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1汇总

最新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1汇总

C T C 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1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1)目录目录 (1)1适用范围 (4)2参考文献 (4)3应答器设置规则 (5)3.1一般规则 (5)3.2区间应答器组【Q】设置 (6)3.3车站应答器组设置 (7)3.3.1进站信号机应答器组【JZ】设置 (7)3.3.2出站信号机应答器组【CZ】设置 (8)3.3.3进路应答器组设置【JL】 (10)3.3.4调车应答器组设置【DC】 (10)3.3.5定位应答器设置【DW】 (10)3.4中继站应答器组【ZJ】设置 (11)3.5等级转换应答器组设置 (11)3.5.1C0/C2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设置 (11)3.5.2C0/C2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设置 (12)3.5.3C0站应答器组设置【CZ-C0】设置 (12)3.6自动过分相应答器组设置 (13)3.7大号码道岔(18号以上)应答器组【DD】设置 (14)4应答器图纸设计规则 (15)4.1图纸表示符号 (15)4.2应答器编号及命名 (15)5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 (17)5.1报文结构(信息帧) (17)5.2用户信息包 (19)5.2.2重定位信息【ETCS-16】 (20)5.2.3线路坡度【ETCS-21】 (21)5.2.4线路速度【ETCS-27】 (23)5.2.5等级转换【ETCS-41】 (25)5.2.6CTCS数据【ETCS-44】 (26)5.2.7特殊区段【ETCS-68】 (27)5.2.8文本信息【ETCS-72】 (29)5.2.9里程信息【ETCS-79】 (31)5.2.10调车危险【ETCS-132】 (32)5.2.11默认信息包【ETCS-254】 (33)5.2.12轨道区段【CTCS-1】 (33)5.2.13临时限速【CTCS-2】 (35)5.2.14区间反向运行【CTCS-3】 (36)5.2.15大号码道岔【CTCS-4】 (36)5.2.16绝对停车【CTCS-5】 (37)5.3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 (38)5.3.1一般原则 (38)5.3.2应答器组功能定义 (39)5.3.3区间闭塞分区应答器组【Q】 (46)5.3.4区间反向中继应答器组【FQ】 (47)5.3.5C0站应答器组【CZ-C0】 (48)5.3.6C0-C2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 (48)5.3.7C0-C2等级转换反向预告应答器组【YG0/2】 (49)5.3.8C2-C0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 (49)5.3.9C2-C0等级转换反向预告应答器组【YG0/2】 (50)5.3.10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 (50)5.3.12大号码道岔应答器组【DD】 (52)5.3.13进站应答器组【JZ】 (52)5.3.14出站应答器组【CZ】 (54)5.3.15中继站应答器组【ZJ1】 (55)5.3.16中继站应答器组【ZJ2】 (55)6附件一:用户信息包填写举例 (57)6.1应答器链接【ETCS-5】 (57)6.2线路坡度【ETCS-21】 (58)6.3线路速度【ETCS-27】 (60)6.4等级转换【ETCS-41】 (62)6.5轨道区段【CTCS-1】 (64)6.6临时限速【CTCS-2】 (66)6.7特殊区段【ETCS-68】 (68)6.8纯文本信息包【ETCS-72】 (68)6.9地理位置信息包【ETCS-79】 (69)1适用范围1.1.1.1本规范规定了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的设置和报文编制原则,适用于CTCS-2级客运专线列控系统应答器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和工程实施。

2参考文献[1] 科技运〔2004〕14号《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CTCS-2级技术条件(暂行)》[2] 铁科技〔2006〕68号《200-250km/h客运专线站后系统技术框架方案》[3] 铁集成〔2007〕124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4] 科技运〔2007〕158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车站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暂行)》[5] 科技运〔2008〕16号《CTCS-2级应答器报文定义及运用原则(暂行)》[6] 科技运〔2008〕127号《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名词术语》3应答器设置规则3.1一般规则3.1.1.1下列应答器组应由两个及以上应答器构成:(1)发送线路参数的应答器组;(2)发送等级转换信息的应答器组;(3)发送长短链信息的应答器组应至少包含两个应答器。

(4)位于发车进路始端的应答器组;(5)用于识别列车运行方向的应答器组。

3.1.1.2仅用于定位的应答器组可为单个应答器。

3.1.1.3应答器组设置应满足应答器容量要求,当应答器容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加组内应答器数量,组内应答器数量不宜超过3个3.1.1.4应答器组内相邻应答器间的距离应为5±0.5m。

设置在区间闭塞分区入口处的应答器组距调谐单元(BA)或机械绝缘节应为200±0.5m,进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组距调谐单元(BA)或机械绝缘节的距离应为30±0.5m(从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

3.1.1.5对于200~250km/h客货共线的客运专线,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组距出站信号机机械绝缘节的距离应为65±0.5m(从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对于仅开行动车组的客运专线,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组距出站信号机机械绝缘节的距离应为20±0.5m(从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

3.1.1.6设置在车站的应答器组中的有源应答器应靠近信号机侧。

3.1.1.7相邻应答器组间距离不宜小于200m,困难情况下不宜小于100m。

发送线路参数的应答器组,正线组内应答器距调谐单元(BA)或机械绝缘节的最小距离为30m,侧线组内应答器距调谐单元(BA)或机械绝缘节的最小距离为20m。

(增加图形,描述组间距离)3.1.1.8与长短链相邻的应答器组应发送长短链信息,并应先描述该应答器所在公里标,再描述长短链变化点之后的里程。

3.1.1.9含有源应答器的应答器组数据分配,固定信息宜放置在无源应答器中。

3.2区间应答器组【Q】设置3.2.1.1在CTCS-2级客运专线,可间隔一个闭塞分区设置区间无源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定位和向CTCS-2级车载设备发送线路允许速度、线路坡度、轨道区段及特殊区段等线路固定信息,如图1所示。

图1 区间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3.2.1.2应答器组内距闭塞分区较近的应答器距闭塞分区入口200±0.5m。

3.2.1.3当进站口或中继站发送反向线路数据的无源应答器容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区间设置反向中继应答器组【FQ】,相邻两个【FQ】应答器组间距离宜小于10km,【FQ】应答器组至反向下一闭塞分区内的应答器组至少由两个应答器构成。

反向中继应答器组宜与定位应答器组共用,并在定位应答器组中增加应答器发送反向线路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反向中继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3.2.1.4没有直股接车进路的车站,当信号机防护的进路速度一致时,区间无源应答器中描写的进站内方数据按最短进路长度描述,载频为无载频;当信号机防护的进路速度存在多个时,为不影响行车效率,应在区间设置有源应答器根据进路情况发送相应的线路速度信息,如图3所示。

图3 区间有源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3.3车站应答器组设置3.3.1进站信号机应答器组【JZ】设置3.3.1.1进站信号机(含反向)外方30±0.5m处设置由一个有源应答器和两个及以上无源应答器构成的应答器组,如图4所示。

3.3.1.2正向进站信号机无源应答器组发送线路允许速度、线路坡度、轨道区段、特殊区段及调车危险等反向线路数据和正向线路坡度信息。

3.3.1.3反向进站信号机无源应答器组发送线路坡度、线路允许速度、轨道区段、特殊区段及调车危险等正向线路数据和反向线路坡度信息。

3.3.1.4有源应答器(含反向)根据区间运行方向发送接车或发车方向应答器链接信息、临时限速信息和接车方向的特殊区段信息。

当排列侧向接车进路且区间运行方向为接车方向时,发送应答器链接、线路允许速度、轨道区段、特殊区段及临时限速等信息。

图4 进站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3.3.2出站信号机应答器组【CZ】设置3.3.2.1在车站有高站台到发线和有图定转线作业的正线出站信号机设置由一个有源应答器和一个无源应答器构成的应答器组。

对客货共线的客运专线,该应答器组距宜靠近站台端设置,距离出站信号机不应小于65m(从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如图5所示。

对仅开动车组的客运专线,该应答器组距宜靠近站台端设置,距离出站信号机不应小于20m(从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宜靠近站台端设置,正线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组距离出站信号机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m(从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宜靠近站台端设置,如图6所示。

3.3.2.2有站台及有图定转线作业的正线股道的正线出站信号机外方设置由一个有源应答器和一个及以上无源应答器构成的应答器组,该应答器组距离出站信号机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m(从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宜靠近站台端设置。

3.3.2.3无源应答器用于发送对发车方向有效的线路坡度信息。

3.3.2.4当发车信号关闭时,有源应答器发送发车方向有效的停车报文,该报文只含绝对停车信息包【CTCS-5】;当发车信号开放后,应发送对发车方向有效的应答器链接、线路允许速度、轨道区段、临时限速及特殊区段等信息。

图5 客货共线出站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图6 客运专线出站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3.3.3进路应答器组设置【JL】3.3.3.1进路信号机外方设置由一个有源和一个无源应答器构成的应答器组。

当该进路信号机防护的进路为唯一进路时,可不设置有源应答器,只设置至少由两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

3.3.3.2当设置有源应答器组时,应答器发送的线路数据与进站应答器组原则一致,当设置无源应答器组时,发送的信息与区间应答器组原则一致。

3.3.4调车应答器组设置【DC】3.3.4.1对可能危及列车运行安全的调车信号机外方设置应答器组。

该应答器组距调车信号机不小于15m。

3.3.4.2当调车信号关闭时,该应答器组发送调车危险信息,当调车信号开放时,该应答器发送空信息。

3.3.5定位应答器设置【DW】3.3.5.1车站进站信号机(含反向)外方250±0.5m处设置由单个应答器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定位,如图5所示。

3.3.5.2对于仅开行动车组的客运专线,当股道上相邻两组应答器之间的距离大于400米时,车站各股道中间设置由单个应答器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停车定位,该应答器组与绝缘节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应答器距离绝缘节最小距离要求,如图6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