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吹泡泡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吹泡泡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吹泡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泡泡的美丽和神奇。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学习,本班同学对语文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大都喜欢语文,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后按时完成作业。

但亦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上课不自觉,作业潦草,掌握知识与别人距离较大。

而三年级是同学们由低年级转向中高年级的重要阶段,所以这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优差生的辅导,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这节课,你又想要知道些什么呢?
二、合作学习,感悟课文
(一)学习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3—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看看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

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中做上记号。

2、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吹泡泡的游戏?
(二)学生自学,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1、学习第3、4自然段。

(1)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
(2)学习相关语句,感受制作肥皂水的有趣。

①出示句子后,学生上台亲手制作肥皂水,感受做肥皂水的有趣,理解“和
弄”和“粘稠”的意思。

②指导朗读句子,读出制作的快乐。

(3)学习“吹泡泡”的语句,理解词语意思,体会作者用词正确。

①出示吹泡泡的句子后,说说哪个动词用得好?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吹泡泡的句子。

(4)指两名学生吹泡泡,其他学生观察泡泡,再说一说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的?
①指名回答,并出示描写泡泡的句子。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为什么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吹泡泡的游戏呢?
(其一,泡泡是“我们”自己小心地做出来的,它使“我们”骄傲。

其二,泡泡是那么圆润、自在、透明和美丽。

其三,泡泡使“我们”心里充满快乐、骄傲与希望。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①作者看着这些肥皂泡,想象到了什么?
(想象到肥皂泡飞到天上,挨着明月,渡过天河,飘过大海,飞越山巅。


②出示句子“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
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泡泡真的能飞那么高,那么远吗?
④指名回答,全班评议。

⑤拓展想象:这些泡泡还会飞到哪里去呢?(学生自由发挥,适当点评)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四、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玩一玩你最喜欢的游戏,并把做的过程写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