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术语及定义
评定轮廓在某一位置xi的斜率
式中Zi——第一个轮廓点的高度
Δx——相邻两轮廓点之间距
a)局部轮廓
轮廓最高点距x轴线的距离
b)轮廓单元
在一个给定水平位置c上用一条平行于x轴的线与轮廓单元相截所获得的各
段截线长度之和(图c)
Ml(c)=Ml1+Ml2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峰高Zp
d)最大轮廓峰高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谷深Zv
e)最大轮廓谷深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Zp和最大轮廓谷深Zv之和的高度
f)轮廓的最大高度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高度Zt的平均值
g)轮廓单元的高度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绝均值的算术平均值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的平方根值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三次方的平均值与Rq的三次方的比值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四次方的平均值与Rq的四次方的比值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宽度Xs的平均值
h)轮廓单元的宽度
在给定水平位置c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与评定长度的比率
i)轮廓水平截面的幅度差
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
和
式中 Zpi——第i个最大的轮廓高
Zvi——第i个最大的轮廓谷深
①在GB/T3505—1983中,Rz是指“微观不平度的十点高度”,而在GB/T3505—2000中,
Rz是指“轮廓的最大高度”。
在使用中的一些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大多是测量以前的Rz参
数。
因此,当采用现行的技术文件和图样时必须小心慎重,因为用不同类型的仪器按不同的
规则计算所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差别并不都是微小而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