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肖申克的救赎_对人性的深层思考_于志新

_肖申克的救赎_对人性的深层思考_于志新

肖申克的救赎 :对人性的深层思考于志新内容提要 斯蒂芬 金的代表作 肖申克的救赎 ,其独特的选材和对人性的解读和深层思考成就了作者和作品,也为信仰缺失、精神生活匮乏和人文生态失衡语境下的当今读者提供了精神盛宴。

关键词 斯蒂芬 金 肖申克的救赎 人性斯蒂芬 金(Stephen K i n g,1947 )出生于美国缅因州一个贫寒之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斯蒂芬 金声名鹊起,其作品在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中名列榜首,被 纽约时报 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

金的作品之所以倍受推崇,主要是因为其在描写恐怖、科幻和奇妙故事上有独到之处,此类娱乐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大众寻求刺激的心理。

而他的 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 shank R ed e mp tion,1994)可谓特立独行,这是一部迥异于作者其它作品风格和主题的 另类 之作。

说它另类,是因为它不再靠惊悚征服读者,而是通过对人性的深情解读和严肃思考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

本来,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美国文学的发展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海明威和福克纳的实验主义业已僵化,成为被人们大量模仿的正统做法。

作家们 虽然继续尝试创新,但是与公众的认可相去甚远 。

能够被读的作品似乎越来越少了。

在这样的时候,斯蒂芬 金异军突起,发表了令人眼前一亮且能让读者从头读到尾甚至还想再读一遍的小说 肖申克的救赎 ,实在值得思考。

一长久以来,关于人性善与恶的假设一直是文学作品探讨的话题,进入20世纪后,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毁灭性灾难,生存环境的人为破坏和疾病的肆虐,使得几千年人们精心构建的理性、信仰、道德等观念烟消云散,人们开始对人的本性产生怀疑,对未来的命运和前途感到焦虑不安和悲观失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纷纷转向表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现代主义作家们,大部分都陷入虚无和悲观的泥潭不能自拔,文学作品中 人性恶 形象层出不穷,让人们感到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面临着严重挑战。

就在这时,斯蒂芬 金在 肖申克的救赎 中发出 另类 的声音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小说的背景是上个世纪30年代,那时, 美国的政治腐败已经逼到了商人面前 ,甚至波及到了监狱。

故事中,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杀而被判无期徒刑,由于监狱的腐败,他在真相即将大白的情况下仍然得不到昭雪,反而在肖申克监狱饱受了各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摧残。

然而,安迪并没有被多舛的命运毁掉,他经过20多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重获自由,在墨西哥海边过上了自由人的生活。

安迪的救赎之旅是充满绝望和无比沉重的,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是什么使他面对冤枉时没有感到委屈,面对压制时没有变得狂暴,面对困境时没有感到绝望,而始终保持一种冷静的心态,顽强的斗志?答案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安迪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异于常人的理60性,理性使他能够自如地在得失之间求取平衡,使他从自己身上剥离了仇恨,超越了自我,并最终到达自由的彼岸。

作品几乎没有着墨于安迪如何艰难地、顽强地、智慧地掘洞,而是表现了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代表,安迪在那个残酷吞噬肉体和灵魂的魔域里自始至终没有丧失善良的人性,顽强地完成了对人性的坚守,即对作为一个人的情感、权利、价值的顽强的自我意识和肯定。

理性使他永不认命,使他深信人性不会泯灭,使他对自由始终怀着希望和憧憬,使他为自我救赎和实现人身的真正自由而不懈努力。

肖申克的救赎 为信仰缺失,精神生活匮乏和人文生态失衡语境下的读者提供了精神盛宴。

二肖申克的救赎 对人性的顽强坚守是通过主人公的生存环境来表现的。

斯蒂芬 金选择监狱作为故事背景有着特殊的意义。

美国自马克 吐温以来, 小说的题材扩大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写进了小说 ,以监狱为背景的小说从19世纪以来出现得很多,但像斯蒂芬 金这样对监狱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并从中对人性进行深层挖掘的作品却不多见。

监狱是人性善与恶表现得最为充分的场所,人类设立监狱除了禁锢犯罪者的肉体之外,更重要的是改造罪犯的心灵,人性的至善与至恶在这里汇合角斗,最终善战胜并改变恶,使那些非常态的、游离于社会规则之外的人,通过监狱的惩罚而获得新生。

监狱主要由两个群体组成:体制内群体和体制外群体。

体制内群体包括典狱长和狱警,这些体制的执行者们应该是正义的维护者和人性善的代表。

然而,在肖申克以典狱长为首的狱警们却坏事做尽,他们对犯人施行酷刑,草菅人命, 监狱东边的灌木林中经常发生月夜掩埋尸体的事情 ;他们拿到贿赂后可以帮助罪犯作奸犯科,而得不到贿赂时就对监狱里发生的类似 轮暴 之类的罪行放任不管;他们逼迫犯人无偿出卖劳动力,从 外役监 制度中中饱私囊,打捞油水;他们胁迫犯人做假帐,怕事情败漏竟然永远剥夺了一个蒙冤好人的自由。

作为维护人类社会道德和秩序中坚的典狱长和狱警们,竟是一帮下流的伪君子,他们一样干着狱中犯人以前干过的坏事。

囚犯们是监狱里的体制外群体,他们是体制的服从者和被改造者。

尽管几乎每个犯人都声称自己无辜,尽管他们可以手按 圣经 发誓,说只是因为碰上了铁石心肠的法官和警察的诬告而成为受害者,但大部分囚犯都不是什么好人。

囚犯们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

斯蒂芬 金选择监狱这样一个人性恶汇集的场所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其立意显然是将人性的丑恶和肮脏揭示出来,当人看不到一点希望,找不到生存的意义,精神世界一片荒芜时,其善良的人性是改变还是坚守,的确是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改变似乎顺理成章,而如果能做到坚守,则必然会产生强烈的震撼效应。

而斯蒂芬 金在 肖申克的救赎 中不惜浓彩重笔塑造安迪这样一个 另类 的人物形象,其目的也就是想在精神缺失的今天,唤醒蕴藏在人性深处的那种试图与邪恶单枪匹马做斗争的本能,从而完成对大写的人的确认。

监狱作为故事背景带有寓意性,以安迪、典狱长、狱警和囚犯们所构成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悖谬、混乱的。

安迪是一个无罪的好人,却被关进监狱接受改造。

肖申克的几任典狱长没有一个是清白的,但他们却在那里颐指气使,教化训导着无罪的安迪。

在这样一个悖谬、黑白颠倒的世界,现代派作家笔下的人物通常会自甘堕落或精神崩溃,而斯蒂芬 金塑造的安迪却像一只涅槃后重生的火凤凰,健康自信地飞出了炼狱的火坑。

这样的结果同样寄托着作者要使荒原上的人们坚守善良人性并 振奋 起来的创作主旨。

斯蒂芬 金笔下的肖申克就是一个泯灭人性的场所,监狱里暗无天日的长期精神摧61肖申克的救赎 :对人性的深层思考残把每一个犯人都制度化了。

瑞德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鸽子和囚犯布鲁克的故事听后叫人毛骨悚然。

一个囚犯入狱时养了一只鸽子,放风时老爱带着鸽子在运动场的一个角落晃来晃去,8年后,他刑满释放,出狱的前一天他放飞了养了8年的鸽子,鸽子立刻姿态漂亮地飞走了,可是,一个星期后,安迪在运动场的那个角落又看到了那只鸽子,鸽子像粪土一样躺在那里,鸽子已经被监狱的生活制度化了,运动场的角落成了它全部的生存空间,放飞后它又回到那里,没有无人喂养的鸽子活活饿死在那个地方。

还有囚犯布鲁克,他在肖申克监狱呆了几十年,肖申克已经变成了他的整个世界,在布鲁克眼中,墙外的世界实在太可怕了,他不知道出去以后怎样生活,当他获得假释时,他一手拿着假释文件,一手拿着汽车车票,边走边哭,不到一年就死于贫苦老人之家。

肖申克出来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行尸走肉,更别奢谈什么保持人性了。

三对人性的顽强坚守得益于主人公历经磨难后表现出来的宽恕和释然的心态。

作品对安迪多舛命运的描述占了很大篇幅,种种不堪忍受的不白之冤和残酷的折磨最终没能使安迪自暴自弃,而且在安迪身上,我们也没有看到像基督山伯爵那样复仇的影子,作者的用心是显而易见的,主人公遭受的每一次打击,都是考验人性、砺炼灵魂的过程。

安迪深爱他的妻子,对她付出了全部的爱,妻子想学打高尔夫球,安迪全力支持,而妻子却与教练勾搭成奸并提出离婚。

妻子的背叛最初使他暴跳如雷,但他很快宽恕了妻子,默默承担了妻子的罪过。

妻子在与人偷情时被杀又连累上了安迪,他成了主要嫌疑人,案发现场的各种证据都对安迪不利,再加上法官和陪审团成员的不负责任,最终导致了安迪被判无期徒刑,关进了肖申克监狱。

这一切不幸都发生在他身上,他也没有抱怨,平静地接受了惩罚。

接踵而至的打击是入狱前后的生活落差。

入狱前,年仅30岁的安迪坐上了波特兰一家大银行信托部副总裁的高位,生活安逸,前程似锦,在社会上倍受尊敬。

可是一入狱,生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在监狱里,犯人根本没有人权可言,更别谈人格受到尊重,像安迪这样一个文弱书生,在以弱肉强食为游戏规则的恶劣环境中,他的命运可想而知。

然而,他从未像其他犯人一样,在一天将尽时,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牢房去面对另一个不尽的长夜。

相反,他总是抬头挺胸,好像走在回家的路上,好像家里有香喷喷的晚饭和好女人在等他一样。

安迪能够平心静气地应对所有这些打击,得益于他人性中所具备的宽恕态度,宽恕使他释然一切,宽恕使他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使他的生命之花永远坚挺地开放着,任何实质的牢笼都束缚不了他。

然而,安迪的宽恕是有原则的,当他受到同性恋犯人轮暴时,安迪拼死反抗,其结果是他的样子惨不忍睹,下嘴唇肿得像香肠,右眼也肿得睁不开,脸颊有一连串刮伤,这次他虽然不再宽恕加害者,但他的反击却恰恰表明了他人格的操守,表明了他的宽恕是有底线的。

知情人汤米的出现对安迪的打击更加致命,汤米无意间知道了安迪妻子被杀的真相,便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在肖申克监狱偶遇的安迪,并答应愿意为安迪出庭作证。

安迪异常高兴地去见典狱长,要求重新审理他的案子,然而典狱长害怕安迪出狱后揭发他做假帐的罪行,不但没有帮助安迪,反而把他关进禁闭室并迫害知情人,这就使安迪通过正常途径重获自由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经历这些磨难的安迪,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但他没有四处去讲述自己的不幸,他懂得这样做毫无现实意义,他明白监狱里的潜规则要比明文规则更具效力,他默默地用宽恕和62当代外国文学 No.1,2008释然来保护着自我。

这一切使他的灵魂在高墙内得到升华,使他变得异常豁达,最终走出了仇恨和宿命的怪圈。

安迪性格中这种特有的宽恕、释然的态度使他承受了各种肉体折磨和精神摧残,而他的智慧不仅成就了他自己对人性的坚守,使自己免于从精神上和肉体上被毁掉,还设法拯救了其他犯人的人性。

当警棍哈力为继承3万5千元遗产需要交税而感到懊恼时,安迪冒着被推下屋顶 意外 坠楼的危险,为他出谋划策,将这3万5千元作为礼物馈赠给他的妻子,并愿意免费为他办理所有手续,使哈力钻了税法的空子。

在这场最初由于安迪的唐突冒犯使哈力想把他推下楼,到最后信服了安迪的角力过程中,安迪凭借自己的智慧完全胜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