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书法史试题

中国书法史试题

1、中国书法的历史悠久,距今约有(B)A、4500年B、3500年C、2500年D、2000年2、历史上青铜器铭文的兴盛时期是(B)A、殷商B、西周C、春秋D、战国3、学术界认为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隶标本是(A)P15A青川郝家坪木牍B侯马盟书C温县盟书D长沙子弹库楚帛书4、秦代丞相李斯采用新定的小篆颁行天下,作(A)P22A、仓颉篇B、媛历篇C、博学篇D、文字志5、东汉后期的书家曹喜开创了一种书法流派,它是(A)P47A、篆书流派B、隶书流派C、行书流派D、草书流派6、《贺捷表》的作者是(D)P58A、皇象B、索靖C、王献之D、钟繇7、王羲之的早期作品还保留着隶书痕迹,这件传世作品是(B)P66A、兰亭序B、姨母贴C、初月贴D、贺捷表8、洛阳龙门造像中,阳刻的造像是(D)P85A、牛橛造像B、姚伯多兄弟造像C、杨大眼造像D、始平公造像9、开创了以行草入碑典范的是(A)P99A、唐太宗B、武则天C、李邑D、褚遂良10、唐代僧人怀素的《自叙帖》属于(C)P117A、小草B、章草C、狂草D、行草11、宋太宗诏修的《淳化阁帖》,其中五羲之、王献之的作品大约占(C)A、三分之一B、四分之一C、一半D、全部12、苏轼的行书代表作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B)P148A、丰乐亭记B、黄州寒食诗帖C、醉翁亭记D、杜甫桤木诗帖13、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是(A)P175A复兴晋唐书风B延续宋代书风C南北书风融合D追求个性解放14、书法与中国画紧密结合成为一种时代风尚,源于(C)P176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5、明代前期的“三宋”,除了宋克、宋广以外,还有(C)P205A、宋濂B、宋绶C、宋遂D、宋钰16、被袁宏道称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的是(A)P231A、徐渭B、傅山C、张瑞图D、王铎17、晚明个性解放影响下的书家董其昌崇尚(D)P230A、天成B、童心C、性灵D、率意18、清代初期,查士标、沈荃、姜宸英等书家的书法风格延续属于(B)A、赵孟铫书风B、董其昌书风C、以碑破帖书风D、碑派书风19、被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的清代书家是(A)P263A、刘墉、王文治B、刘墉、梁同书C、翁方纲、王文治D、翁同和、王文治20、康有为的碑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中,即(D)P278A、南北书派论B、北碑南帖论C、艺舟双楫D、广艺舟双楫21、甲骨文( B )发现于商代后期王都遗址——殷墟A、1800年B、1898年C、1919年D、1818年22、属于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的东汉碑刻是(A)A、乙瑛碑B、礼器碑C、曹全碑D、张迁碑23、《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C )A、崔瑗B、李斯C、许慎D、赵高24、书体演变的终结期是( C)A、西汉B、东汉C、魏晋D、唐代25、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晋系文字最典型的是( B )A、石鼓文B、侯马盟书C、温县盟书D、秦公大墓石磐刻石26、传世的东晋唯一的文人书家墨迹是(A)A、王珣《伯远帖》B、王献之《鸭头丸帖》C、王羲之《丧乱帖》D、王羲之《兰亭序》27、褚遂良的楷书之最,也是其最晚的作品是(B)A《孟法师碑》B、《雁塔圣教序》C《伊阙佛碑》D、《枯树赋》28、几乎一生全用行书书写碑版,而且还自撰自书的唐代书家是( A )A、李邕B、李世民C、贺知章D、怀素29、《补怀素自叙帖前六行》的书家是(A)A、苏舜庆B、苏舜元C、徐锴D、李建中30、清代初期,查士标、沈荃、姜宸英等书家的书法风格延续属于(B )A、赵孟俯书风B、董其昌书风C、以碑破帖书风D、碑派书风31、《谢鲲墓志》和(C)1965年出土后,郭沫若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引发了“兰亭论辩”。

A、《王仙之墓志》B、《王建之墓志》C、《王兴之夫妇墓志》D、《王建之夫人刘氏墓志》21、属于秦书八体的有(ABCD)P22A、大篆B、小篆C、隶书D、虫书E、草书22、东汉的隶书碑刻有(ABCDE)P34A、西岳华山庙碑B、乙瑛碑C、史晨碑D、礼器碑E鲜于璜碑23、南朝的碑刻流传不多,有(AC)P79A、爨龙颜碑B、爨宝子碑C、瘗鹤铭D、张猛龙碑E、中岳嵩高灵庙碑24、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有(ABCD)P121A多宝塔碑B颜勤礼碑C东方朔画赞D大唐中兴颂E不空和尚碑25、被后人称作“南宋四家”的书家,除了陆游以外,还有(ADE)P161A、范成大B、吴琚C、张即之D、朱熹E、张孝祥26、得康里夒夒亲授并受其影响的书家有(AC)P195A、饶介B、耶律楚材C、危素D、赵世延E、勃术鲁羽27、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有(BCDE)P215A、唐寅B、文徵明C、祝允明D、陈淳E、王宠28、祝允明家学渊源,对他书法思想影响最深的是(AE)P215A、徐有贞B、王傲C、沈周D、吴宽E、李应祯29、东汉中后期的书法流派主要有(A)(B)(D)(E)A、曹喜的篆书流派B、杜操、崔瑗和张芝的草书流派C、李邕的行书流派D、蔡邕的隶书流派E、刘德升的行书流派30、北朝的碑刻有(C)(E)A、爨龙颜碑 B爨宝子碑 C、张猛龙碑 D、瘗鹤铭 E、中岳嵩高灵庙碑31、柳公权的楷书代表作有(A)(B)(C)(D)A、玄秘塔碑B、神策军碑C、回元观钟楼铭D、金刚磐若经E、不空和尚碑32、被后人称作“宋四家”的书家,除了苏轼以外,还有(B)(D)(E)A、范成大B、蔡襄C、张即之D、黄庭坚E、米芾33、元代后期最为典型的隐士的书家有(A)(B)(C)(E)A、吴镇B、杨维桢C、倪瓒D、饶介E、陆居仁34、明代以前书法的样式主要是(A)(B)(C)(E)A、翰扎B、手卷C、团扇D、折扇E、条幅35、阮元的著作有(A)(C)A、南北书派论B、艺舟双楫C、北碑南帖论D、广艺舟双楫E、淳化阁帖考证36、下列书法家中并称为“元初三大家”的是(A)(B)(E)A、赵孟頫B、邓文原C、康里巎巎D、吾衍E、鲜于枢29、图1所示是西周(时代)毛公鼎(作品名称)30、图2所示是三国钟繇(时代、作者)荐季直表(作品名称)图1见课本第9页,图2见课本第58页1、禅林笔圣是指[智永]和[智果]。

2、[唐太宗李世民]开行草书铭文刻于碑的先例。

3、唐太宗存书论四则[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赞]。

4、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5、欧阳旭楷书作品代表作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皇甫诞碑》,隶书[《房彦谦碑》],墨迹有《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6、欧阳通代表作品有《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志》。

7、虞世南的楷书代表作品《孔子庙堂碑》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娴雅,具有萧散洒落风神俱足之风格。

行书代表作品有《汝南公主墓志铭》结体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章法一气贯通。

书论有《笔髓论》《书旨述》《劝学篇》。

8、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行书代表《枯树赋》用笔秀劲飞动,筋骨尤存。

9、薛稷的楷书代表作《信行禅师碑》用笔瘦硬,点画精巧,结体取纵势为主,疏朗开阔,有华俊绮丽之美,对晚唐柳公权宋代赵佶颇有影响。

10孙过庭在《书谱》中明确地指出学书的三个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他论及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关系时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在创作上有五合五乖之说。

11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五合”、“五乖”,五合即神怡务闲,感惠恂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

五乖即心遽体留,意违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称,情怠手阑。

12盛中唐时期历史上最著名的隶书书家有[史唯则]、[韩择木]、蔡有邻。

13盛中唐时期,草书三杰是[贺知章]、[张旭]、[怀素]。

狂草的开山鼻祖是[张旭]。

篆书有“仓颉后身”之美誉的是李阳冰。

14唐玄宗的隶书作品代表作是《纪太山铭《石台孝经》,行书、代表作《赐益州刺史张敬忠敕书》《脊翎颂》,用笔丰厚华润,结体端雅祥和。

15史惟则的隶书有[雁足印沙,深渊跃鱼]之美,代表作《大智禅师碑》《管元惠碑》。

篆书代表作《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额》《管元惠碑额》。

16韩择木隶书代表作《叶慧明碑》《告华岳文》《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疏秀雅逸,颇有汉隶遗韵。

17蔡有邻,隶书代表作《尉迟迥庙碑》。

18李阳冰的篆书《法慎律师碑》与李华文、张从申行书、颜真卿楷书并称“四绝”,《怡亭》篆序与裴虬文、李莒隶书铭、并称“三绝”。

19贺知章的草书代表作传世可见的有《孝经》。

20张旭的草书代表作《古诗四帖》《肚痛帖》。

21怀素的草书代表作《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食鱼帖》22李邕行书代表作《李思训碑》、《李秀碑》,笔法雄健豪爽,流畅洒脱中不失闲雅蕴籍之风度,字势生动自然,欹侧宕荡不失端庄朴实之静丽。

其行书墨迹有《晴热帖》《久别帖》。

23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是“鲁公三稿”即《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

三帖《刘中使帖》《湖州帖》《忠义堂帖》。

24徐浩与颜真卿并称,其隶书代表作有《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张庭圭志》,楷书代表作《不空和尚碑》,用笔圆劲苍老,平实开张,雍容宽博,为其成熟书风的代表作。

25柳公权存世作品有《金刚般若经》《回元观钟楼铭》《玄秘塔碑》《神策君碑》。

《金刚般若经》是柳公权中年时所作,其笔画粗细均称,方圆兼施,刚劲遒媚,结体宽绰疏朗,开合有致。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63岁时所作,最为著名,用笔上横细竖粗的特征更加强化,华饰现象也较为突出,因而显得瘦硬挺拔,骨气通神,完全呈现出柳体的成熟风范。

26盛中唐时期其他的行书名家有柳宗元、杜牧、高闲、巩光、亚栖。

27杨凝式《韭花帖》是一封答谢朋友赠送韭花作食品的信札,用笔干练精巧,挺拔秀媚,结字善移部位,字势奇绝神稳,内敛外放,行距疏朗,字距时大时小,有的字距甚至大于行距,墨色浓而清雅,完全是一幅文人雅士漫步庭园、萧散闲适的姿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