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调查
[摘要] 目的了解西昌市人民医院感染现状;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西昌市人民医院于2011-09-28对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院、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当日入院的患者。
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填写感染科拟定的表格,再进行必要的核对后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本次共调查住院患者378人,实查375人,调查率99.20%,发生医院感染11人,感染例次12例次,感染现患率为2.93%,例次感染率3.2%。
结论通过现患率调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者对医院感染现状的认识,为今后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手段。
为了解西昌市人民医院感染现状;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医院感染的特点;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暴发流行;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
西昌市人民医院于2011-09-28对378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西昌市人民医院于2011-09-28对0:00-24:00在该院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包括当日出院、转院、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当日入院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由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整个调查的实施工作,除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外,还有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加入,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填写感染科拟定的表格,再进行必要的核对后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1.3 诊断标准采用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如有疑问,小组讨论后决定。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次共调查住院患者378人,实查375人,调查率99.20%,发生医院感染11人,感染例次12例次,感染现患率为2.93%,例次感染率
3.2%。
2.2 感染部位切口感染6例、下呼吸道感染3例、胃肠道感染2例,感染部位分布见表1。
3 讨论与建议
3.1 讨论西昌市人民医院现患率为2.93%,低于全国193所医院感染现患率5.22%。
[1]与西昌市人民医院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相比下降0.22%。
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为患者病情危重、本身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较多等导致感染[2]。
西昌市人民医院还存在医院感染漏报现象,部分医生缺乏医院感染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有关的法规、制度和诊断标准掌握不够。
感染部位以切口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切口感染居首位,占5
4.5%,偏离调查研究。
手术部位感染中5例为化脓性阑尾炎,1例为胆囊结石、梗阻性胆管炎,其感染原因涉及术前、术中和手术后的各个环节。
环境卫生因素、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医务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围手术期的合理用药、手卫生的依从性、患者自身身体状况等都与切口感染相关。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8.2%,远远高于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标准。
使用抗菌药物的330人中,外科系统以预防用药为主,内科系统以治疗用药为主。
单用药占31.21%、二联用药占67.58%、三联用药占1.21%,全院治疗性用药的细菌培养送检率为12.79%,低于卫生部>50%的要求。
抗菌药物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感染患者、未感染患者、不同部位疾病的患者未按药物的抗菌特性选择用药。
②部分科室预防用药档次过高。
③术后预防使用抗生素时间超过48小时,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同类抗生素频繁更换,病程中未记录换药依据。
④普通感冒直接上头孢三代等。
⑤严重感染病例未做病原学检查。
存在不重视病原学诊断,习惯于经验用药的现象。
⑥存在着盲目、无指征滥用抗生素现象。
⑦个别科室围手术期术前用药不合理,选择药物不当。
如术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Ⅰ类切口手术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但临床常见对此类手术预防用药选择3、4代头孢,针对性不强。
医院感染病原学仅检出病原菌三株,其中一例检出病原菌三种且均为皮肤正常定植菌群,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出细菌分布情况。
因此,今后必须加强培训
、监督,规范标本的采集过程,防止标本在采集过程中受到污染。
针对病原学送检率不高,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临床医生在给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特别是治疗性用药和院内感染的病例,须先做病原学检查,再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2 建议通过本次现患率调查,更好地了解了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情况,增强了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控的意识[3]。
在今后的工作中,院感科和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监管力度,共同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2.1 强化全员意识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培训。
对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隐患逐一排查,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发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对医院感染高危人群,要加强日常消毒隔离工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中存在的缺陷,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3.2.2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技术、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的监督管理和检查,保证诊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
加强病区环节质量控制,保证病房空气流通、保持环境清洁,控制陪护,切实做好病区的终末消毒工作。
加强重点环节、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根据各部门管理重点的不同,制定部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3.2.3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4],长期滥用抗菌药物,必然会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预防用药,缩短用药时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作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提高病原标本送检率,(病原标本送检率≥50%),为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减少耐药菌株,杜绝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病例的病原学送检率应≥70%。
未达标者将予以处罚。
熟悉各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及不良反应,正确选择药物,避免重复使用和无意义的联合用药。
严格按各类抗生素的抗菌特点及药代动力学,选择合理给药方法,剂量及给药间隔。
掌握好用药指征,减少预防用药,控制用药时间,预防性用药时间尽量控制在5天以内。
抗感染治疗如果三到五天没有效果,应及时送病原学检查,重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抗菌药物。
对于病情有变化而需要更换抗生素者在病程中应及时记录临床医生要不断学习有关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合理用药的能力,对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警示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抗生素如奎喏酮类、头孢曲松、林可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在使用时应特别关注
3.2.4 加强对临床感染监控小组的指到及监督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周下到病房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感染控制小组并提出整改意见,以便更好地完善和改进工作。
每月进行感染率、漏报率、病原学送检率、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等结果汇总分析,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同时提出整改意见,督导科室限期进行整改,并定期督查,直到问题解决。
4 参考文献
[1]任玲,周宏,茅一平,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26.
[2] 任南,徐秀华,吴安华,等.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3.
[3]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8-117.
[4]徐森花,孙平平,申桂花.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