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远离有毒物质

远离有毒物质

A家具装饰好后立即入住
B变酶的大米蒸熟后可放心使用
C硫酸铜有毒,但可用少量硫酸铜消毒游泳池
D合格的火腿中含有防腐的亚硝酸钠,因此也不能使用
3.下列有毒物质通过呼吸道之中毒的是
A煤气B假酒(甲醇)C酶米(黄曲酶毒素)D假盐(亚硝酸钠)
4.误食重金属盐应采取急救措施
①注射大量的生理盐水②喝牛奶③喝蛋清④用生理盐水灌肠洗胃
1、常见的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和重金属盐
2、中毒的途径:通过饮用水、食物链、可吸入颗粒物
3、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实验内容
现象
1、鸡蛋清水溶液中加热
2、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醋酸铅
3、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硫酸铜
4、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浓硝酸
5、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甲醛溶液
6、将凝结的蛋白质灼烧。
作用:具有镇静、止疼和兴奋作用,可用做药品和制药原料
讨论:(1)为什么要远离毒品?
(2)吸毒会对身体、家庭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异步作业设计
(作业要分层次,有探究性、实践性作业)
1.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烟气中含有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A一氧化碳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碳
2.化学无处不在,生活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结论:蛋白质在上述过程中都发生了性质改变,失去了活性。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表中空白
4、讨论:(1)怎样检验蛋白质?
(2)为什么可以用酒精或高温来杀菌消毒?
二、不吃变质食品:
阅读P59内容并讨论:
1、变质食品的特征。
2、变质食品的危害。
3、变质食品的识别。
三、拒绝烟草:
学生自学: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及危害。
但是,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学生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够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差,使教学时间略显紧张。还有对于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对于我们大班教学来说,不能照顾到每位学生,无法对每个人的探究活动都进行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我。如何最大限度的让每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展现自我,将是我今后继续努力探究的课题。
让学生体会蛋白质的性质
让学生学会鉴别变质食品,体会变质食品的危害,在日常选购食品时注意观察性状和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让学生科学认识香烟的危害,帮助学生建立原理香烟的观念
正确认识毒品的危害,教育学生远离毒品
教学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加热及部分有毒物质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过程、现象结论
教法、
学法
阅读和讨论
教具
板书
设计
远离有毒物质
重金属盐
变质食品
有毒物质烟草
毒品
教后
反思
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构思就是要对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将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准备的资料展示给大家,通过传授与启发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通过主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知识结论的获得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通过主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知识结论的获得过程中,领悟和学会创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个性和能力的主动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选做作业:
1、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动物的肌肉、毛、皮等都是有蛋白质构成的,蛋清,鲜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Cu2+、Pb2+、Ag+、Ba2+等可溶性盐会是蛋白质变性丧失生理功能,因此可溶性的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请回答:
情感目标:初步形成关心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能够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建立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有毒物质
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做法,体现“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1列举你学过的有毒物质
2如果误服碳酸钡,为防止中毒我们可以采用哪些自救措施?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会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保护的观念
(1)下列物质中,不会引起人体中毒的是()
A Ba(NO3)2B Pb(NO3)2CCuSO4D Ba SO4
(2)医疗上用X光检查胃肠疾病时,病人服用的“钡餐”中不含BaCO3,其原因是BaCO3与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反应产生有毒的Ba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g NO3遇到蛋白质立即生成黑色的蛋白银。某同学实验室不小心手指上染上少量Ag NO3溶液,第二天发现手指的颜色会()
多媒体辅助教学
问题预习作业设计
1、有毒有害物质都包括哪些?
2、蛋白质的性质。
3、变质食品的特征,危害,识别。
4、烟草中最有害的物质包括哪些?
5、你了解的毒品主要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
教学
过程
(包括复习导入、新授、随堂练习、知识拓展、反馈测试、小结、及教学手段的使用、师生双边活动设计等环节)
一、预防无机盐中毒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和重金属盐
1、一氧化碳:(俗称煤气)
有毒、无色、无味
2、尼古丁:
有剧毒、兴奋剂、使人成瘾
3、焦油:可粘附于咽部和支气管内壁,诱发癌变
4、吸烟会污染家庭环境和公共卫生使别人被动吸烟
五、远离毒品:
认识常见的毒、大麻类。
课型
新授
课题
远离有毒物质
课时
1课时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目标
(包括: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加热及部分有毒物质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2.了解变质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3.了解烟草中的有害物质,特别是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对人体和公共环境的危害
能力目标:知道常见毒品的名称及危害,懂得“远离毒品就是保护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