = 100100 —70 = 30813 —213 =600600 + 213 = 813813 —600 = 213450—300 = 150150 + 300 = 450450 —150 = 300大家看450叫做被减数,150叫做减数,300叫做差。
150 + 300 = 450,就是减数加差等于被减数。
(操作如下)450 - 150 = 300被减数 减数差150 + 300 = 450减数 + 差 = 被减数我举例检验也是这样,如100- 70 =30,那么70+30=100. 师小结:一般情况下,要求的被减数写在前面,写成:师边板书边加方框线:让学生齐读一遍,并要求学生记住。
生3接着汇报:大家看450叫做被减数,150叫做减数,300叫做差。
450 -300 = 150,就是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操作如下)450 - 150 = 300被减数 减数 差450 - 300 = 150被减数 - 差 = 减数我举例检验也是这样,如100- 70 =30,那么100 - 30=70.师小结:一般情况下,要求的减数写在前面,写成:师边板书边加方框线:让学生齐读一遍,并要求学生记住。
(3)汇报根据c – b =a 写算式。
学生汇报:根据c – b =a 写成的加法算式是a+ b=c ,写成的减法算式是c–a = b 。
生质疑:你的依据是什么?生释疑:写成的加法算式a+ b=c,依据是被减数 = 减数 + 差;写成的减法算式c –a = b,依据是减数 = 被减数 - 差。
师小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时空,使探索更加有效、深入,探索中注意引导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大家齐读一遍。
生读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提问:如果要求一个加数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生回答:要求加数数需要知道和与另一个加数。
(2)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大家齐读一遍。
生读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提问:如果要求减数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生回答:要求减数需要知道被减数和差。
生质疑:如果要求被减数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生释疑:要求被减数需要知道减数和差。
(3)怎样理解记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预设生1回答:加法中的和是整体,加数是部分,所以求加数这样的部分就用整体减去部分,那么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预设生2回答:减法中,被减数是个整体,减数和差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求被减数这个整体,就用部分加部分,那么被减数 = 减数 + 差。
预设生3回答:减法中,被减数是个整体,减数和差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求减数这个部分,就用整体减去另一部分,那么减数 = 被减数 - 差。
2.减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学会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减法和加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预设生答:加法是把两个部分合成一个整体的运算。
减法是已知一个整体,减去一个部分求另一个部分的运算。
师指着算式提问:大家看,由(1)39 + 34 = 73,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分别是:(2)73 - 34 = 39,(3)73 - 39 = 34,减法和加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生回答:减法和加法之间是相反的关系。
师讲解: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也可以称为“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
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式是加法算式,写出了第(2)、(3)两道减法算式,第(2)、(3)式与第(1)式比较,第(1)式要求的和在第(2)、(3)式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式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式中变成了问题。
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
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设计意图: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一)考一考谈话: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下面各题)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274 +520 3001—28492.填一填3.请四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台下巡视,注意搜集学生中的典型错误。
(二)议一议1.更正(1)观察。
做完的同学认真看黑板上同学做的和你是否一样。
(2)纠错。
和黑板上的板演不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原题旁边更正,不要擦去原来的)下面的同学如果发现自己错了,在下边要及时改正过来。
板演更正情况如下:(1)板演:6274 + 520 = 6794 更正:6 27 4 验 5 2 0 验 6 7 9 4+ 5 2 0 算 + 6 2 7 4 算 - 5 2 0——————————————————6 7 9 4 6 7 9 4 4 2 7 4(2)板演:3001 — 2849 = 252 更正: 3001 — 2849 = 1523 0 0 1 验 2 5 2 3 0 0 1 验 1 5 2- 2 8 4 9 算 + 2 8 4 9 - 2 8 4 9 算 + 2 8 4 9————————————————————————2 5 23 1 0 1 1 5 2 3 0 0 1(3)板演:更正:加数377 294 359加数403 821 471和780 527 830更正:Array Array(4)板演:250—145 = 105(千克)答:苹果还剩105千克。
板演:212—198 = 14(千克)更正:212 + 98 =310(千克)答:梨有14千克。
板演:105 —88 = 17(千克)答:香蕉还剩17千克。
板演:200 + 105 =305(千克)更正:200—105 = 95(千克)答:橘子卖出30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