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16_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基础汇总

最新16_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基础汇总

16_网络综合布线系
统基础
网络综合布线基础报告
目录
一.设备间子系统-------------------------------------------------------------------------------1
二.管理间子系统-------------------------------------------------------------------------------2
三.进线间子系统-------------------------------------------------------------------------------3
四.垂直干线子系统----------------------------------------------------------------------------5
五.工作区子系统--------------------------------------------------------------------------------6
六.水平干线子系统-----------------------------------------------------------------------------7
一.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

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数据主设备间配线架的数量主要是根据总体网络点的数量或者该楼层(以及相近楼层,这要看系统图是怎么设计的)的网络点数量来配置的。

不同的建筑,不同系统设计,主设备间的配线架都会不同。

如,一栋建筑只有四层,主设备间设置在一层,所有楼层的网络点均进入该设备间,那么配线架的数量就等于该建筑所有的网络点/配线架端口数(24口、48口等),并加上一定得余量;如果,一栋建筑有9层,主设备间设置在4层,那么为了避免线缆超长,就可能每层均设有分设备间,且有交换设备。

那么主设备间的配线架就等于4层的网络点数量/配线架端口数(24口、48口等)。

语音的类似,区别在于语音的进线大多数采用对数电缆,在设备间经过跳线跳接后进入铜缆配线架,然后通过5类或者6类线至前端面板。

配线架类型主要看厂家的设备以及业主的需要,比如数据的可以采用24口、48口、72口等等,语音的可以采用110配线架,10对、50对、100对的都可以。

跳线的类型网络之间肯定就是网线进行跳接了,语音之间有的是鸭嘴的那种转成RJ45或者RJ11,根据需要去配。

二.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分配线设备的房间内。

管理间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中。

管理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

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
的硬件。

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

在管理点,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管理子系统设备设置在每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子系统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管理子系统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口,交接场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标入来标出各个端接场,对于交换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种类用途的配线区。

并且在交接场之间应留出空间,以便容纳未来扩充的交接硬件。

在该小区中按几层为单元在弱电井内放置配线架和语音采用IBDN的BIX安装架进行汇总,将每户用不同的标记进行分开,数据为模块式配线架,通过交换机、连成一个局域网到设备间,水平线缆与垂直线缆用标准的跳线进行连接进行管理,全部集中在一个箱子里,只放置一个交接间,不使用二级交接。

三.进线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

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进线间一个建筑物宜设置 1 个,一般位于地下层,外线宜从两个不同的路由引入进线间,有利于与外部管道沟通。

进线间与建筑物红外线范围内的人孔或手孔采用管道或通道的方式互连。

进线间因涉及因素较多,难以统一提出具体所需面积,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并参照通信行业和国家的现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本规范只提出原则要求。

1. 进线间应设置管道入口。

2. 进线间应满足缆线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及数量、光缆的盘长空间和缆线的弯曲半径、充气维护设备、配线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场地空间和面积。

3. 进线间的大小应按进线间的进局管道最终容量及入口设施的最终容量设计。

同时应考虑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备的面积。

4. 进线间宜靠近外墙和在地下设置,以便于缆线引入。

进线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设有抽排水装置。

②进线间应与布线系统垂直竖井沟通。

③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宽度不小于
1000mm 。

④进线间应设置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 5 次容积计算。

5. 与进线间无关的管道不宜通过。

6. 进线间入口管道口所有布放缆线和空闲的管孔应采取防火材料封堵,做好防水处理。

7. 进线间如安装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施时,应符合设备安装设计的要求
四.垂直干线子系统
通常是由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提供建筑中最重要的铜线或光纤线主干线路,是整个大楼的信息交通枢纽。

一般它提供位于不同楼层的设备间和布线框间的多条联接路径,也可连接单层楼的大片地区。

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在确定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

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1对,对于增强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2对双绞线,对于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选择干线电缆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选择带门的封闭型通道敷设干线电缆。

干线电缆可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以及电缆直接连接的方法。

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话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房,则宜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干线(垂直)子系统话音和数据的需要。

当需要时,也可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五.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之间的设备组成。

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连接跳线和适配器组成。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的区域,即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应由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

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5~10m2估算,每个工作区设置一个电话机或计算机终端设备,或按用户要求设置。

设备间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应按下列原则选用:
⑴单个连接的8芯插座宜用
于基本型系统;
⑵双个连接的8芯插座宜用于增强型系统;
⑶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⑷一个给定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可采用多种类型的信息插座。

工作区的每一个信息插座均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电视机及监视器等终端的设置和安装。

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在设备连接器处采用不同信息插座的连接器时,可以用专用电缆或适配器;
⑵当在单一信息插座上开通ISDN业务时,宜用网络终端适配器;
⑶在配线(水平)子系统中选用的电缆类别(媒体)不同于工作区子系统设备所需的电缆类别(媒体)时,宜采用适配器;
⑷在连接使用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宜采用适配器;
⑸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性,可用配合适配器;
⑹根据工作区内不同的电信终端设备可配备相应的终端适配器。

六.水平干线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栋建筑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群内的其它建筑的通信设备和设施。

它包括铜线、光纤、以及防止其它建筑的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本建筑的保护设备。

配线子系统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每层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配线子系统应根据下列要求进行设计:根据工程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数量及其位置;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详细情况;一次性建设与分期建设的方案比较。

配线子系统应采用4对双绞电缆,配线子系统在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应采用光缆。

配线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并进行管
理。

配线电缆宜选用普通型铜芯双绞电缆,配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应在90m以内。

相关主题